白起的故事:戎马一生战神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秦穆公时名将白乙丙的后人,秦昭王时战国名将,又称公孙起,眉(今陕西眉县东)人。初为秦左庶长,由相国魏冉举荐,任主将攻 韩、魏,旋升左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伊阙之战,白起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因功晋升国尉。次年,再升大良造。三十 六年,率军数万深入楚地,大破楚军,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白起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兵13万,将赵 军2万驱入河中淹死。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针对赵军统帅赵括骄躁轻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予以分割包围,待其饥疲交迫,一举歼灭,史传他坑杀 降卒40万。后因触怒昭王,贬之士伍,五十八年十二月被迫自杀。
>   戎马人生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 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他带兵来战吓得望风而粟。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 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他就 是战神白起!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是战国时期秦朝四大名将之首,外号:战神,杀人魔。白起的相貌说起来有点特别,头部尖尖的有如一根长矛,这种外貌在相书上叫做兵神。可能溟溟之中自有天意吧!
   白起少年从军,凭借着精湛的武功和对兵学战阵天赋奇才般地通晓,白起很快在数十万大军中声名鹊起,脱颖而出。面对种种赞誉,白起却是冷静异常清醒异常, 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军中主将的破格提拔,硬是要从伍长、什长、卒长、百夫长、千夫长一级一级地做起。少年有成而稳健如斯,真是少见啊!
   白起初为大将,还不到三十岁。山东六国可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都认为秦国不行了。然而,残酷的事实摧毁了他们的幻想。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 出兵攻韩、魏。白起统率秦军进攻韩国,一举攻占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白起因功被封为左更。第二年,韩、魏以公孙喜为主帅,率联军24万进据伊阙迎击秦 军。伊阙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经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联军据险扼守,和秦军呈对峙态势。秦军在数量上只有韩、魏联军的一半。联军各自保守 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白起针对这种情况,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设疑兵牵制联军主力韩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猛攻魏军,一举将其歼 灭,杀其主将犀武。随后立即转用兵力攻打韩军。韩军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追击,又全歼韩军,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韩将公孙喜,攻陷五 座城池。
  这一战,白起抓住联军自保守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这一战机,共歼灭韩、魏联军。此战是先秦战史中一次较大规模的,且是以 少胜多的歼灭战。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也因战功卓著擢升国尉,开始了其辉煌的军事历程,秦国也因此战的胜利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 原扩展。
  从第一次统兵出战开始,白起每战必胜,其用兵不拘一格、刁钻猛狠,战必胜,攻必取,以至于若干年后山东六国闻知白起统军出 战,竟是无人敢于领兵与之交锋。在名将辈出的战国之世,恐怕也只有白起才能做到这一点。每战必胜,而且打的都是彻底的歼灭战,对秦国朝野来说,白起是天命 将星;而对于山东六国君臣而言,白起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山东六国开始不再小看这个貌不惊人的关中汉子了。就在这时候,白起打出了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一仗。
  秦昭王十五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冬日出兵攻陷魏国河内,拔城六十一座,打破了“冬日不用兵”的传统习俗,为秦军东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冬战河内,也成为白起军事生涯中一个永恒的亮点。
   “勇之为将,乃数分之一耳”,白起所做的远远不止是一个战场上的猛将。在狠狠地打击了韩、魏之后,白起瞄准了腹大中空的楚国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80年),秦昭王开始向西南方向进攻,决定由西向东经巴、蜀对楚实行战略迂回,直捣楚国腹地黔中。秦昭王令大将军司马错率大军由陇西(今甘肃临洮)进入 今四川,增补巴、蜀军10万;然后乘坐大脸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的涪水(嘉陵江支流,处四川中部)南下,进攻楚国。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 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终于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秦、楚边境前线,后方空虚。遭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技防,损尖大 片土地。秦军攻占楚国黔中郡(治黔中,今湖南沅陵西)。楚顷襄王被迫献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但是,地广人众的楚国仍是秦东进的隐患。次 年,秦首先通过外交途径孤立楚国,秦昭王与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结好赵国,以解除攻楚时来自北侧的威胁。随即命白起率军数万攻楚。
