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
明代的内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史书的记载,朱元璋对待内库的态度却是前后矛盾的。起初,明太祖并不想设置内库。他认为,皇帝享有四海的,理应不屑于为了积蓄私财而设立内库。他还批评宋太宗设内库,是有失贤明的错误举措。在明太祖看来,宋太宗设立私人库藏,存私房钱,很是小家子气。但明太祖为何食言?一则,内库尽显皇帝的权威,就像山呼万岁一样,尽管不靠谱,却是很受用。再就是,明太祖是位自信满满的主儿。他起身布衣,对民间疾苦有切身体会,对官员的各种小心思看得透彻,他甚至自恋地认为,天下的事没有能够瞒得过他的。
所以,明太祖设立了内库,并将其功能定位于:天下为公。这样,明太祖就很得意了,设置了内库并辅以必要的制度,既消除了宋内库的弊端,又可以在彰显唯我独尊的同时很好地为国家服务,且能显摆明太祖的治国才华……可谓一举数得。
事实上,洪武一朝的内库,也确乎按朱元璋的本意,大致是遵循了“天下为公”的理念,其作用也主要是用于“出财”而非敛财,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赏赐、抚慰百姓和臣下。
历史的必然。因为,内库的设立,是作为一种有瑕疵的制度存在的,它体现的是“个人特权”!这与“天下为公”的理念,本来就是彻头彻尾的冰炭不同炉!它同皇权一样完全游离于监督制度之外。而专权又为制度的缺陷提供了保护伞。可以说,内库与皇权相互支撑,最终共同摧毁了明王朝的有序和稳定。
明朝的中后期,皇帝为了骄奢淫逸,将挪用国库银到自己的内库视为常态。他们无限扩大和利用了内库的特权,肆无忌惮地盘剥百姓,侵吞国库银,使得明王朝愈来愈趋向衰败,明太祖的理想自然也随之灰飞烟灭。
皇帝本人是特权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只要保证皇帝本人的特权。明中后期的皇帝们便容忍臣下使用没有对皇权产生威胁的特权。他们甚至跟贪污官员沆瀣一气,分成赃款。或者通过抄家的方式直接把赃款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