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岭南王国:西汉南越国简史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南海以北的这片土地。五岭在今天的湘赣、粤桂边界上,具体地说,从东到西依次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它们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自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1958 年,在广东省曲江县狮子岩发现了一个人类头盖骨的化石,经测定距今已有10 万年。以这个头盖骨为代表的古人类被命名为马坝人,说明岭南地区至少在10 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大约在1 万年前,岭南的先民们居住在天然的洞穴中,以采集植物的根茎、果实以及打猎为生,使用打制的石器,考古学上称这个阶段为“旧石器时代”。到了四五千年以前,人们已经知道将打制的石器进一步磨制,使石器变得更锋利、更合用。考古学上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这时的人们居址选择在距水源较近的地方,主要是大小河流两旁高起的台地及向阳的山坡上。
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先民们谋生的方式也就不同。居住在北部、中部山区或平原上的人们,主要是靠采集植物根茎、果实,捕猎动物为生,也捕捞河中的各种水产作为食物。而沿海的居民,主要打捞海中的各种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石器,叫做“蚝蛎啄”,用来敲破牡蛎类的硬壳以食其肉,所以在他们居住过的地方留下了贝壳堆积,称作“贝丘遗址”。
但不论居住在何处,此时的人们已学会烧制陶器,有装水用的器皿,有煮饭用的炊具,等等,以供日常生活所需。他们已经会造房子,不再居住在阴冷潮湿的洞穴中了,他们创造了一种适合南方潮湿环境的房屋,即先在地上打木桩,搭起支架,再在架上造房子,这种房屋被称做“杆栏式房屋”。
岭南地区大约在公元前2000 左右进入青铜时代,已有了本地区冶铸的青铜器。现在考古发现的有盛酒水的青铜提筒,一种靴形钺(yuè),都是富有本地特色的产品。秦始皇统一岭南前,这里的越族大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刚刚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还没有形成国家,只有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君长。
关于这一点,史书有零星的记载。如《越绝书》记载:公元前333 年,楚威王灭了越国,越王无疆的儿子之侯带领越人散入岭南,与岭南的越人会合,之侯自封为君长。又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广西地区曾有西匝君译吁宋,秦军攻略岭南时才把他杀死。居住在今越南境内的雒越人,也是部落联盟的君长统治。
秦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郡县,推行了封建制度,一下就改变了越族社会的发展进程,其奴隶制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就缓慢地转入了封建制社会的发展阶段。秦代统一岭南,是岭南开发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秦始皇统一岭南与赵佗立国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建都咸阳,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然而他并没有就此罢休,将目光又落在了岭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大将屠睢率领50 万秦军,兵分五路南下。据史学家考证,这五路大军,其中两军在湖南,两军在江西,一军则直逼番禺。后来的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就是当时秦军中的一员战将。但是秦军征服越族的战争并不顺利,遭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越人不愿成为秦军的俘虏,纷纷逃入深山密林中。他们发挥自己善走山地、习水性的长处,经常偷袭秦军,使秦军疲于奔命,连主帅屠睢都被杀死了。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秦军陷入了攻不能克,守无后援的困境。