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认定了陈友谅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

以打鱼为生的陈友谅,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做了元朝的一个小官,生活好了一些,但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不久就投奔了徐寿辉的起义军,造起反来。以狠毒著称的陈友谅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文书攀升为军中的重要将领,成为起义军的二把手。掌握了徐寿辉的军队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秀的战斗素养,一鼓作气,攻占了很多城池,一时间成为江南最强的起义军首领。紧接着,陈友谅找机会除掉了碍眼的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汉。其实,陈友谅称不称王对朱元璋并不重要,因为他早就认定了陈友谅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迟早要拔除的眼中钉。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下游,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上游,两军对垒开战的局面无法避免,但朱元璋就是耗着不打,因为朱元璋的上千条战船都是些破旧的渔船,不利于水军的发挥,如果在水上开战,面对陈友谅的坚固战舰和凶猛海军,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一个突发之事,朱元璋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

朱元璋的部下常遇春俘虏了陈友谅三千人,并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激怒了陈友谅,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兵临朱元璋的城下。形势紧急,朱元璋赶紧召集谋士们开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谋士们的建议是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只有刘基一言不发,朱元璋看他满脸严肃,将他请入内室。刘基对朱元璋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朱元璋问刘基该怎么办,刘基分析说,陈友谅为人焦躁,不能正面冲突硬碰硬,只能采取伏击战术,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拿下。但是,陈友谅毕竟拥有强大的水军,怎么才能诱敌深入呢?在哪里伏击呢?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军事才华:既然不能在水上作战,那就逼迫陈友谅上岸,在岸上就是朱元璋说了算了。伟人就是伟人,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冷静判定局势,并作出正确决策。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原来是陈友谅的人,派他去诈降是最好的人选了,聪明一世的陈友谅还真着了道,他按照康茂才给出的行军路线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关键时刻康茂才掉了链子,他只能率兵退回了一个叫“龙湾”的地方。

陈友谅的大军刚一登陆,就进入了伏击圈。朱元璋立即发起了进攻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发起连续攻击,陈友谅的军队惶恐之下无法抵挡,只能向战船跑去,不料几乎所有的战船都搁浅了,没办法行驶,就这样,陈友谅的无敌水军活生生被朱元璋拖上了岸,狠狠的打了一通。这一战,陈友谅损失两万余人,败走江州。朱元璋大胜,缴获不少战船,充实了水军。刘基对陈友谅的评价很对:焦躁。不经思考就盲目开战;不能仔细辨识康茂才的身份;仗着兵力优势过度自信。这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不过陈友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大约三年,他就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陈友谅率军打到洪都城下,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这一战,朱文正用四万兵马,紧紧牵制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长达三个月之久,陈友谅虽然兵力有所损失,但仍强于朱元璋,更何况,陈友谅还有一支无敌舰队,实力悬殊确实不小。这时候,朱元璋亲率的二十万大军奔赴洪都,陈友谅避到鄱阳湖。不久,两军的鄱阳湖决战开始了。陈友谅将战舰用铁锁连起来,想要给朱元璋造成重大压迫,但这却让朱元璋想起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历史重演了,鄱阳湖火光一片,双方激战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正在船上指挥作战的陈友谅,突然被一支射来的流箭击穿了头部,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智谋加上运气,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mingchaogushi/4430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