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八十年》第二卷 反秦战役>第四章 秦二世三年 公元前207年

>  第十三节 破釜成舟楚霸王>>  上回说到,楚怀王派宋义为统帅去救赵国,只是他手下的部将。宋义带着大军到魏国的安阳后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一停就是四十六天。这可把项羽急坏了,他对宋义说:“秦军围攻赵国这么危急,我们应该迅速渡过黄河去救,到时候和赵国里外夹攻一定可以取胜。”>>  宋义却回答:不对!要拍打叮咬牛身的大虻虫,就不可以消灭牛毛中的小虱子。现在秦国攻打赵国,等他们战胜了一定会很累,那时我们再一举出兵,赢起来更加容易;如果秦国打不下赵国,我们一举向西甚至可以直接灭了秦国。披坚执锐在战场上厮杀,我并不如你;但是决胜千里,你却不如我。宋义的话听起来仿佛有些道理,但其实却是书呆子背兵书的蠢话,这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如意算盘只怕绝对打不响,章邯部队自从出关以来屡克强敌,胜仗打了无数,从来没有见过有什么累了的情况,每战胜一个新的敌人只会让他声势更加旺盛。>>  如果章邯再拿下了赵国,单单凭楚国这些部队真就难以与之抗衡了。>>  我之前就说过,宋义和齐国很可能有不同寻常的勾当,在这关键时刻,他突然让自己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当高官,还亲自送到了无盐县,当时天气寒冷,又下了大雨,楚国的士兵都又冷又饿,宋义却在无盐县大摆筵席。>>  项羽忍无可忍,直接冲进大帐杀了宋义,然后假称自己是奉了楚怀王的密令杀这个迟疑不进军的逆臣,同时代为将军,又派人去追杀宋义的儿子。可怜那宋襄刚刚到齐国就被项羽派来的人追上给杀了。>>  楚国的兵士愿意跟着项家的英雄,项羽很轻松就拿回了兵权,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是猛虎总要下山的,没那么容易压制。当然,这整件事里头估计也会不少了范增的谋划。>>  怀王在后方听说了这件事,懊恼不已,但也没有什么办法,让项羽有了部队就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只得顺了他的意封之为将军,让他继续履行救赵的职责。>>  项羽掌握大军之后毫不迟疑,立刻开拔。>>  章邯王离两个秦军主力军合力之后,王离负责指挥前线围攻赵国的部队,而章邯修筑通道保证大军正常的粮草供给,非常稳,几乎已经把钜鹿城内的赵王和张耳逼疯了。王离兵多粮多,也不着急就在外面围着,而楚国的援军迟迟不到,钜鹿城城内不但兵士越拼越少,粮食也快吃光了。>>  张耳数次向城外驻扎的陈馀求救,可是陈馀觉得自己兵太少,抵挡不住秦军,所以不敢来救。这样过了好几个月,张耳非常生气,经常写信去骂陈馀,陈馀不好意思了也偶尔派点儿部队来打一打,但无一不是一来就被秦军全部干掉,毫无起色。>>  从建立赵国开始就一直是赵国左膀右臂的生死之交张耳和陈馀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的有了嫌隙,为他们日后的决裂埋下了伏笔。(二人的关系,据说其实陈馀是叫张耳义父的,但其实他们还是更多像兄弟或者朋友吧。)>>  上一次章邯围攻魏国的时候就用围点打援的计策让起义军吃了大亏,这回围攻赵国又是这般,不急着打,稳稳的拖着,搞的起义军们都不敢贸然的救赵,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到了以后都只是远远观望,没有实质性的进攻,都在看楚国的行动。>>  直到项羽来了钜鹿,真正的战争才开始。>>  项羽先派两万人去劫章邯的粮道,截断了王离大军的供给,随后又全军渡过黄河。项羽过河之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吃惊的事情,就是直接凿沉了所有船只,砸了所有锅,只留三天的粮食,以表示绝无退还的决心。>>  这就是着名的破釜成舟。>>  王离是名将的孙子蒙恬扶苏死后,他接管了原来秦朝戍边的三十万大军。反秦大浪起,戍边将士中大部分的征夫都逃离散去,只剩下了十万嫡系部队。这十万人是秦朝平定六国的家底,也是蒙恬大败匈奴的资本,战斗力极强,一直负责边关的安全,要不是如今起义军的势头太望,他们绝对不会离开岗位参与平乱的。