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锁池塘柳为何是绝对?此上联真是乾隆所出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倡导各学科全面发展,古文的学习也渐渐淡化。但每年除夕,新春之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个习俗不曾改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语言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在古代,对联更是才子士人研究探讨学习的表现。一人出上联,一人接下联,字句相对成一方佳话。而文思卓绝之辈,更是能出千古绝对,引古今学子相对。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留下的绝对不少。有一绝对还与一位皇帝有关,这位皇帝便是创造康乾盛世的其中一位皇帝乾隆帝。

据说有一次乾隆帝下江南临考,差不多就相当于巡查考试嘛。当然也有可能游历江南,顺便检查考试。

总之乾隆到的时候,刚好有两位举子不分高下,考官分不清一二。乾隆帝听了,当即来了兴致,亲自出了一个考题考校两位举子。

这出的考题,正是流传千古的绝对“烟锁池塘柳”。

这对子一出,一名考生听后调头就走,不带一丝迟疑。另一名举子思考再三,最终也告退离去。

虽然两位举子谁都没有答出来,但乾隆帝还挺高兴,随后不久就钦点两人中的一位为第一名。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想的乾隆钦点的第一名,应当是那第二位举子。但是恰恰相反,乾隆点的第一名却是那位想都未想就转头离开的举子。

不仅咱们疑惑,就连当时随行的官员也十分疑惑。因此求问乾隆,乾隆笑着说:“我此联乃是绝对,那转头离去的举子,一眼就看出其中奥妙,也是一位高才。钦点他为第一名,名副其实。”官员听了这一解释,纷纷赞扬。

乾隆出对考举子的故事流传很广,但这还真就只是个故事。其实“烟锁池塘柳”最早的出处为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除了烟锁池塘柳之外还有三个对句,合起来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陈子升是明末文人,曾为永历朝兵科给事中,领兵抗清。明朝覆灭之后,仍以明朝遗臣自居,隐居山林拒不仕清。

陈子升去世于公元1692年,而乾隆帝生于1711年。也就是说早在乾隆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烟锁池塘柳”的绝对。

有人会问这短短五字上联,如何成千古绝对?可别看它短小,但它精悍。五字偏旁刚好嵌金、木、水、火、土五行,表达的意境也十分美好。

幽静的池塘水波盈盈,周围柳树环绕,水汽形成淡淡的烟雾将整个池塘笼罩。若是提笔而画,也是一副妙图。

如此上联,还真少有人能对的出来。当然当时无人能对,后世却也出了不少下联。诸如:银栖灵海坨、灯钥港塔橙、烛镌河坝松等等。其中一句炮镇海城楼,被后世公认为最佳下联。五行对五行,武风对雅景。

如此绝对,有兴趣或者自认才智高绝之辈,皆可以对来试试!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renwugushi/5294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