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此前后,曹植因为乘车行驰道,开司马门出城而被曹 操指责,曹植也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爱。据《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引《世语》记载:曹操登上高台,看到曹植的老婆穿着绣花的衣服,就以违反制度为名,将其 赐死。这件事大概是真实的。因为,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记载,曹操本性节俭,不喜欢华丽,后宫妻妾从来不穿锦绣衣服,曹操宠幸的女人们也没 穿过花鞋,后宫的屏风,帏帐坏了,还要再补个补丁,小毯子也都是毛边,没有什么纹饰。一向艰苦朴素的曹操自然看不惯曹植夫妻“忘本”的作风。在曹植失势以 后,司马懿也离开曹丕,升为曹操的军司马——这是荀最除的官职,这一年司马懿已经39岁,比荀担任此职时的年岁整整大了10岁。在司马懿离开曹丕以 后,他很快就把弟弟司马孚从失势的曹植那里要了回来,推荐给了曹丕,来顶替自己的位子,做自己曾经做过的太子中庶子。于是,司马懿兄弟二人一个呆在曹操身 边,一个呆在未来的君主身边。
不妨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司马懿的缜密算计吧:
一,在曹丕和曹植储位之争的结果没有明朗化之前,司马懿弟兄两人分投两个不同的阵营,以备后路。
二,在曹丕暂时胜出,但曹植并不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时候,司马懿暂时还让弟弟司马孚留在曹植身边,但是,此时的司马孚经常以所谓的“直道”来劝谏曹植,以此让外人知道,自己的弟弟并非曹植一党,而是一个懂大义、有操守的人。
三,在曹植完全失败以后,司马孚迅速抛弃旧,投奔新主曹丕。据《晋书·宣帝本纪》记载,司马懿在曹操时代还提出过以下建议:
一,建议屯田。据《晋书·宣帝:》记载:在魏国初建之时,司马懿曾经向曹操建议,要“且耕且守”,实行屯田,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从此,魏国“国用丰 赡”。言下之意,魏国经济发展,国力雄厚是司马懿的功劳了。那么,曹操实行屯田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谁最先提出的这一影响深远的建议呢?《资治通鉴》记 载:
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 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民多相食,州里萧条。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 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
由此可知,曹魏建立屯田制度起源于枣祗,完善于任峻。那时候,司马懿才16岁,根本未进曹操的幕府。因此,我们断定《晋书》的记载是有水分的。
二,在关羽水淹七军、曹操想迁都河北之时,司马懿和蒋济一同向曹操进谏说,一旦迁都,势必示弱于敌人,民心摇动,二人进而提出了和好孙权之计。曹操采纳 了二人的建议,派人和好孙权,促使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司马懿的这一建议的确起到了借力于人、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也显示出司马懿的全局观和见微知著的能 力,不过,这也不是独出心裁,而是司马懿与蒋济一起做成的,至于说是谁先起意的,倒无从查究了。
不过,终曹操一生,司马懿起码做到了 两点:一,让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与未来的储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是自己和整个家族未来的护身符。二,进入领导核心层,展现出勤恳敬业的精神和独特的战 略眼光,给人们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现在还只是开始,等曹丕登基以后,凭借着长期的苦心经营,也许,司马懿的春天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