>>  按理说章邯带着由骊山征夫组成的杂牌军就杀的各种起义军七荤八素,如今王离这支精锐部队参与战斗后定会更加势不可挡,可有时候事实就偏偏会有很多意外。>>  就像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王牌师74师一样,明明是最好的装备,明明是最好的将领,明明是最强的战斗力,可就是会被轻易击败。影响战争的因素太多了,只要上了战场,什么都可能发生,没有谁能说必定取胜。>>  王离虽然是王翦孙子,但却没有爷爷的谨慎。当年王翦灭楚国,坚持没有六十万就不出兵,可王离看到项羽破釜沉舟之后,非但没有小心防备,还大笑项羽傻。>>  当年爷爷为秦国灭了楚国,如今孙子被楚军击败送走了秦国最强的部队,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面对四十万秦军,人数上要少很多的楚军没有丝毫畏惧,在项羽破釜沉舟的激励下战斗力极强,抱着必死的决心与秦军一战,连续击败王离九次,杀的王离全军覆没,逼的后面的章邯也只能一路退却,无法抵挡其锋芒。>>  其他各国的军队本来一直都在观望,只见项羽的楚兵杀起秦军来无不,喊得惊天动地,都看的暗自惊心,直到章邯开始退却了他们才敢出兵追杀,这些人是之前被章邯打怕了,有了心理阴影。>>  此战之后,无论是秦军还是起义军,所有人都看到了项羽的实力和楚军的战斗力。击败秦军最精锐部队的项羽继陈王和项梁之后,成为了起义军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据说当时各国所有将领进辕门来见项羽,没有一个不下跪的,都畏惧项羽的气势和威武。>>  赵国之围终于解了,赵王赵歇和张耳出城来答谢宴请各路援军,当然赵国自己在城外部队的统帅陈馀也来了。张耳还在生气陈馀一直不来救,责备了他好多句,还问他张涉和陈泽两个人去哪里了。>>  原来张涉和陈泽两个人是张耳的亲信,跟着陈馀一起在城外统军。当时秦军攻打钜鹿最猛烈的时候,陈馀因为觉得打不过所以拒不出兵相救,可张涉和陈泽却以死相要挟要出兵去救,最后陈馀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俩带了五千兵马去试试,结果这一去瞬间就全军覆没,两人也战死。>>  陈馀这样解释给张耳听,可张耳不信,他怀疑是因为张涉和陈泽二人要出兵相救,所以被陈馀给杀了。陈馀被冤枉之后大怒,对张耳说:“没想到您会这样想我!难得您以为我是舍不得放弃这个将印吗?”说着就脱下将军的授印要还给张耳,张耳没想到陈馀会这么做,有点儿愕然,推辞不要。>>  争执不下之际,陈馀去上厕所,就这个空隙,有人劝张耳说:“现在陈将军要把兵权给您,您要是不接受反而不祥。”估计张耳也是想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就收起了这个授印。等到陈馀上完厕所回来,发现张耳居然真的收起了授印,心里面更加生气,直接离开了宴席,带着几百个亲信到黄河岸边捕鱼狩猎去了,再也不理赵国的事情。>>  两兄弟(或者说两父子?)就此决裂。>>  钜鹿大战之后,章邯也损失不少,他清楚了项羽的实力,知道以他现在的部队和项羽打正面是不可能的,就开始和项羽相持,先消耗一阵再伺机而动。>>  这就像打dota,明显正面团战打不过,那就先拖着不开打呗,说不定会有什么转机呢。>>  章邯这一点特别厉害,他不是没有输过,但每次输都不会输得太彻底,总能保存实力相持好久,一边相持一边寻找转机,后来和对战,他也是如此。项家军就不会这点,项梁和项羽两叔侄都是一生不败,但败一次就败的特别彻底,兵败身亡,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然,也有人说章邯和王离其实有矛盾,所以在钜鹿大战的时候互相不是很给力,让项羽占了便宜。尤其是章邯,有点儿故意卖王离的意思。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很难判断,我是觉得章邯在此战中损失也很大,有可能他是觉得王离已经必败了,为了不扩大恶果,就选择了先保存实力,彻底卖掉王离。同样拿dota比喻,就好像队友被对方gank已经注定要死,自己如果盲目去救,不但救不了队友,反而还会搭上自己,那当然更聪明的方式还是果断逃命,将损失减到最小。>>  其实我一直觉得dota这个游戏和真实战场的情况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可以互相类比。