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战后,中国北方各少数族政权方兴未艾,被前秦消灭的拓跋鲜卑代国也在塞北再度复兴,并趁中原各族政权相互厮杀之机长驱直入,建立起北魏政权。北魏经过长期战争,有效地阻止了蒙古草原上新兴的游牧民族柔然的南进势头,消灭了北方残余的各族政权,继前秦后再一次统一中国北方,与江南的宋、齐、梁等政权形成对峙局面。拓跋鲜卑复入中原后,便开始了艰难曲折的汉化历程,并使北魏一代政治受到深刻的影响。
(一)鲜卑代国复兴与北魏统一北方
1、鲜卑代国的复兴与北魏政权的创立
公元376年,前秦消灭拓跋鲜卑建立的代国,将代王什翼犍及其子孙迁往长安甚至蜀地,代国原所统各部被一分为二,黄河以东地区由原部落大人刘库仁统领,黄河以西由什翼犍女婿匈奴人刘卫辰统领,又将各部遣散,派官吏统治。淝水战后,慕容垂趁苻坚失败在河北复兴慕容燕政权时,令什翼犍孙拓跋(公元371- 409年)返回塞北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拓跋祖母为慕容垂姐妹)。拓跋得到什翼犍时的旧臣及其母亲所属贺兰的支持,复称代王,号登国元年(公元386年),鲜卑代国又一次复兴。
拓跋称代王后,引用塞北地区的汉族人士,以许谦为代王右司马、张衮为代王左长史,建立起直属于代王的政权机构,又设置都统长、幢将等武官,统领禁卫亲军,逐渐将各部纳入自己的直接指挥之下,使代王的权力在突破部落大人的阻挠中日益成长起来。从登国元年到登国六年,拓跋在后燕军队的协助下,消灭了刘库仁子刘显及活动于河套地区的刘卫辰,征服了阴山南北鲜卑各部及柔然、高车等少数族的一些部落,恢复了什翼犍时鲜卑代国的势力范围,横跨阴山南北,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为政治中心。
于是,拓跋试图摆脱后燕的控制,拒绝慕容垂要他贡献名马的要求,并与后燕的敌国、都于长子(今山西长治)的西燕联络。
慕容垂灭掉西燕后,于登国十年七月令其太子慕容宝率8万大军进攻代国。拓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于同年十一月在参合陂(今内蒙古丰镇县北)大败慕容宝军,慕容宝率数千人逃回。次年三月,慕容垂倾全国兵力,抱病亲征,结果病死军中,后燕军随即退回。后燕威胁一经解除,拓跋便于六月建皇帝仪仗,改元皇始。率军攻后燕,于九月占有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竭力收罗他创立政权急需的汉族士人,于是设置尚书台、中书省等中央机构,任命刺史、太守等地方长官,并特别规定直接处理政务的尚书郎以下官员由汉族文人担任。
皇始元年(公元396年)十月,拓跋率军经井陉越过太行山险,进入河4北。后燕郡县望风而降,只有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及邺(今河北磁县南)、信都(今河北冀县)三城坚守,拓跋分军围攻。次年三月,后燕皇帝慕容宝在信都陷落、反攻失败后,率少数人马一路逃到其祖先发迹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中山城中官吏百姓因拓跋曾坑杀参合陂战败被俘的后燕军数万人,男女结盟,人自为战,到十月才被攻陷。邺城守将慕容德率城中4万户居民逃到黄河以南,后燕分裂为北燕和南燕两个政权,拓跋鲜卑占有河北。
皇始三年正月,拓跋在邺、中山置行尚书台,简称行台,行使中央权力,统兵威摄河北,自率大军驱其俘虏的慕容鲜卑族众及原后燕官府控制的手工业者四五十万人北返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地区,给被徙者耕牛,按人口赋予土地,令他们耕种,称为新民。六月,根据汉族士人崔宏的意见,正式改国号为 魏 ,除去原受西晋封与的 代 ,并相应地在礼仪制度上进行改革,以表明拓跋政权已承三国魏统治中原,为中华正统,而偏安江南的东晋为伪政权①。次月,定都平城,将大量鲜卑部落解散,把部落民安置在以平城为中心方圆千里的地区内,营建宫殿和宗庙社稷,制定官制律令及朝廷礼仪。十二月,拓跋正式称皇帝。史称北魏。
2、拓跋焘反击柔然与统一北方
北魏道武帝拓跋与明元帝拓跋嗣(公元392- 423年)统治时期,北魏实际控制着今河北、内蒙古、北京市地区及今山西中北部。东晋及取代东晋的南朝宋政权控制着黄河以南地区,在与北魏的边境冲突中居于优势。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明元帝趁刘裕死后刘宋政治动乱之机亲率大军越过黄河,几经争夺,只占有洛阳、滑台(今河南滑县)、虎牢(今河南巩县西北)等几座孤城。北魏占领河北后,关陇地区局势发生变化,羌族后秦政权灭亡,后凉、西凉、北凉、西秦、夏等政权相互攻击,兴衰不常。来自蒙古草原上新兴的柔然汗国的攻击,使北魏道武、明元二朝无暇在中国北方扩张其统治范围。
