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芈”是楚国国姓,本意是羊的叫声,多半因为楚王的部族以羊为图腾,以此作为族号标记。古代还有很多带女字偏旁的姓,如姬、姜、嬴、妫等(周朝姓姬、齐国姓姜、秦国姓嬴),这都是保留了母系氏族的印记。
这些姓氏也构成了中国《百家姓》的基础,再加上历朝历代以国名、官职、封地等为姓,姓的种类不断丰富,形成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姓。
以图腾为姓在远古姓氏起源中比较普遍,如商朝始祖母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意思是说简狄吃了鸟蛋怀孕生的契,后来舜帝认为契是鸟之子,就赐他姓“子”,成了商朝的祖先。
先秦时期称谓比现在复杂得多,姓、氏、名、字各有意思,姓是部族的称号,代表了血缘关系,氏是随着部落扩大形成的分支。
当时一般用姓称呼女子来区分血缘,用氏来称呼男子以区分贵贱,这就是为什么《传》中楚威王名叫熊商,公主却叫芈殊、芈月了。
楚国“芈”姓有熊氏、屈氏、昭氏等十几个分支,熊氏是国君专属使用。屈原是芈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因为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屈原对自己的出身极为看重,《离骚》开篇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自己是上古五帝的后裔。正是强烈的自我优越感,养成了屈原远大的理想和孤高傲娇的心性,在听到秦灭楚的消息后,悲愤忧郁,毅然投江自沉了。
刚才说到秦国姓“嬴”,按照男子称氏不称姓的原则应该称氏,而秦国祖先封于赵城,因此以“赵”为氏,所以也可以说《芈月传》中秦王应是赵驷,《史记》中都称秦王“嬴政”为“赵政”。
但是好像秦国对姓氏分别没有其他诸侯严格,不同时期变化较大,而且秦国与赵国同姓,所以两国从不通婚,避免血缘近亲不利于优生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