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 年),下令监御史史禄开凿了沟通南北水运的秦凿渠——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解决了秦军粮食运输的大问题,而且在统一岭南后为岭南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灵渠修成后,秦始皇立即重新部署了统一岭南的战争。始皇三十二年末或三十三年初(前215—前216 年),派秦尉任嚣、赵佗“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秦军得到人力、物力的补充,很快击溃了西瓯越人的反抗,杀死其君长译吁宋,占领了西瓯地区。随后又挥军南下,占领了雒越居地。经过6 年的艰苦作战,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4 年),秦终于统一了岭南。
秦统一岭南后,在岭南地区也推行了郡县制,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桂林郡的辖区在今广西,首府是布山(今广西贵县);南海郡所管辖地区,主要是今天的广东地区,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市);象郡的辖区,一般认为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南海郡的郡尉是原秦军将领任嚣,赵佗则任龙川县的县令。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3 年,开始修筑“秦所通越道”,这些道路被称作“新道”。据专家考证,新道共有四条:一条自江西的南安越过大庾岭进入广东南雄;一路自湖南的郴州越过山到广东连州;一路从湖南的道州进入广西贺县;一路自湖南全州(今属广西)进入广西静江。这些新道都是利用原来的古道扩建而成的,原来的古道往往是当时穿越五岭南北最方便、最近捷的道路。秦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宽成为新道,既省时省力,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确保新道的畅通和加强对南越的军事控制,秦在新道所经岭口要隘和一些战略要地修筑了秦关。在广西的灵渠沿岸有秦城、严关,在广东则建有“横浦关”、“沤浦关”、“阳山关”和“湟溪关”等秦关。
秦始皇略取岭南越地之后,为了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将一部分军队留下来,镇守郡治、秦关。另外,又迁徙中原的商人、赘婿、罪犯等到岭南,与越人杂处。这些移民的到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对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伟大的,然而其统治残酷暴虐,这就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09 年7 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首倡天下,各地豪杰纷纷响应,六国贵族也趁势而起。同年,秦王朝被推翻,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战争。
在这种局势下,南海郡尉任嚣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分地为王、称霸一方的机会到了。但当时他已重病在身,所以召来了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对他谈了自己的打算,指示赵佗封闭新道关口,静观其变。任嚣谎称接到皇帝的诏书,任命赵佗为南海尉,将权力移交给了赵佗。不久,任嚣就病逝了,赵佗按照任嚣的构想开始行动。他发布文书,通告横浦、阳山、湟溪三关的驻军,说中原的盗兵快要来了,令驻军切断新道,严守各个关口。同时,又杀掉了一批秦王朝任命的官吏,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这样就铲除了异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控制了南海的军事力量,在岭南实行军事割据。这时,中原地区仍处在各割据势力的混战之中。赵佗控制南海郡,据岭自守,静观其变,使当时的岭南地区免受战争之灾。
公元前206 年,秦王朝灭亡。同年正月,项羽分封诸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项羽想用分地为王的封建割据来稳定自己的霸业,但实际上适得其反。同年八月,汉王刘邦暗渡陈仓,还击“三秦”,楚汉战争爆发了,中原地区又是硝烟四起。这场楚汉战争,一直打了好几年,而赵佗趁此时机开始了立国的行动。公元前204 年,赵佗发兵进攻相邻的桂林郡和象郡,兼并两地,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南越国的兴盛和灭亡
