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赵顼,生于公元1048年,去世于公元1085年,是宋朝的第六位皇帝,父亲是宋英宗赵曙,母亲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氏,赵顼是宋英宗的长子。
治平三年赵顼被封为皇太子,次年就因为英宗驾崩继位登基,次年改元熙宁,开始了自己十八年的皇帝生涯。
神宗继位之时还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很有冲劲的小伙子,所以有着很高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当时他继位之时,宋朝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宋神 宗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宋神宗在位之时,一共进行了两次改革,一个是针对国家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的改革——王安石变法,一个是针对当时冗杂而工作效率低下的官僚体制进行的改革——元丰改制 。在这两项改革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王安石变法。
早在赵顼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王安石的一些有关改革的论述很感兴趣,等他继位之后,面对国家存在的各种情况,他认为唯有进行变法才能扭转颓势。所以赵顼一登基,便开 始重用王安石,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要负责变法事宜。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我们当然知道是失败了的。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最大的靠山是谁?当然是皇帝。可是王安石得到了宋神宗的全力支持,那为什么最后这场轰轰烈烈 的变法运动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呢?
首先,变法的进行势必会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而王安石的变法,损害的利益是当时力量强大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所以变法进行了没多久,就遭到了这些守旧派势力的反扑。 王安石虽然有神宗的支持,但是守旧派势力也得到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所以变法难以顺利进行。
其次,王安石变法虽然的确有好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了一些明显的缺陷型。所以遭到了朝中一些正直大臣的反对,比如苏辙、韩琦、司马光等。对了,还有苏轼,苏轼的仕途, 基本上就与王安石变法挂上了勾。新派势大的时候,苏轼遭贬,势弱的时候,苏轼其父,势再大的时候,又遭贬谪。
第三,王安石最大的靠山宋神宗个人意志也不坚定。宋神宗虽然极为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但是当大官僚派系和正直大臣都反对的时候,宋神宗就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中。面对反 对派的阻扰,王安石还能勇敢面对,但是改革派内部的分裂却对王安石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王安石对神宗慨叹道: ”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 时候呢?“
第四,王安石到了变法的后来,身体时常受到病痛的侵扰,而儿子的壮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已无法集中精力过问政事。
以上几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宋神宗的儿子
长子赵佾,早殇,封成王。
次子赵仅,早殇,封惠王。
三子赵俊,早殇,封唐哀献王。
四子赵伸,早殇,封褒王。
五子赵僩,早殇,封冀王。
七子赵价,早殇,封豫悼惠王。
八子赵倜,早殇,封徐冲惠王。
九子赵佖,吴荣穆王,崇宁五年去世。
十子赵伟,早殇,封早殇仪王。
十二子赵俣,封燕王,为金人胁而北行,北行至庆源境,饿死。
十三子赵似,宋哲宗的同母弟弟,封楚荣宪王。
十四子赵偲,封越王,因北上乏食,殁于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