>>  好了,说回正题,此时正在黄河边上捕鱼的陈馀给章邯写了封劝降信,大致的内容是:>>  “当年武安君为秦国打下无数土地,但最后还是被赐死;蒙恬北逐匈奴立下大功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这是因为秦国的法令决定了即使功劳再大,封赏也不会特别厉害,但是一旦犯罪了,再大的功劳也没有用,肯定要受到惩罚。将军您当秦国的将领三年了,损失了十几万秦军,可是反秦的起义军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多,如今赵高当权,他也怕自己要承担这些责任,所以一定会想让将军您来做替罪羊,杀了将军。您一直在外面打仗,朝廷里肯定有很多人记恨,所以现在您是打胜仗也要死,打败仗也要死,不如趁着手上还有兵权,赶快自己称王和各路诸侯一起相约灭秦吧。”>>  陈馀的信还真的是比较有煽动性的,章邯也有了一点儿动摇的情绪,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再做最后一搏,对秦二世最后再相信一次,希望秦二世能够给他更多一点儿的支持,就像上次让他出其不意打败项梁一样。>>  只可惜,秦二世不会打仗也不懂dota,看不清当时的大势,他对章邯一直不与项羽正面开战的做法非常不满,反而连续派人来责备章邯。>>  章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专门派手下司马欣返回咸阳汇报战况,希望二世能够理解自己。>>  司马欣到了咸阳急着见秦二世,可秦二世已经有很多日子没有见过外人了,躲在深宫之中,全部大事都由赵高来处理。司马欣在皇宫外的司马门等了三天,二世一直都没有接见他,神经非常敏感的司马欣可能在这几天听到了什么风声,马上意识到有什么不对,他开始惊恐,并且敏锐的预感到朝中肯定要发生大事,而且还一定是不利于自己这些在外将领的大事。>>  司马欣想明白以后马上开始逃离咸阳,多了个心眼的他还专门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绕了一下走了另外一条很诡异的路线。后面我们要说,赵高这个时候真的已经开始准备兵变,要杀秦二世了,所以听说司马欣逃走之后马上派人追杀,但他做梦也想不到司马欣这个打仗的粗人会这么精明,挑了个那么诡异的路逃跑,所以最终追杀失败。>>  司马欣回到军中,见了章邯,对他说:“现在朝中赵高弄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功劳,如果我们作战获胜,赵高一定会嫉妒我们;如果我们失败,那么注定一死。希望将军早为自己的出路着想。”>>  秦国最后的支柱章邯就这样动摇了,他知道自己现在很难再打败项羽了,唯一的办法拖下去自己又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了。>>  章邯开始暗中派人到项羽军中讨论投降的事宜,经过了几番反复,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章邯率领秦国所有的部队投降项羽。>>  第十四节 刘邦西进>>  在项羽迅速崛起的时候,刘邦也没闲着,稳步西进,而且一路走去,收获不小。>>  刘邦先是在昌邑遇到了彭越。>>  彭越是后来刘邦的八大异姓王之一,在楚汉之争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本是个在山河胡海之间打家劫舍的强盗,反秦大浪起的时候,同乡的人推举他为长官,彭越一开始说不想干,后来大家一定要让他干,他才勉强答应,然后在第一天就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彭越与大家约定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集合,迟到的就斩首。第二天日出以后,有十几个人晚到,最迟的到了中午才来。彭越对大家说:“我年纪已经不小了,本来不想做这个首领的,你们执意要推举我,我才做的。如今过了约定的时间有不少人都迟到,我们不能按照约定全都杀了,就杀最后一个人吧。”>>  大家都以为彭越在开玩笑,都是同乡平时一起嬉戏打闹的人,没人当真。