赵佗在岭南称王时,正是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争夺皇位之际。西汉王朝建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凋蔽不堪,财富极度贫乏,连皇帝都找不到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架车,而丞相等高官也只能乘坐牛车。而此时,西汉王朝分封的诸侯王都手握重兵,各霸一方,西汉王朝的政权尚不稳固。另一方面,北方的匈奴经常骚扰西汉的北部边境,掳掠人畜,对西汉王朝的威胁极大。在这种形势下,西汉王朝无力举兵南下剪除南越王,所以采取了怀柔的政策,封赵佗为南越王。从赵佗来讲,新近称王,本地越人尚未顺服,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岭南地区经济落后,必须依靠中原输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所以赵佗也欣然接受了汉高祖赐与的印缓,向西汉王朝称臣。
但实际上,汉高祖对赵佗并不放心,在当时与南越国的边境上修建了两座城堡——赣县古城和零(yú)都古城,以此来防御赵佗的军队;还派遣两个将军常驻长沙国监视南越的动向。
可见汉高祖对南越实行的是表面怀柔,实际防范的策略。汉高祖在世时,两国互派使者,互通贸易,关系相处得还比较好。
汉高祖在位仅7 年,于汉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去世,其子惠希即位。惠帝体弱多病,朝廷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吕后之手。
吕后把持西汉政权时,一改高祖时的政策,将南越视作蛮夷,下令停止了与南越的贸易往来,“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意思是不要向南越输送铜铁工具和马牛羊等牲畜,即便给也只给雄的,不给雌的。当时南越国的铜铁工具大多依靠中原进口,而且牡畜看来也是从中原输入的,断绝了贸易往来,就断绝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的来源,对南越国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这样一来,西汉王朝与南越国的关系迅速恶化。赵佗先后三次派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到长安上书,劝告吕后不要将南越按蛮夷对待,恢复边关贸易。但吕后不予理睬,还扣押了南越国的三位使者。不仅如此,吕后还派人到赵佗的老家河北真定,掘毁了其父母的家墓,削诛了他的兄弟宗族。吕后的这些行为,更激起了赵佗的反汉情绪,于是在公元前183 年自封为南越武帝,乘黄屋左纛(dao),与西汉政府平起平坐。
吕后听说南越王赵佗称帝的消息后,非常生气,削去了南越王的诸侯之籍,与其断绝使者往来。这样,汉高祖建立起来的西汉和南越的友好关系陷于破裂。由于赵佗猜疑是长沙王向吕后进了谗言,所以多次发兵北上,攻打长沙国的边邑和南郡。长沙国苦于南越国的多次侵扰,向西汉王朝求援。吕后派隆虑侯周灶率领汉兵,计划翻逾越城岭,取灵渠严关之道,以攻打南越国。当时正值南方炎热多雨的季节,北方士兵难以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许多士兵都生了重病,死亡的人很多。赵佗也派重兵把守设在越城岭的关口,与汉兵对抗。所以汉兵始终未能逾岭进入南越国境内。汉越双方相持了1 年多,至公元前179 年吕后病死之后,汉军主动撤军,双方才休战。
吕后死后,诸吕叛乱,但很快就被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平定。同年9月,陈平、周勃等迎立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汉文帝。
文帝即位后,派使者四出告谕各诸侯国和四方各少数民族,说吕后有病,头脑不清醒,做了一些错事,等等。这时南越王赵佗主动向西汉王朝表示和解。他通过在越城岭相持的汉军将领隆虑侯周灶向汉文帝上书,要求汉文帝帮他寻求服内兄弟,还请求罢免汉朝派驻在长沙国监视南越国的两位将军。汉文帝接到上书后,派人修治了赵佗在真定老家的祖先冢墓,并派人看守,定时祭祀;又派人寻访赵佗的亲属,封他的兄弟为官,并赐与财物;罢免了汉朝派驻在长沙国的将军博阳侯陈濞。接着汉文帝又召见了已经告老还乡的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再次派他出使南越,并给南越王赵佗写了一封措词恳切的信,对赵佗的上书予以答复,请陆贾带上亲自交给赵佗。在信的最后劝赵佗去帝号,表示“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还给南越王送了100 件厚薄不等的丝绵袍作为礼物。
