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为何偏偏对木匠感兴趣?就因为大字不识?

今天我们说一说大字不识的皇帝明熹宗,提起明熹宗,很多人或许一下想不到他是谁,但如果我说是朱由校呢,他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天启皇帝

我这样说,可能大家都知道是谁了。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文化程度较低的皇帝,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都是开国之君,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宋高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人早年都是草莽之辈,但是有了条件之后,也开始积极学习,后期治理国家自然也不成问题。

但如果说是在宫廷里长大,而且将来做了皇帝,还是个文盲;那恐怕便是一个笑话了。

由于没有文化,明熹宗发布命令只能靠别人拟稿来决断,他又不愿意任人摆布,所以就故意装作自己很有主见,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就连半张上谕,也经过多次的涂改,往往弄的文理不顺,在颁发出去之后,更是让天下百姓啼笑皆非。

在位之初,江西抚军在平定寇乱之后,上报奏章中写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他们为了平息这次叛乱,四处奔走,非常辛苦。

然而,这位皇帝身边有一位叫何费的太监,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了逐奔追北,解释的时候,把逐奔说成了是追赶逃走,把追北说成了追求赃物。

天启皇帝听了之后,大发雷霆。

至此,江西抚军不但没有得到奖赏,反而受到罚俸的严重处罚。

经过这一次之后,下面的大臣们更加对皇帝失望了。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等国家派遣使臣来进贡,由于进贡的都是贵重之物,天启皇帝本应该隆重接待,但是由于目不识丁,天启皇帝把进贡的奏章看成了交涉问题的奏疏。

不由得大发雷霆,愤怒的说道:外邦小国好没道理。

便拂袖而去。

使臣听后感到非常郁闷,经过多方打听之后,才明白,原来作为大明的皇帝竟然目不识字,在知道了这个原因之后,使臣们自第二年起,便再没有向大明进贡了。

在继位的早期,朱由校还算是清明,选用的人才也都恰到好处,他还为张居正平反,抚恤方孝孺遗嗣,施恩元勋等等;在与葡萄牙澳门问题上的态度坚硬,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得大胜。

然而这位目不识丁的皇帝,终究还是对朝廷失去了兴趣,将大权渐渐的委托给了大太监魏忠贤,整天于声色犬马,草木鱼虫之间。

渐渐的天启皇帝便对木匠有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国家大事抛在了脑后,不管不问。

朱由校如果不是一位皇帝,他绝对是一位能工巧匠!

虽然贪玩,但玩的还是有水平的,他的木匠技巧是非常娴熟的!

一般的能工巧匠都望尘莫及,可以说,有些木器用具、亭台楼阁,他看一眼便能做出来。

然而就在天启皇帝钻心木匠之时,宦官奸臣便开始悄悄地扩大势力,逐渐的掌握了内阁和六部。

就这样,由于贪玩和不理朝政,再加上宦官当权,渐渐的大明江山每况日下,天启六年,公元1627年,这位皇帝不慎跌入水中,差点淹死,虽然被救起,但是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身体也每况愈下。

在位仅仅七年的文盲皇帝朱由校,终年23岁,之所以称之为明熹宗,是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算是对他的评价吧。

朱由校死后便埋葬于德陵,这也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

大明也在他死后17年,便灭亡了。

大明皇帝朱由校这一生,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他会对木匠感兴趣?

或许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并不想做皇帝!

由于大字不识,经常出现错误,时间久了,自然心理上失去了处理政务的兴趣。

而他又偏偏好玩,不愿去学习。

如果他能像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人那样,经过后期的发奋学习,自然朝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毕竟学习文字,还是不难的!

正是因为他对政务了无兴趣,所以他才寻求心灵上的寄托,而木匠便是他心灵上的慰藉,从此便一发不得收拾。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皇帝,才断送了明朝的江山。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mingchaogushi/4814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