谁知彭越真的把那个人拉出来杀了,还开坛祭祀,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彭越的厉害,彭越也通过这种方法建立了威信。>>  之后,彭越在四处发展,大概有了一千多人,便来协助刘邦打昌邑。>>  昌邑还没有打下来,刘邦路过高阳,又得到了着名的“高阳酒徒”郦食其(读音是“力义击”),日后帮刘邦搞定整个齐国的人。>>  刘邦手下有个侍卫刚好是郦食其的老乡,郦食其就对他说:“各种势力路过高阳的已经有十几批了,我看他们都是龌龊自大之辈,不能听真正的劝谏。我听说沛公虽然轻慢看不起人,但是有大略,这是我真正愿意跟从的主子,可惜没有人为我引荐。如果你见到沛公,就对他说:‘我同乡里有个姓郦的书生,六十多岁了,有八尺多高,人们都叫他狂生,可是他自己却说不是狂生。’”>>  那个侍卫说:“沛公不喜欢儒生,每当宾客中有人带着儒生的帽子来,他就要脱下他们的帽子,在里面撒尿。与人谈话的时候也常常破口大骂,你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见他。”可是郦食其就是不听。>>  后来这个侍卫把郦食其的话转达给了刘邦,刘邦让郦食其来传舍见他。郦食其到的时候,两个女子正在给刘邦洗脚,刘邦便这样非常没有礼貌的见了郦食其。>>  郦食其一见这个架势,也只是做了个长揖,而没有下拜,对刘邦喝道:“你是要助秦朝扫灭诸侯吗?还是要助诸侯来灭秦?”刘邦骂道:“你个没见识的儒生,天下人都受了暴秦统治的苦,所以各国才相继起兵攻秦,怎么可以说是帮秦去攻打诸侯呢?”>>  郦食其又说:“您若是确实要去联合正义的部队诛暴秦,就不该如此傲慢无礼的接见年长的人。”>>  刘邦看郦食其这个架势,感觉他应该是个有点儿本事的人,就马上停止洗脚,穿好衣服,请郦食其上座,向他道歉。刘邦就是这点厉害,他如果感觉一个人对他有用,马上就可以放下所有的成见,放下所有的架子,放下所有的面子,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其他虚的东西都无所谓。>>  之后郦食其和刘邦谈论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历史,刘邦非常高兴,封了郦食其官,与此同时还封了和郦食其一起来的弟弟郦商做将军。>>  郦食其和郦商都是刘邦开国功臣中很重要的人物,郦食其虽然比不上这样的大才,但也是个类似于战国时辩士的角色,有谋略口才也绝好,后来在平定齐国时立了大功,而郦商也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功劳不在樊哙周勃之下。>>  刘邦就这样一边收着各式各样的人才一边西进,但是一开始进度还是比较慢,遇到了秦军很大的抵抗,花了不少力气才到南阳。>>  南阳就是当年陈王那支奇兵宋留到过的地方,只不过和宋留一支军队孤军深入不同,刘邦是稳扎稳打打进来的。而且形势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同了,那个时候秦军势力还很大,可现在王离主力秦军被项羽杀的大败,章邯也在连败之下气势消沉,秦国日趋式微。>>  南阳太守为了自保,对刘邦说:“沛公这一路攻城都很辛苦,就是因为人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守城,如果您接受了我的归降,还能对我非常好的话,后面的城池守将也会纷纷的效仿我投降。那么沛公就可以不战而胜,抢占入关中的先机。”>>  刘邦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采纳了南阳太守的建议,对归降的秦军非常好,果然如南阳太守所说,刘邦大军之后的进展非常顺利,没有多久就逼近了长安。>>  当然,刘邦西进能够如此的顺利,很大程度上是沾了项羽的光,如果没有项羽在钜鹿击溃王离十万大军,并且接受章邯三十万大军的投降,这一路上秦军的守将也没有那么容易放弃。>>  眼看着刘邦兵临城下,长安城内又发生了变化。>>  前面提过,被灭族之后,赵高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这中间还发生了那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大概的过程就是赵高想知道到底还有那些大臣敢违背自己的意愿,就在大殿上献上了一头鹿,却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好马。