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八十年》第六卷 文帝承前>第二章 汉文帝前二年 公元前178年
> 第三节 基本国策>> 文帝即位不久,就定下了两大国策,都很值得称赞。>> 第一个是废除连坐。>> 连坐制度的推广是变法的一大杰作,是建立在“编户齐民”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种刑罚方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将所有治下的民众都分成组,具体的单位有“伍”“里”之类的,也就不详细讨论了。在统一编制内的平民们一旦一个人有罪,很有可能会连累整个组的成员一起被罚。有关具体的法令细节不多说,这个法律最霸道的一点是,你很有可能被你的邻居连累而导致杀头,这可比后来的“诛九族”要狠。毕竟九族之内都还是亲戚,而邻居就真难说是什么关系了。>> 我曾经想过一个笑话:在之前真的要注意好邻里关系,万一闹崩了,你的邻居只要去随便杀个人然后逃跑异乡,就能害的你一家人都被连坐,而那个杀人的邻居要是运气好能逃过追捕等到哪天皇帝高兴了来个大赦,反而能够继续过正常人的日子,毕竟杀个不相干的人不在不能赦免的范围内。(其实汉代整个不能赦免的范围非常小,也就只有谋反或者杀父母之类的大罪,比后世“十恶不赦”的范围要小的多。)>> 文帝不但废除了邻里间的连坐制度,连亲戚间的连坐也都减缓了不少。电视剧里有时候会出现“诛九族”这种刑罚方式,这个方式在汉代并不存在,汉代所谓的“族”仅仅是“诛三族”而已,牵连的比九族要小的多。三族的范围是指“父母妻儿及同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犯了要“族”的大罪,只会连累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及亲生的兄弟姐妹,像叔叔姨姨侄女侄子舅舅外甥之类的不会被罪及。>> 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诛三族”也还是比较残酷的,但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不错,比很多王朝的“诛九族”要好的多,何况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永乐大帝所做下的灭绝人性的“诛十族”。>> 第二个是轻徭薄赋,重农抑商。>> 在“薄赋”方面,文帝把汉初定下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改为了“三十税一”。>> 这个税有多轻,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着名的大儒、主张“仁政”的老师提过“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可见令他不满的战国时期其一般税率是远远高于十分之一的,汉初的“十五税一”本已是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而要恢复国力的文帝定下“三十税一”的税率绝对是旷古未有。>> 其实文帝做的可能还不止如此,有的史料中,比如荀悦的《前汉纪》中说,文帝时期曾经有过“百一之税”,甚至还进行了十一年的田税全免。抛开这个史料的真实性不去讨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文帝绝对是我国历史上正式废除农业税之前,绝无仅有的一例。>> 在“轻徭”方面,文帝主张“偃武兴文”,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一次减为了三年一次。>> “轻徭薄赋”是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的“好词”,“重农抑商”估计就有很多争议了。>> 在文帝初年,国家最缺的就是粮食,连年的战争让田地荒芜,如何尽快的恢复生产至关重要,重农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商业的发达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经济的保障,为什么要抑制他们呢?>> 抑商,用现在的话说,我觉得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公平。>> 战国和秦末的乱世造就了一大批发战争财的暴发户,《汉书》的《货殖传》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人,这些人在商人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却仍然享有不凡的待遇,因为他们真的是钱太多了,太有能力左右一些事情了。