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明朝就此灭亡。中华大地上此时出现了大顺、南明和后金三个政权。好景不长,大顺在建国仅一年的时间就被清军所灭。从此南明政权就开始了对清军的斗争。南明隆武帝在福建被清军杀害后,朱由榔正式继位,史称永历帝。在对清军作战连连败退的情况下,永历帝逃往缅甸。最后,吴三桂投清,将永历帝逼死于云南昆明五华山。可是死于昆明的永历皇帝,其陵墓却出现在遥隔千余里的贵州都匀市,这是怎么回事?
一、来到皇帝陵
永历皇帝陵在贵州南部都匀市的大坪镇上,离开都匀市区来到大坪镇,往原都匀市五钠厂方向走,途径崎岖的山路,最后到达皇陵所在的高塘山。从皇陵的正面看,有三个墓列于半坡上,中间那座墓就是永历皇帝陵。皇陵前面耸立着三个墓碑,其中最为高大、位置最靠前的是永历帝的墓碑。
据当地人说,永历帝的墓约高3米,直径约6米,墓碑约高1.62米、宽0.81米、厚0.13米,墓碑正中纂刻"明永历皇帝陵"6个字。墓碑左右各有一联:"三百年始经章表,亿万世共凛懋昭。"就是说亿万世代之后也要谨记他的功绩。碑字阴刻正楷,端庄大方。当地人所说墓碑和墓碑后的碑记,是1921年时任綦江县县长张瑞徵亲笔所写。
皇陵比普通百姓的墓葬大几倍,但并没有修得如何华丽和壮观。据当地人的讲述,原来这个地方叫"广西王坡",据说是南明忠臣扶纲将永历皇帝的尸体运回来后偷偷葬在这里,谎称是广西王,所以这里就叫"广西王坡",因此墓葬也没有修得多么豪华。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墓葬遭到破坏,至90年代由都匀市政府进行修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永历皇帝陵。
二、忠臣伴主而葬
永历皇帝陵后方左右的两个墓,墓主究竟是何人呢?是皇室宗亲,还是南明忠臣?他们为什么能与永历皇帝一起长眠于高塘山上?
皇陵两侧分别是邬昌期墓和涂宏猷墓,比永历帝墓陵要小。两座墓碑上都没有写下生平和卒年。邬昌期和涂宏猷都是永历帝忠臣,可以推测,他们很有可能是随永历帝一起被害于昆明五华山的。
邬昌期的墓在永历帝墓右侧。邬昌期,是贵州都匀人,明末永历朝御史,曾先后任广西知县、柳州府同知、湖广道御史等职,与永历帝一起参与了抵抗清军南侵。1661年,吴三桂率清兵进入缅甸,永历帝和众官员被吴三桂所俘。清帝多次让吴三桂对邬昌期进行招抚,但在荣华富贵面前,邬昌期忠贞不屈,至死不降,保持了南明臣子的高傲气节。后来乾隆皇帝感念邬昌期为人臣子能够始终无二,故赐谥号"节愍"。后人因感念其忠义,将他葬于永历帝旁。
涂宏猷墓在永历帝墓左侧。涂宏猷同样也是贵州都匀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编修。南明政权建立后,擢兵部给事中,跟随永历帝连年辗转于广东、湖南、广西等地,帮助永历帝抵抗清军,进言献策。他也与邬昌期一样不愿向清军投降,死于乱箭之中。
据大坪镇普龙村扶氏家族说,永历帝陵墓是康熙元年(1662年)扶纲修的,当时为了防止清廷的严查,就说是广西王墓。这是目前比较可信的说法。扶纲,贵州都匀普龙村人,历任明朝的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等重职。崇祯自杀后,扶纲不愿降清,回乡归隐于都匀大坪拉吉山。在普龙村扶家,有一副崇祯赐给扶纲的对联"义气将军府,明朝宰相家",高高挂在家中正厅。扶纲赠来访友人诗中有一句"莫邪凤池人去远,此身原许帝王家",可见他对明朝忠贞不贰。都说扶纲是忠于明朝的人,南明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逼死后,扶纲也坚决不听从吴三桂的差遣,哪怕清廷多次征辟他,他也断然拒绝。扶氏家族流传说,前人怕因为私葬永历帝触犯大清条款,所以将此事作为家族秘密不予外传,不准在坟前立碑,只能在家中代代口传。就这样,扶氏子孙世世代代守护永历帝陵墓,才使得我们现在能够在深山中看到这位南明末代皇帝的陵墓。
三、皇帝陵内是何物
永历帝和他的家属是从缅甸押到昆明,并死于五华山西麓、翠湖东岸的金蝉寺,即今华山西路坡头处。昆明五华山与贵州都匀相隔700多公里,在清代虽然交通得到发展,但700多公里内运送先朝皇帝的尸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尸骨一直由清军控制,所以都匀永历皇帝陵里埋葬的真的是永历帝的尸骸吗?
昆明五华山永历帝殉国处
关于都匀永历皇帝陵,有人说是衣冠冢,有人说是骨灰冢,衣冠冢一说几成定论。据当地人讲述,皇陵是扶纲在永历帝死后收集其衣物所立,里面并没有永历帝的尸骸。
但在1997年10月整理墓穴的时候,都匀市文化馆馆长韦德义产生了一个想法,想看看墓中到底是什么,于是叫民工往下挖掘,当往下挖至3米左右的时候,看到一块宽50厘米左右、长60厘米左右的石板,掀开石板,下面是一个与石板几乎相同大小的砖砌井函,中间排放着两根骨头,好像是肘骨,尚完整,没有其他陪葬品。参与掘陵的民工杨端瑶还补充了一些细节,说砌棺葬井的砖不像现在当地砌民房用的砖,要更大而厚。这一点符合清代时期棺葬所用墓砖。骨头原本好像是放在木匣子后再放入的,因为骨头旁边有许多腐烂的木屑。所以由此可以证实,贵州都匀永历皇帝陵不是衣冠冢,而是骨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