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诗人王士禛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王士禛是清朝时期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634年,去世于公元1711年,是山东新城人氏。王士禛除了叫“王士禛”以外,还有王世正和王士祯两个名字,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所以也有王渔洋的叫法。

雍正胤禛登基之后,为了避上讳,王士禛改名为王士正。等到了乾隆一朝的时候,又得乾隆赐名“祯”,为王士祯。

王士禛从小出生在官宦家庭,祖父为明朝布政使王象晋。崇祯七年,王士禛在豫省官舍出生,祖父王象晋因为在“豫”得“孙”,所以王士禛小名为“豫孙”。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王士禛自然从小接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史料记载,王士禛五岁的时候便进入家塾读书识字,七岁的时候入乡塾学习《诗经》。

顺治七年,十六岁的王士禛参加童子考试,连得县、府、道第一。在当时王士禛就已经与自己的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一样小有诗名了。第二年应乡试第六,顺治十二年参加会试第五十六,未参加殿试,寓京半年而归。

顺治十五年,王士禛戊戌科补殿试三甲三十六名。在这个时候,王士禛的文名已经渐渐显著,为大多数文人所熟知赞扬。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前往济南游历,在大名湖水面亭上开办文人机会,广邀济南文坛名士。在此次聚会中,他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

顺治十六年,也就是王士禛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前往扬州任推官。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最充沛最忙碌的一段生活。“昼了公事,夜接词人”,白天处理公务,晚上则与诸多词人相交。

王士禛进入政坛之后,还算比较顺利,初官扬州推官,入为部曹,转至翰林,任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在康熙十七年的时候,还得到康熙皇帝的亲自召见,在南书房当值。

在南书房当值,是最接近皇帝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面见帝王的时间更多,就算不用太多动作,也比一般人更容易升迁。事实也的确如此,王士禛此后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一路顺风。

好事不长久,刚刚干了刑部尚书没有多久,王士禛便因为在王五案中有失察的责任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

康乃馨四十九年,因为康熙帝顾念旧臣而被召回,并且官复原职。不到一年,便去世了,卒于康熙五十年。

王士禛虽然在仕途上也算小有成就,但是既然被冠以清朝初期词人,而不是清朝初期著名政治家的称号,那就说明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要比在政治上的成就高。王士禛一生诗作颇丰,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著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居易录》等多部诗集。随着官位的升高,其在文坛上的文名越发大,甚至后来隐隐有了文坛盟主的架势。许多诗坛新人和后人,都前往京城请求王士禛指教,风头一时无两。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renwugushi/5508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