是一代暴君,但他对待当时的大商人也礼遇有加(比如着名的资源商人巴寡妇清)。>> 到了汉代,有的商人是靠资源发财,掌握了重要的资源,比如蜀中卓氏(司马相如的老婆卓文君家)就是靠铸铁发家;也有靠投机倒把发财的,比如曲宣的任氏,秦国刚刚灭亡的时候,大家都抢金银,而他们唯独藏粮食,到了楚汉时期刘邦和项王在敖仓一代僵持,人民因为战争不能耕种,当时的米价暴涨,而任氏在这个时候以天价卖粮,一夜暴富。>> 这些商人给社会带来了不安,文帝对他们进行打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劫富济贫”。>> 汉代的户籍制度就像现在的户口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一样,区分成市籍(商人)和非市籍。要做商人就得把自己变成市籍,拥有市籍的人在汉代的地位非常低,不但赋税不同,而且经常会遇上各种征兵,其中“七科谪”(就是突发战争时临时征兵的七种对象,都是有一些有罪或者地位低的人)就包括市籍,甚至连三代以内有市籍的人(就是爸爸或者爷爷有市籍)都包含在里头。>> 在汉代,几乎所有的罪行和赋税还有入伍的任务都是可以用钱来赎的,汉代区分市籍之后又对市籍进行更高的税赋,就是逼这些人把钱拿出来给国家,以此买个清静。>> “抑商”就是汉初一个增加社会公平的措施。>> 当然,文帝的基本国策里也有受后世批评的,比如他把铸币权下放这件事。>> 国家的铸币权向公众开放,这是在当今社会无法想象的,他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发行货币。当然这里头有一定的区别,现在的纸币只是货币符号,而汉代的金属货币是有自己实际价值的,滥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的危害没有现在这么厉害。>> 当时的铸币以铜和锡混合,比例规定很严格,但由于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铸币,所以这质量就无法保障了,很多人在里头混杂了便宜的铅和铁,以此来获利。虽然汉朝的法令严酷,发现有人在铸币中做手脚之后的惩罚非常重,但铸币中间的巨额利润还是让投机取巧的人屡禁不绝。>> 后面我们要重点讲的大人物贾谊就认为货币是国家的“重器”,一定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不能下放,如果不统一管理的话一定会造成市场的混乱。>> 对于现代人来说,统一铸币是一条很容易理解的合理建议,只两千年前即使如文帝一般的贤君也不能理解贾谊的苦心,最后没有采纳统一收回铸币权的建议。>> 当然,文帝不接受贾谊的建议可能也有私心,当时除了中央以外的两大铜币铸造地的掌管者,一个是吴王刘濞,另外一个是文帝的男宠邓通。这两个人一个是文帝不敢动的人,一个是文帝不想动的人。>> 刘濞后面再说,这里先讲讲邓通。>> 汉朝皇帝有喜欢男宠的传统早不是什么秘密了,即使恭俭如文帝也不能戒掉这个毛病。>> 一代明君文帝不会给他喜欢的邓通很大的权力让他来干扰朝政,但却毫不吝惜送他钱。文帝时期宫廷的用度是历代最为节俭的,甚至宠妃都不穿带花的衣服,但文帝却把当时铸铜币的权力给了邓通,让他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可谓是恩宠有加。>> 《水浒传》中西门庆想勾搭潘金莲向王婆问计,王婆说自古男人只要具备五个条件,勾搭女子没有不成功的,这五个条件分别是“潘驴邓小闲”。>> “潘驴邓小闲”中的“邓”是指“邓通的富”,就是说要像邓通一样有钱。而这个后世被捧为有钱人代表的邓通就是汉文帝的这个男宠。>> 顺便带一句其他四个条件:潘安的貌(要长的帅),驴大的货(不解释),呵护(要细心体贴),有闲功夫(耗得起时间)。>> 五者齐备,攻无不克,这是不是比现在流行的“高帅富”要更加全面?>> 一笑。>> 还有一个有关邓通的传说,就是汉初着名的看相老太婆许负曾经给邓通看过相,说他会穷死。文帝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就把铜山赏给了邓通,让他随便铸钱。结果天命难违,文帝驾崩之后,非常痛恨邓通的景帝把他所有钱都给抄了,最后还是让他穷死。>> 命中注定神马的,最给力了。>> 大家注意这个老太婆许负,后面的故事中还会多次出现她,而且她每次相面都巨准无比,是一个汉初的一朵奇葩。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hanchaogushi/1452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