汉文帝的的诚恳态度感动了赵佗,他看完汉文帝的信后,表示愿意臣眼,长为藩臣。他在国中下令说:汉皇帝是贤明的皇帝,从今以后,去帝号、黄屋、左纛。同时又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回信,说:我在越地已经49 年了,现在都抱孙子了。但是每天睡觉不安稳,吃饭不香,漂亮的东西不想看,悦耳的音乐不想听,只是因为不能事奉汉朝。现在陛下又恢复了我南越王的称号,与我南越通使,我从今以后不敢再称帝了。还给汉文帝进贡了一批土特产,有“白壁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作为对汉文帝赠褚(zhǔ)衣的回报。
自此以后,南越和西汉王朝的关系重新和好。赵佗以后,继任的南越文王赵佗(mò),明王婴齐都曾相继派遣太子到长安“入宿卫”。
但实际上,南越王臣服于汉王朝也只是一种表面作法,而且赵佗也一直对西汉王朝存有戒心。如果按当时的制度,诸侯王要定期到长安去朝见天子,但赵佗总是称病不入朝。而且赵佗表面对西汉王朝称臣,但在其国内仍然称帝号,从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釜”金印来看,第二代王赵佗也是僭称帝号的。
赵佗与赵佗之所以“居国窃如故号”,是与当时的形势有关的。汉高祖立国之初,曾分封了一些功臣为诸侯王,但高祖对他们不放心,后来逐一削夺其王位,而设封同姓子弟诸侯王。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其统治,但适得其反,这些诸侯王独霸一方,对中央政府构成极大威胁。汉景帝时为了限制诸侯王,实行削藩政策,终于酿成了“七国之乱”。中原地区诸侯王势力的猖獗,使本来就心怀异志的南越王跃跃欲试,随时准备重新称帝。后来西汉中央政府平定了“七国之乱”,至武帝时又以酎(zh6u)金成色不足,削夺了一批诸侯王的爵位。其后又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 年)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下达“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相抗衡了。这种形势下,南越王再也不敢称帝了。到第三代南越王即位时,“即藏其先武帝文帝玺”,行为有所收敛。
赵眛在位10 余年,死后西汉王朝封谥为文王。其子婴齐即位。婴齐曾入长安为宿卫,在越时曾娶越女为妻,生子赵建德。入长安后,又娶邯郸樛氏为妻,生子赵兴。文王去世,他带着妻儿回到岭南继承了王位,并上书汉王朝,请求立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婴齐在位几年,汉朝曾多次派遣使者来南越国,召婴齐入朝晋见汉天子。婴齐担心入朝后“要用汉法,比内诸侯”,即成为没有军政大权,只能取得国内经济收入的“空头王”,所以不肯去长安,屡次以患病推托。只派了儿子次公去当皇宫宿卫。不久,婴齐病死了,汉王朝封谥号为明王。
其太子赵兴即位,成为第四代南越王,其母樛氏成为太后。樛太后未嫁婴齐以前,曾与长安近郊的一个叫安国少季的人有暧昧关系。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 年)。派安国少季做使者,带了能言善辩的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到岭南来宣谕太后和南越王“比内诸侯”,入朝晋见天子。
樛太后与安国少季的关系,国人都知道,故而对樛太后很反感。樛太后也自知不得民心,生怕自己的地位不稳,想借助汉王朝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时赵兴尚年幼,没有主见,樛太后说服了赵兴,通过汉使者上书汉武帝请求内属,按“内诸侯”的待遇,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上的关卡。汉武帝当然会同意这样的要求,封南越王兄赵建德为术阳侯,赐给丞相吕嘉银印和内史、中尉、太傅等高级官吏的印章,准许南越国其他官吏自行设置,同时诏令废除黥、则等酷刑,奉行汉朝法律。并令使者留驻南越国,帮助赵兴及樛太后镇抚岭南。南越王赵兴和王大后则日夜整治行装,准备入朝晋见汉天子。
甫越国丞相吕嘉,曾任三朝丞相,即从赵昧到赵婴齐到赵兴他都担任丞相之职,其宗族中任官吏的有70 多人,他的子弟也都是与南越王室联姻,在国中有很高的威望。吕嘉极力反对南越国内属,并多次劝谏赵兴,但不奏效。所以吕嘉就借口有病,不见汉使。
樛太后害怕吕嘉要谋反,想先发制人,铲除吕嘉。于是她在宫中设宴,请汉使者和国中大臣赴宴,这实际上也是一次“鸿门宴”。但吕嘉也是有备而来,其弟是南越国的一个将军,带领士兵守在宫外。饮酒之间,樛氏想借汉使杀掉吕嘉,故意问吕嘉说:南越国内属是利国之事,丞相为什么不赞成呢?想以吕嘉的话来激怒汉使,但吕嘉却一言不发,加上汉使优柔寡断,不敢动手。吕嘉见势不妙,立即离席而去。结果宴席不欢而散。吕嘉从其弟那里借了部分士兵保卫相府,从此称病不出,既不见南越王,也不见汉使。私下与其弟密谋调兵遣将,策划作乱。但他知道南越王赵兴一直无意杀自己,所以几个月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樛氏想自己动手杀掉吕嘉,却又无人可用。