秦二世当然分得清楚鹿和马的区别,就说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于是就问朝中的大臣。>>  有的大臣畏惧赵高的权势就说是马,有的大臣不肯屈服就说是鹿,赵高暗中记住了所有说真话的大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种方式把他们除掉,赶出朝堂。这下,朝堂之上就再也没有敢反对赵高的声音了。>>  恰好这时候刘邦已经开始攻打武关,秦二世就算再傻也知道赵高一直对他说的“太平盛世”是假的,开始责怪赵高。赵高知道事情就要败露,便动了别的心思,和他的女婿阎乐一起谋划兵变。(这里是个我一直没有搞懂的地方,太监居然也有女婿,不知道是赵高当太监前生的女儿还是后来收的义女。)>>  赵高是个很仔细的人,即使对自己的女婿也没有完全放心,先把阎乐的母亲劫到府中做人质,才敢放心的让阎乐带兵。>>  阎乐领了一两千兵士说宫中出现了大盗,要前去诛杀,宫廷守门的卫士把他们拦住,阎乐就喝道:“大盗已经闯进宫去了,你如何不阻拦?”那个卫士说:“宫廷防守严密,怎么可能大盗进去?”于是阎乐就地斩杀那个侍卫,冲进了宫中。>>  阎乐就这样冲进来,大部分侍卫都直接跑了,只有一个小太监最后死死的守在秦二世身旁。>>  秦二世对那个小太监说:“原来丞相(指赵高)是这样的,你怎么不早告诉我,竟到了这种地步。”那个太监说:“我不敢说,所以才能保住性命,我要是早说了,早就被杀了,哪能活到今日。”>>  阎乐对秦二世说:“你骄横放纵,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叛了你!”都到了这个时候秦二世还存着苟活的侥幸,说:“让我去做一个王好吗?”阎乐说:“不行!”秦二世又说:“那万户侯呢?”阎乐说:“也不行!”秦二世又说:“那就让我带着妻子儿女去做一个老百姓吧,像之前六国的公子那样的结局。”>>  眼看秦二世还在这里痴心妄想,阎乐说:“我奉丞相的命令,为天下百姓诛杀你。”秦二世听了这句话,只得自杀。>>  阎乐成功之后回报赵高,赵高说:“秦国之前是个王国,始皇帝统一天下所以才称皇帝,如今六国复立,秦国的地盘越来越小,只是一个空头皇帝罢了,还是叫王吧。”于是赵高立秦嬴氏的后人子婴为秦王,然后开始联系长安附近的起义军,希望能够在他们入关之后给自己封个王。>>  只可惜赵高想多了,他根本见不到起义军入长安,因为刚刚上位的子婴就不会放过他。>>  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国君的印玺。斋戒了五天之后,子婴就和两个儿子商量:“赵高杀了二世皇帝,害怕群臣把他杀了,所以才假装立我为王。我听说他和楚军约定,在消灭秦朝宗室之后分别在关中为王,这次让我去宗庙,只怕是要在宗庙杀我。我先假装生病不去宗庙,赵高肯定会来宫殿见我,到时候你们趁机把他杀了。”>>  果然,在去宗庙的当天赵高听说子婴病了没有来,就亲自去宫殿叫他,落入了子婴设下的陷阱,被事先埋伏好的侍卫所杀。一代奸相,祸害了秦嬴氏天下的赵高就这样轻易的被杀掉了。随后,子婴又赶尽杀绝,杀光了赵高家族的所有人。>>  子婴掌控局势之后一步也歇不了,毕竟刘邦已经打到了武关,他马上派兵增援,希望能够守的住。也许子婴本该是个有作为的好君王,只可惜秦二世和赵高留给他的这个摊子太烂,以至于他根本不可能再挽回,更何况他面临的对手又是未来的天下之主,刘邦。>>  张良对刘邦说,秦军现在战斗力还很强,不适合去硬碰硬,不如先让人在山头上插很多旗子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再派郦食其、陆贾这些辩士去游说守关的将领,希望他们能够投降。秦军的将领在刘邦的利诱之下,果然有很多都想投降,这时候张良又说:“现在只是这些将领想投降,秦军的兵士不一定想投降,不如就趁他们麻痹大意的时候偷袭。”于是刘邦领兵绕过关口袭击秦军,在蓝田彻底击溃他们,屯军霸上。>>  到了这个地步,秦国最后一点儿部队也全都交待了,大秦王朝名存实亡,秦嬴氏几千年奋斗的家业,基本耗尽。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hanchaogushi/4130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