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名相遗言

襄王因为管仲有定位之功,又有对戎的通和之绩,就想宴请他。宴请的规格是按上卿这个职级安排的。管仲说:齐国有国氏、高氏在,臣不敢受这种礼节的款待。襄王再三相请,管仲再三相让,最后还是按下卿的礼节摆宴。第二天,管仲带兵还齐。
  这年冬天,管仲病了,桓公亲自去探病,看到十分瘦弱的管仲,桓公心痛地拉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仲父病成这个样子,如果有什么不幸,治国大任可以委托给谁?
  这个时候宁戚、宾须无已经去世,管仲叹了口气说:可惜宁戚去世了!
  桓公问:宁戚以外就没有合适的人了吗?我想用鲍叔牙,你看怎么样?
  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君子,但为人太过于善恶分明,不适合主政。主政的人,善施而乐善是必须的,但如果见恶不容,凡恶皆敌,就没人能够和他相和了,也就会失去和谐的政局。鲍叔牙不仅不容恶,而且见恶终生不忘,做人是长处,为政就变成了短处。
  桓公又问:那吕隰朋怎么样?
  管仲说:隰朋不耻下问,公而忘私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天生隰朋,就是我的舌头啊!我身已死舌头怎么能独存,隰朋能为主公效力的时间不会长久啊!
  桓公又问:那么易牙怎么样?
  管仲说:主公就是不问,我也要和您说到他,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主公万万不可亲近。
  桓公说:易牙能为我烹其子,爱我胜过爱自己的骨肉,还要怀疑他吗?
  管仲说:人的亲情没有能超过父子骨血深情的,连亲骨肉都能舍去,他心里能真的有主公您吗?
  桓公又说:竖貂为了我能阉了自己,把我看得比自己身体都重要,还要怀疑他的忠诚吗?
  管仲说:人之情所重,莫过于身,他连自己的身体都能毁,在个人利益面前还能顾及您吗?
  桓公又问:卫的公子开方,舍弃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来侍奉我做齐国之臣,为了忠于自己的职守,父母去世了都不奔丧,爱我超过自己的父母,这还用怀疑吗?
  管仲说:人之情以父母为至亲,他连父母都能抛弃,能对您有至亲之情吗?更何况位居君位,是人的最高志向,他连卫的君位都能舍弃,不就是想在您这得到比千乘之国国君还要大的利益吗?主公对这三个人千万不可亲近,宠则必然乱政乱国。
  桓公说:那么这三个人在我这得宠这么长时间了,仲父怎么从来没告诫过我呢?
  管仲回答说:我之所以不说,是怕让您不高兴。如果把这三个人比做祸水,那么我就是防止他们泛滥的堤坝。现在堤坝没了,祸水就有横流为祸的可能。所以我死以后,主公万万不可以再亲近他们。
   管仲病重之中对桓公的嘱咐,有现场听到的,就告诉了易牙。像这种以利己坏人为己任的小人,别说侵害了自己利益,就是无害也不会放弃机会。马上找到鲍叔牙 挑拨说:仲父能坐上相位,是您推荐的。现在他临终之际,主公去问后事安排,他却说你不可以主政,推荐了隰朋接相位,我真的是为你抱不平。
  鲍叔牙笑着说:我之所以坚持推荐管仲任相国,就是他能忠其职、勤其事而不私其友。如果用我为相,以我仇恶治恶之长去惩治那些小人,还有你这样的人容身之地吗?这就是被奉为朋友义交的千古楷模——管鲍之交。知心重义明理抑情就是这种义交的内容所在。
  易牙狼狈地退了出去。奸佞之人与忠直之人如水火,怎么能在鲍叔牙这样的人眼里揉沙子。
  过了一天,桓公又去看管仲,管仲已经病得说不出话了。鲍叔牙和吕隰朋悲痛的泪流不止。
  真心真情啊!
  当天夜里,管仲病逝。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以自己卓越的政治智慧,辅佐齐桓公创造了齐国辉煌的霸业,留下了千古名相的美名。让历代政治家奉为楷模。
  管仲:有学识而能察己之短,知善恶而具容人之量;不为恶而能阻恶,善治世而能盛世,怀良谋而不曲用,有大志而不张扬。不愧千古人杰!
  良相西去,桓公悲痛至极。是啊!想乐就乐,想玩就玩,想色就色,想牛就牛,全靠着一个人。现在这个人突然没了,那就是天塌了,地陷了。桓公对天大呼:天呐,天丧仲父,是折我臂膀啊!
  桓公让上卿高虎主持丧事,殡葬礼仪按为臣的最高规格,生前的采邑都封给了他儿子,诏命管仲的后人,世世都是齐国的大夫。
  易牙对大夫伯氏说:当年管仲夺了你的食邑三百户,现在仲父死了,你怎么不和主公说,要求归还食邑,如果你想这么做,我可以帮你。
  伯氏哭着说:我们伯氏是因为无功于国才被夺食邑,管仲虽然死了,但他的功勋还在,我有什么脸去求主公归还食邑!
  易牙不得不叹息地说:管仲就是死了还能让伯氏这么心服,我相比之下真是个小人哪!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你的敌人都不得不服你。后世的诸葛丞相、周恩来总理,都做到了这一点。
  桓公按照管仲的遗言,用吕隰朋做了相国,可是不到一个月,吕隰朋也去世了,桓公说:仲父真是圣人哪,他就能预知隰朋不能持久。
  桓公用鲍叔牙接替了相位,鲍叔牙坚决不做,桓公坚决不准,鲍叔牙说:我这个人喜欢为善讨厌恶人,这是主公所知道的。如果你要用臣,请主公远离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小人,我才可以遵命尽职。
  桓公说:仲父已经说过了,你又说到此事,我听你的。当天就罢斥了这三个小人,不许他们入朝相见。鲍叔牙这才接了相印。
  鲍叔牙一上任,就遇到淮夷(指江淮之间的少数民族诸侯国或部落)侵犯杞(qǐ)国(今河南省杞县),杞国派人来齐国求救。齐桓公会合宋、鲁、陈、卫、郑、许、曹组成新的“八国联军”亲自去救杞,并把杞的国都迁到缘陵(即营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
  这个时候诸侯之所以还能听从齐国的号令,并不是因为齐桓公,而是因为桓公用了鲍叔牙,没有改变管仲的治政方针和策略。
  这也是齐桓公在管仲去世后所做的唯一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以后发生的事就可以让你看到离开了管仲的齐桓公是个什么样子了。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heSpringandAutumn/2090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