   此时,楚国虽地方千里,兵力甚众,但楚顷襄王昏庸,佞臣当权,内政腐败,民心涣散,守备松弛。自怀王时起,楚、秦交战多以秦胜楚败告终,楚人久畏秦之声 威。白起决定长驱入楚,直捣腹心,给楚以毁灭性打击。经周密策划,选择经由蓝田(今陕西蓝田西),过商(今丹凤)地,经丹水流域出武关(今商南东南),再 顺汉水而南。既便因粮于敌,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又可出敌不意突入楚境,攻取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的楚重镇。白起令秦军过河拆桥毁船,自断归 路,示以必战。
  楚军慑于白起兵威,又因自战本土而有后顾之忧,无法抵挡秦锐卒的猛攻,节节败退。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 邓(今湖北襄樊北),直抵楚别都鄢(今宜城东南)。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鄢失则郢危。要知道,郢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为护卫都城,急调主力防守鄢。秦 军在此遭到入楚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遂改为水攻。在鄢城四百里处筑堰拦水,蓄到一定高度,决堰放水。滔滔洪水吞没了鄢城,军民死伤数十万,到处漂 浮尸体,秦军遂占鄢城。
  歼灭鄢城楚军后,白起西渡漳水和睢水(今沮水,长江支流),攻拔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 面巫郡(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地区;治巫,今四川巫山县北)的联系。然后沿长江东下,焚夷陵(今湖北宜昌)楚王宗庙,直逼郢都。楚顷襄王匆匆东逃,迁都于 陈(今河南淮阳)。白起追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才停止,竟陵以西、以北广大地区皆为秦有。秦在郢地设置南郡(今湖北中部地区,治郢),委任官吏治理。
   此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深入敌国作战的著名战例。这一战,秦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孤军客战楚境,期于死地求生,集中使用 兵力,务在速决,击楚要害,终收破楚之效。攻鄢郢之战,显示出白起非凡的胆略和精明的作战指导。在此战中,白起一改先前列国对楚用兵从淮河北岸开打的做 法,竟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无到有训练出了秦国的水师,从江州出兵东进一举击溃强大的楚国水军,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使得楚王不得 不逃离都城。对楚之战,对白起来说意味着无比的荣耀,再一次让列国震惊,而对楚国来说,则是永远的耻辱,从此,楚国更加衰弱。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 武安君。
  单是凭着这些战绩,白起已经足以在军事史上光照千古了,然而白起的战功远不止此。白起一生戎马37年大小战役百余起,攻城70余,勇谋兼备,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功勋。后世多称赞其巧妙用兵,白起的战绩至今为世人传诵,而白起的长平之战最为巅峰。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6年,范睢代魏冉为秦相后,实行其“远交近攻”战略,认为“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力主先攻韩国。韩王异常恐惧,遂谴使入秦, 表示愿意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求和。但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意献地入秦,为了促成韩、赵两国联合抗秦,他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王目光短浅,在 不计后果的情况下,贪利受地,将上党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这一举动,无异从秦国口中夺食,秦王大怒,于公元前261年命左庶长王乾率军攻打上党。上党赵军 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王闻秦军东进,就派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以图夺回上党。这样,战国时期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的序幕就揭开了。
   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强赵弱,赵军连战皆负,损失较大。廉颇鉴于实际情况,及时改变了战略方针,决心转攻为守,依托有利 地形,筑垒固守,以逸待劳,使秦军钝兵挫锐陷于疲惫。廉颇的这一手段发生了效益,秦军的进攻势头被抑制了,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不决。
   为打破僵局,秦国丞相范睢派人携带重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诋毁廉颇。并且派人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 付,他快要投降了。孝成王本来就不怎么有主见,再加上一是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二是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于是便与平原君赵胜商议,派赵括 替代廉颇为将。只是此时他不知道,他的这一道命令,在不久的将来断送了赵国数十万男儿的性命。
  赵括封将之后,狂妄自大,自以为天下无 敌,每日里出入邯郸街头,耀武扬威,目中无人,面对满朝文武大臣,随意斥骂,众将与赵括计论军事,赵括口若悬河。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 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
  秦王见离间计得逞,立即任命骁勇善战的广武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乾出任秦军统帅。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警惕,秦王命军中对此严守秘密。
