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许多首辅重臣都姓杨,特别是还有一个著名的“三杨”。因此有很多人容易把三杨搞混,其中就有许多人认为明首辅杨一清就是“三杨”之一。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三杨”是同处一个时期,共同辅佐幼主的杨荣、杨溥、杨士奇。杨一清并不是“三杨之一”,他较“三杨”完了一个时期,是明中期的朝中重臣。不过他对明朝的贡献也不比“三杨”小,曾力扶明王朝大厦于将倾。杨一清,明中期重臣,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南直隶镇江府丹徒汉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被称为“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人”。
杨一清小的时候就极为聪颖,7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了,被当时人称为“神童”,14岁乡试中解元,18岁中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三杨”同样,杨一清历经四朝,为四朝重臣。“三杨”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杨一清则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而在边疆防御上由被称堪比唐朝元帅郭子仪。这一路头衔纷纷列出来,实在让人赞叹,用网络上的话来说,真是“大发”!杨慎赞其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明史》则言“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然其才一时无两。”不论是流传于世的史籍,还是当时受人尊敬的文儒,皆对杨一清赞叹非常,他当时的功绩不是如今的人能够想象的。
杨一清为人聪颖机智,谋略无双,从他对待刘瑾上就可以看出来。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政擅权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相对于明朝初期几位铁血帝王,中后期大部分的君主都昏庸异常。这并不是说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才能,关键是大部分的帝王都没有将心放在国事治理上,总是专研些别的东西。有些人喜欢木匠活,有些人迷恋道教玄学,还有喜欢斗蟋蟀的,这就造成了大权旁落的情况。而那些往往得到皇帝信任的便是天子近侍——宦官。明武宗时期,那个时候皇帝好玩好乐,宦官刘瑾日进新奇的玩意,使武宗荒废了朝政,趁机掌握了军机大权。刘瑾得势后,加紧培植羽翼,陷害忠良。杨一清曾经就被刘瑾诬陷下狱过,但是杨一清很聪明,他设计让刘瑾与其党羽生了间隙,又一步一步利用他人将刘瑾拉下马!
正德年间,杨一清被刘瑾诬陷下狱,这个时候杨一清故意推荐刘瑾党羽张彩接任自己的职务,使得刘瑾对张彩起了疑心,才会怀疑张彩的谗言“杨应宁(杨一清)诡诈,宜速除之”的正确性,从而加上大学士李东阳的说情,才让杨一清得以从轻发落,也才有了后来的崛起。 光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杨一清谋略无双,算计人心的本事之强。
放生这样的事情,是个人都不会置之不理,大度的忘了此事,杨一清也不例外。他深知,刘瑾如此,不仅会再次危害到自己,也会让国政陷入黑暗之中。因此决心要除掉刘瑾,杨一清不蠢,他知道以自己如今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将刘瑾拉下马,因此他思索再三,将目光放在了监军张永身上。张永是此次同他前往平判的监军,指望凭着此次拿了功绩,在皇上面前更进一分。因此他对张永说,此次叛乱不难平定,但是内里祸乱,恐会干扰此次行军。张永想到自己需得的功绩,因此关心异常,连问杨一清是什么?杨一清笑而不语,只在在张永手上写了一个“瑾”。张永脸色大变:“刘瑾势力大,耳目众多。”杨一清说:“你同样是皇上信赖的人,并不比刘瑾差多少,难道你愿意一直这样受刘瑾牵制吗?若是不愿,呢就听我的,在报捷的时候,在皇上面前哭诉刘瑾的恶行,刘瑾一除,你不仅会更加受到重用,还可以流芳百世。”张永问:“万一事情失败呢?”杨一清坚定的说:“你在皇上心里同样受重用,你只要以死相告,皇上一定会相信你的。记住你得到圣旨后就立刻行事,不要拖延。”张永依计行事,这才诛杀了大权在握的刘瑾。杨一清此事上的谋略实在诡诈异常,却十分有用。他利用同样在天子面前受到重用的宦官,让人狗咬狗,不管最后失败或成功,都与他无关,更好的是还能让两人内斗,如此总有一人会失败。最重要的是,此计有用,刘瑾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