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即和硕庆亲王,是清朝的世袭罔替的爵位。这个爵位是嘉庆四年的时候,嘉庆帝为其兄弟,即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册封的。后来永璘的孙子亦劻被慈禧太后封为庆亲王,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了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历来有四大庆亲王,两位庆郡王,而今天本文要将的人,就是慈禧太后册封的庆亲王亦劻。
亦劻是清高宗乾隆帝的曾孙,庆僖亲王永璘之孙,名爱新觉罗·奕劻,他的父亲是爱新觉罗·绵性。亦劻此人是晚清宗室大臣,在清朝末年的朝政上占有很大的分量,为满洲镶蓝旗人。
公元1838年,按照清历来算为道光十八年,亦劻在北京降生。虽然他的亲生父亲是辅国公绵性,但在他很小的时候,亦劻就被过继给庆郡王绵慜为嗣。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亦劻依制承袭辅国将军的爵位。
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大婚,在这一年亦劻晋为郡王,并被授为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这一年是亦劻开始走向自己政治高点的开始。在这一年,恭亲王奕?,被慈禧太后以中法战争失利的借口,罢黜以奕?为首的一干军机大臣。这次大规模的罢斥臣子,史称“甲申易枢”。在这一次政治活动中,一波波的官员落马,自然就有另一波官员因势而起。而在上位的一干大臣中,应该说收获最大的就是亦劻了。
亦劻此人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的能耐,换句话说,在如今国家危难之时,亦劻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政绩。可是因为此次“甲申易枢”,他幸运的得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职位,主持外交事务,并且进封为庆郡王。
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恩泽众人,亦劻因此被特封为庆亲王,位高权重。到了二十四年的时候,允许世袭罔替,因此亦劻成为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亦劻之所以能成为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并不是因为他本人的才干,或者为国家做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功劳全在一人。在戊戌政变中,亦劻挺身而出,坚决站在慈禧的一边,因此立了功劳。随后在慈禧为了废除光绪,而搞出的“己亥建储”一事的时候,作为神机营主管的亦劻对慈禧的支持尤为重要。因此亦劻从此凭借慈禧的信任,渐渐走上了权利的巅峰。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波及京师,随后因外国人民的死亡,导致了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一路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匆匆逃离,而亦劻则与李鸿章一起背留任北京,同任全权大臣。随后两人与各国交涉议和,谈判结束后,亦劻与李鸿章一道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光绪二十九年,已经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亦劻再次升职,成为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宣统三年的时候,成为皇族的内阁总理大臣、弼德院总裁。
亦劻此人,早先已经成为皇族的边缘人物,后来因为慈禧的宠信,势力才渐起。因此他与清朝皇族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紧密。因此最后隆裕太后会签署退位诏书,他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和小德张一起,劝隆裕太后签署诏书,这才导致了清王朝的破灭,以及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宣统帝退位之后,许多王公大臣都闲置在家,过着极为低调的日子。亦劻也不例外,清朝灭亡后,他迁居天津,低调生活,在民国六年的时候因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