从拓跋猗卢到什翼犍时,柔然一直臣服于鲜卑拓跋部,拓跋重建鲜卑代国时,柔然与之为敌,被拓跋击败。柔然残部在其首领社率领下逃到大漠以北。社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采用拓跋从中原学得的统御部众的方法置军将、幢帅,奖励军功,迅速吞并漠北草原上的高车及匈奴余部,在拓跋鲜卑进入中原之际,已建立起一个 西则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度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 的草原大帝国。
社自称 丘豆伐可汗 ,意为 驾驭开张的皇帝 ①。柔然及其控辖的部落逐水草放牧,常常在冬日天寒地冻之时进入大漠以南,进行动掠,甚至兵临北魏京畿地区,威胁北魏政权的生存。从拓跋天兴五年(公元402年)到拓跋嗣统治时期,柔然几乎每个冬天都举兵南下,平城一直处于惊扰之中。
拓跋不得不在京畿北边的迳剑今内蒙古丰镇县北)修筑行宫,常率大军驻跸于此,防备柔然。拓跋嗣沿用其父办法,甚至东起赤城(今河北崇礼东),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修建长达2000多里的长城以阻挡柔然骑兵。柔然的威胁使北魏政权建立不久便将注意力集中于阴山南北草原地区的争夺,不能全力在中原寻求进一步发展。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拓跋嗣曾打算迁都邺城以解决平城地区发生的严重饥荒,因担心柔然将趁机南进而作罢。次年,刘裕率军溯黄河入关中进攻后秦,北魏也因柔然在后不敢全力阻击。
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08- 452年)即位不久,柔然牟汗纥升盖(制胜)可汗大檀率6万骑兵进犯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拓跋焘率军赴击,被柔然军团团围困。这个当时年仅16岁的皇帝愤而将柔然改名为 蠕蠕 ,把他们比喻为无知的虫豸①。在以后30年中,先后六次大规模出击柔然,并长期活动于阴山南北地区,使柔然马首不敢南向,其中以始光二年及神二年(公元429年)两次进军对柔然打击最大。
神二年四月,拓跋焘采用太常卿崔浩的意见,趁柔然部落于初夏分散游牧,毫无防备的时机,兵分两路进入漠北,在 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 ②的范围内,对柔然进行搜剿。柔然可汗大檀率数百人逃亡,魏军缴获大量牲畜,仅战马就有数十万匹。原臣服于柔然的高车族人30万落100多万人口降附北魏,被安置在阴山南北东西达3000里的地区,畜牧耕种,使北魏获得了大量财富和兵源,增强了对抗北方其他民族政权的势力。
① 参作者《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载《历史研究》1992年第 3期。
① 《魏书》卷一○三《蠕蠕传》。
经此一役,柔然汗国中衰,继大檀之后的敕连(神圣)可汗吴提与北魏和亲,娶拓跋焘女海西公主,拓跋焘也娶吴提妹妹,封她为左昭仪。以后八九年间,魏北疆晏然无警。拓跋焘利用这一时机,于神四年进军关中,消灭了据有关陇的匈奴夏政权;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又消灭据有今辽宁西北及天津市地区的北燕政权。太延四年,拓跋焘因柔然复绝和南侵,再次率三路大军进入漠北,柔然不敢应战。次年,拓跋焘亲自率军攻下姑臧(今甘肃武威),灭掉占据河西的卢水胡南凉政权,继苻坚之后,再一次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匈奴刘渊建汉以后北方长达136年的战争状态,尽管拓跋焘消灭上述政权主要目的是掠夺财物,并借以孤立柔然。
在反击柔然、消灭北方其他民族政权的同时,拓跋焘还多次遣使到西域,扩大北魏的影响。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拓跋焘派军击灭鄯善国(都城在今新疆若羌),设镇管辖,促进了中原和该地区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