   白起来到军中,开始为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做起了准备。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针对赵国大军轻锐快捷的特点,结合上党山地的独特地形,白起为 秦军尽心制定了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做出了如下部署:1、将目前的前线部队转作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2、利用 长壁地形构筑口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准备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精锐突击队,准备赵军被围后,用于不断出击以消耗赵军有生力量和磨损其锐气;3、将 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侧翼,待赵军出击后,插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退路,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合围;4、用骑兵五千渗透到赵军防御阵地中,牵制和监视留守的赵 军。
  训练有素的秦军锐士很快按照白起的部署为赵军布置好了包围圈,并且占领了赵军通往国内的仅有的几个隘口。战争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预计的方向进行。此时,白起似乎已经看到了那支威震天下的胡服大军的覆灭,甚至,他已经看见了赵国的灭亡。
  八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经过一次又一次惨烈的战斗,秦军终于完成了断道分敌的战略部署,并且开始了对赵军的长围久困。
  秦昭王听到秦军包围赵军的消息,亲赴河内(今河南沁阳),把当地十五岁以上的男丁组编成军,增援长平战场。这支部队占据长平以北的丹珠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断绝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灭被围的赵军。
   9月,赵军断粮已达46天,内部互相残杀以食,军心动摇,局势非常危急。面对此情况,赵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军阵 地,希望打开一条血路突围,但都未能奏效。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遭惨败,自己也命丧秦军乱箭之下。赵军失去主将,斗 志全无,遂不复再作抵抗,全部解甲投降。白起认为,“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遂以欺诈早段,将其坑杀,仅放回年少者240 人。连同战斗中所杀,秦军共歼灭赵军45万,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激烈残酷的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
  长平之战是封建割据进入统一王朝的转 折点,由于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从而取得了统一六国的制胜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应运而生。此战,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 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赵括则是纸上谈兵,在作战指导上,不察战场实际情况,轻率发动进攻,又未采 取必要措施,确保后方联络,是赵军被全歼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针对敌方弱点,先诱敌脱离既设工事,再分割、包围,俟其饥疲,一举歼之,反映了战国时期野战 指挥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 的,白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之成为继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司马迁评价白起之功高过西周开国元勋周公姬旦、召公姬 *和姜太公吕望,是对白起一生的最高评价。但是,白起坑杀赵军数十万降卒这一罪孽,使其不仅不得善终,亦受到后世的批判。其实,白起临死也认识到他杀降卒 的罪不不容赦。史载白起被秦王贬职后回乡,刚刚走出咸阳西门里路,秦王就让使者送来宝剑,责令他自杀。白起把剑放在脖子上,感慨地说:“我固当死。长平之 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亦死。”遂自杀。
  白起是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在长达三十七年的征战生涯中,共歼灭六国军 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 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白起一生征战四方,创造的一次又一次军事史上的奇迹,为秦国的统一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白起为将,以刚毅果断、勇谋兼备、长于攻取,深谙“谋攻”之道,或速战速决,或长围久困,或远程奔袭,或连续进攻,皆计利形势,料敌合 变,出奇无穷。难怪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 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在做出冷静的判断之后然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雷鸣电闪般地进攻直至把敌人全部消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在白起身 上恰如其分。但是,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 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www.)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heSpringandAutumn/1399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