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解明建文帝削藩大计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明初建文帝所统治的朝廷被只据一隅之地的燕军覆灭,这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图不无关系。朱元璋深知功臣武将是朱明江山的不利因素,故而大肆翦除功臣,他急于建构一个以文臣为主体的政府,但他同时也封建藩王,希望通过文官治理、藩王拱卫的战略来保护大明江山,然而他的这一做法恰恰造成了建文朝廷的覆亡。

说到建文帝朱允傻南鞣,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建文帝的父亲。为了培养皇储。朱元璋花费了大量心血,而这位太子也不负重望,被后世的史书描述为仁孝、温和以及有儒士风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三十七岁时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又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晌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皇位。

朱允杀拘源壬疲喜欢儒学,崇尚文冶,向往儒家的仁政,而乱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则是以强权、重典治国。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压抑气氛深有体会,所以登基后着手改革整顿,力图创造出祥和的社会氛围。然而,建文帝太年轻了,他不但书生气十足,而且性格腼腆。

不像他的祖父辈们是从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因此缺乏做皇帝必备的勇气和果敢,再加上是匆忙之间被立为储君,所以对于治国之道懂得不多。即位后虽然他很努力地进行改革,但朱元璋严刑暴政时所留下的负面影响并役有因此而缓和多少。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中,处置最不得当的就是建文帝削藩的问题。最终也招致覆亡。

公元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九个儿子(其中包括朱棣)为王,将他们分别分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代承袭。这些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棒和很大的特权,虽然对境内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管辖权,但每人都有三支辅助部队,人数在三千至一万五千之间。

朱元璋为了确保对分封诸王国的控制,在《祖训录》中定下了一系列约束诸藩王行为的规章条例。其中有一条这样的规定:在新皇帝登基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准来朝廷,只能留守在藩王国;不过,如果朝廷奸臣当道,诸王可以集结自己的兵力,以便随时听候新皇帝诏令,但在完成驱逐奸俊任务以后,仍要立即返回封地。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mingchaogushi/3880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