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太宗去世之后继承皇位。他虽然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出生嫡系,但是既不占长,同时也不是最受宠的儿子,那么为什么最后皇位落到了他的身上呢?
要说唐高宗的继位,用一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何这么说呢?
唐太宗继位之后,就已经明确的表达了自己最希望长子李承乾继承皇位。因为他继位不久就封李承乾为太子,此后李承乾犯了很多荒唐之事,唐太宗也没有废黜。
想当初李承乾学坏了,大臣们都认为他不足以担任帝国继承人,纷纷上奏唐太宗请求更换太子。但是唐太宗却全部拒绝了,为了堵住大臣的嘴,他几乎将当时名臣都指给李承乾当老师。
既然说与鹬蚌相争,那么自然还有另一位,便是唐太宗宠爱的皇子李显。李显也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是太子李承乾的亲弟弟。
两位兄弟走到后来兄弟相争的一步,正是因为唐太宗给予李显过多的宠爱。盛宠优渥到臣子都看不下去,请求皇帝平日里赏赐能不能少一点。
唐太宗对李显的宠爱,让李显以为只要将哥哥拉下马,那么自己必然能成为新任继承人。李显因此和李承乾争锋相对,而李承乾也因为父亲对弟弟的过度宠爱,害怕自己被弟弟取代。
李承乾后来想不通,干脆就派人暗杀李显。事情还没有成功,就被人举报。李承乾知道这件事暴露了,那么自己基本上就完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兵逼宫。
事情的结局可想而知,李承乾失败了。虽然没有被处死,但是太子之位是保不住了。李承乾被废,那么势必要选择新任继承人。当时李显满心以为太子之位是自己的了,却不想最后唐太宗选择了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是因为无论是保住李承乾,还是新立李显为太子。两者之间,必然不能共存。而李治生性仁慈,只有立他为太子,才能保住李显和李承乾的性命。
就这样站在边上啥都没干的渔夫,获得了最终胜利,成为新一任帝国继承人。
后世对于李治这个皇帝评价并不高,因为在唐高宗之后出了一个女皇武则天。大多数人都认为,唐高宗昏聩无能,软弱可欺,所以才使得武则天得以一步步夺取大权,最终取代大唐建立周。
但实际上,你们还真就低看了唐高宗,唐高宗远比大家想的有能耐的多。他上位之后,继续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政策,使得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经济迅猛发展。
另一方面他强势的面对外族敌人,并任用贤能的将士,扩展了大唐的疆域。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大唐疆域达到鼎盛。只看这一点,便可断定唐高宗绝不是平凡的君主。
那为何最后被武则天夺了权?因为当时他病情日益严重,根本没有精力再处置政务。武则天正是抓住这个机会,最后成功夺取了大权。
其实在这期间,唐高宗是想要压制武则天的,但最后到底力不从心,最终成就了一代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