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痤是战国时候魏国的相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公元前284年,燕、秦、韩、魏、赵五国合纵伐齐,齐国差点亡国。这当中魏国之所以会发兵,还要归功于齐国的一位位高权重的贤德之人,这个人就是孟尝君田文。
田文和齐湣王是表兄弟,孟尝君田文在齐国担任相国的职位,他继承了父亲田婴的封地薛,人称“薛公”,在封地养了很多食客。齐湣王是一个自傲自负的人,充满了掠夺的野心,在齐湣王统治时期,齐国走在各国的前面,俨然就是战国七雄之首。但是,同样也是齐湣王时期,齐国遭受到了各诸侯国的严厉打击,国力损失巨大,再不复当初。齐湣王怀疑和嫉妒孟尝君田文的才能和实力,又怨恨孟尝君放弃齐国相国的位置跑到秦国去当丞相,就收回了田文的齐国相印。
被齐湣王卸职后的孟尝君田文很不服气,仇恨齐国,又害怕齐湣王杀了自己,就逃到了魏国,被魏王尊为魏国相国。孟尝君田文一直记恨着齐湣王将自己赶出齐国的这件事,就游说魏王合纵攻齐。正巧,燕国间者苏秦破坏了齐国和赵国之间的连盟,齐国实力强悍,令各诸侯忌惮,于是众人便合起来消灭齐国。魏王经过孟尝君田文的劝说后,本来就已经很心动了,再加上这一边倒的国际形势,他最终决定合纵抗齐。
联军很快就取得了很多的战果,齐国虽然反扑回来,但是也没有了往日的实力。魏国的相国田文死后,公叔痤担任了魏国的相国。
在战国时期,孟尝君田文是一个名望很高的人,他以广招天下贤士而闻名各诸侯国,在民众心中地位很高,因为他从来不介意你会什么才能,你是什么出身。也正是因为孟尝君的名声很大,冲着孟尝君而来的食客就有三千之多。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具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这说明了孟尝君的人气很高,是个巨星。在这样一个人的后面,担任和他一样的职位,不知道公叔痤到底是有怎样的能耐呢?
公叔痤是有压力的,毕竟谁在孟尝君这个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人之后做相国都是会有人将两人拿来做对比的吧!不过,公叔痤是一个脸皮厚的,他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他,他看见的只有当下,只有自己究竟处在哪个位置,然后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别人说什么都和他没有关系。
拿公孙鞅这件事来说,公叔痤就备受争议。公孙鞅就是卫国人商鞅,也称卫鞅,就是那个十分有才的,到秦国进行了改革变法的人。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实力迅速提升,一跃而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三大强国之一。公孙鞅既然具有这样的能力,为什么公叔痤却死死瞒着不让他出名呢?
公孙鞅是卫国公族之后,在魏惠王时期担任魏国的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公孙鞅喜欢钻研刑法,在法家思想这一块有着极深的造诣,但是却一直没有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公叔痤和公孙鞅是什么关系呢?他为什么不举荐公孙鞅呢?
要说这两个人的关系,我们来看看公叔痤的身份。公叔痤也可以被称作公孙痤,因为叔和孙只是当时的一个代表家族中的身份和辈分的字,无特别的意义。所以,公叔痤又可以被叫做公孙痤。公叔痤知道公孙鞅有才能,如果他向魏惠王举荐了公孙鞅,公孙鞅一定能够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到了那时,公孙鞅在魏国的权势就会变得极大。可是,公孙鞅擅长的是刑法之学,魏国早就有过李俚变法,公孙鞅要是想要在魏国进行变法,那么魏惠王一定会给他绝对的权力去执行这件事。但是,怎样的地位才能更好的执行变法呢?当然是魏国的相国的位置。公叔痤担心公孙鞅抢走自己的相国的地位,所以一直没有举荐公孙鞅。
直到公叔痤重病将亡的时刻,他才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但是魏惠王没有将他的将死之言放在心上,生生错过了这么一个大人才。公孙鞅前半生的不得志,可以说都是公叔痤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