这个消息让汉武帝知道了,责怪汉使怯懦不果断。武帝以为南越王赵兴和王太后均已附汉,只有吕嘉一人为乱,不必兴师动众,所以决定让庄参带2000 人马去南越国,协助樛太后镇抚国内。庄参却认为,如果是友好往来的话,带几个人就够了,如果是刀兵相见的话,2000 人就太少了,起不到什么作用。汉武帝罢免了庄参。有一个叫韩千秋的人却自告奋勇,说:小小的南越国,又有南越王和王太后内应,只有丞相吕嘉作乱。只要给我二百人马,一定取吕嘉的首级回来。于是,汉武帝派韩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乐带2000人马前往南越,直入南越境内。
汉军南下,激化了南越内部的矛盾,逼得吕嘉不得不起兵谋反。吕嘉孤注一掷,和其弟率领将兵攻入王宫,杀死了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并通告国人,说:南越王年幼无知,摆太后是中原人,又和汉使关系暧昧,一心想内属,完全只顾个人一时之利,不顾赵氏的社稷江山。我为赵氏江山社稷的永存,起兵杀死了王与王太后、汉使者。立明王越妻所生长子术阳侯赵建德为王。这就是第五代南越王赵建德。吕嘉叛乱时,汉将韩千秋已率军进入南越国境内,并且已攻下几个小县城。越人故意放韩千秋入境,“开道给食”,使韩千秋放松警惕。直到汉军进到距番禺只有40 里的石门时,才突发奇兵,一举歼灭汉军,韩千秋和樛乐都被杀死。随后,吕嘉派人函封汉使者的使节,连同为自己开脱罪名的谢罪信,放在汉越两国之边关上。同时派兵严守各个要塞。
元鼎五年秋(公元前110 年),汉武帝调遣粤人以及江淮以南楼船将士10 万人,兵分五路,合击南越。伏波将军路博德从长沙国桂阳出发,沿湟水南下。楼船将军杨朴,从豫章郡下横浦,从江西进入南雄。这两路均取北江而下,直捣番禺,是五军中的主力。原是粤人,后投降了汉朝的两名归义侯郑严、田甲分别为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从零陵出发,一路沿漓水入今广西郁林,一路到苍梧。这两路军队利用灵渠与湘江水路,直逼番禺。驰义侯何遗带领巴蜀罪人以及夜郎国的军队,沿牂牁江,取道西江,会于番禺。
这场战争相持了1 年多,到第二年冬天,即公元前111 年,楼船将军杨朴才率精兵最先攻陷了广州城西北的寻峡、石门两道水上要塞,并且缴获了越方的粮秣船只,使汉军的给养得到补充。杨朴派人扼守石门,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到来。
伏波将军与楼船将军两军会合后,又以楼船将军为先锋,直逼番禺城下。楼船和伏波两军,分别驻扎在城东南和城西北。番禺城依山面水而建,经秦任嚣、南越王赵佗和吕嘉的多次扩建加固,池深城高。汉军围城多日,却未能破城。后来楼船将军杨朴纵火烧城,伏波将军路博德在军中设下营帐,专以官印来赏赐投降者。越人旱就听说过伏波将军的大名,又不知汉军有多少人,纷纷出来投降汉军。伏波将军又让投降的人再入城去招降。于是番禹守军瓦解,全部投降。
南越王赵建德和吕嘉率领亲信数百人逃入大海。伏波又询问投降的越人,知道吕嘉等人逃跑的方向,派人追赶。伏波将军的校尉司马苏弘擒住了赵建德,被封为海常侯,原是越国“郎”官的孙都抓住了吕嘉,被封为临蔡侯。
番禹城破,南越王被擒,南越王国官吏纷纷投降。其中有苍梧王赵光,投降后被封为随桃侯。桂林郡监居翁投降后,又下令瓯骆40 余万人投降,被汉王朝封为湘城侯。南海太守弃,率城投降,其儿子被封为涉都侯。揭阳县令史定,降汉后被封为安道侯。将军毕取,率军投降,被封为膫侯。
灭南越后,将南越管辖的地区,改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岭南地区重新成为汉朝郡县。
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后,随即又取得了西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胜利。
西南地区的且兰国君,因不愿随汉军出征伐南越,杀死了汉使者、太守,于是汉军派八名校尉率部镇压反叛。南越国灭亡后,汉军的一部分回师西南增援八校尉,杀且兰君长,并斩首数万人,在南部地区设立了牂牁郡。
一向与南越关系尚好的夜郎侯,一见情势不对,连忙入长安朝见天子,被汉王朝封为“夜郎王”。汉军诛杀了且兰邓君,并杀筰侯,使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君长大为惊恐,纷纷请求归属汉朝,将其地纳入汉朝郡县。汉先后又设置了越巂、沈黎、汶山、武都四郡。元封二年(公元前109 年),汉军又以兵威迫滇王内属。西南地区均归汉。
东南的闽越国,在南越国灭亡之后起兵叛乱,被汉武帝平定,将其民迁往江淮,闽越原地一下空虚了。
汉王朝的东南、西南和南面边境的割据势力全部剪除。汉武帝集中兵力对付北面的匈奴,亲率18 万大军北上,匈奴慑于汉军的强威,不敢再来犯边。北部边界也得到暂时的安宁。
到公元前110 年左右,汉武帝终于铲除了南越割据势力,消灭了闽越,降服了西南地区,威慑北方匈奴,真正达到了四海之内皆郡县,政令一由汉廷的空前统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