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氏于公元386年建立的一个政权。自从道武帝拓跋(公元386~公元409年在位)开国以来,北魏凭借其强悍的骑兵四处征伐,势力迅速发展。至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煮即位时,北方除大夏、北凉、北燕三个政权所辖区域外,已全部为北魏所占据。当时,与北魏对立并存的还有南方的刘宋和大漠以北的柔然。太武帝即位后,志在统一全国。经过审时度势,他决定采取先北后南、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即先逐渐统一北方,再伺机南进,与刘宋政权争雄。始光二年(公元425年),太武帝遣使者出使江南,暂与刘宋修好,然后开始了他统一北方的战争。
攻灭大夏之战
大夏的创建者是匈奴人赫连勃勃。大夏占有今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套及山西南部等广大地区,拥有精锐骑兵十余万,军事实力很强。
始光二年(公元425年)八月,大夏主赫连勃勃死,诸子争位相攻,国内大乱。次年九月,太武帝闻知此讯,改变原定大举进攻柔然的计划,决定先伐大夏。太武帝调遣诸将分两路进军,一路由司空奚斤率义兵将军封礼等4.5万人进袭蒲坂(今山西永济)、宋兵将军周己率兵万人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一路由太武帝亲率大军自君子津(今内蒙托克托东南)渡河进袭大夏都城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
十一月,太武帝军至君子津,留大军于后,亲率2万轻骑突袭统万。当时大夏主赫连昌正与群臣宴会庆贺冬至日,闻知魏军突然杀到,上下一片慌乱。赫连昌仓惶出战,败还入城。太武帝以己方轻军深入,而统万城坚难攻,又怕大夏救兵从后来攻,遂掠获牛马十余万主动回军。北魏奚斤等军进展顺利,连下蒲坂、陕城二地。十二月,奚斤乘胜进军,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始光四年(公元427年)正月,大夏主赫连昌派遣其弟赫连定率兵2万反攻长安。太武帝闻知,决定将计就计,乘虚进攻统万。四月,太武帝再发大军伐夏,具体部署如下:将军贺多罗率精骑三千为前侯;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等率骑兵3万为前躯;常山王拓跋素、太仆丘堆等率步兵3万为后继;南阳王拓跋伏真等率步兵3万运送攻城器具。为免除后顾之忧,太武帝在进兵前派高凉王拓跋礼坐镇长安加强长安的防卫力量,又派使者与刘宋再次通好,并命龙骧将军陆俟率军镇守大碛(阴山北沙漠)防备柔然。
大夏统万城"高十仞,基厚二十步,上广十步"①,全用蒸土筑成,坚固异常,易守难攻。太武帝决定智取。五月初九日,魏军自君子津渡过黄河,进抵拔邻山(今内蒙准噶尔旗)。太武帝命将士就地筑城,并留下辎重,准备亲率3万轻骑直趋统万。群臣都反对轻军深入,认为应与步兵和攻具一同前进。太武帝说:用兵之术,攻城是最下策,不得已才用。如果以步兵、攻具和骑兵俱进,敌军便会怕我而坚守不出。现在我以轻骑至其城下,敌军先闻我有步兵而只见骑兵,便会松懈大意,我再示之以弱形,敌军便可能出城
①《魏书》卷95《铁弗刘虎传附赫连勃勃传》。
交战,这样我军就一定能击败它。显然,太武帝用的调虎离山之计,意图是引诱敌军离开坚城,在野战中加以歼灭。六月初一日,太武帝率轻骑至统万,分军埋伏于深谷之中,以少数军队攻城诱敌。
这时,大夏将夏子玉投降魏军,告知太武帝赫连昌准备坚守统万,以待赫连定回师。太武帝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立即退兵示弱,再诱夏军。赫连昌见魏军后退,又听魏降卒说魏军粮尽,辎重在后,步兵未至,以为魏军果真胆怯退走,遂率步骑3万,出城追击。太武帝见夏军中计,命令将士继续后退,待夏军追击疲劳时再图反击。赫连昌因魏军继续后退,命令夏军展开,成两翼阵形攻击魏军。这时忽有大风雨从东南而来,助夏军之势,有人劝太武帝赶紧收军。太常崔浩大声叱止,说:千里制胜之计,怎能因风雨轻易改变!敌军贪进,已与后军隔绝,应当分军出击,攻其不备,太武帝以为是,分兵为左右翼夹击夏军,双方展开激战。激战中,太武帝因战马突然惊蹶坠地,大将拓跋齐拼死掩护,太武帝重上战马,亲手刺杀夏军十余人,身中流矢仍奋战不已。于是魏军将士个个奋勇向前,夏军大败,死者万余人,赫连昌败走上(今甘肃天水市),魏军攻克统万,俘获大夏王公卿将及妃嫔万余人,获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器物不计其数。太武帝留拓跋素镇守统万,又遣娥清等人增援长安,自己率军返回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围攻长安的赫连定闻统万失守,率军撤回上邦。
统万一战,大夏军事实力大为削弱。始光五年(公元428年)二月,北魏平北将军尉眷进击上邦,赫连昌败走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不久,赫连昌被魏军俘虏,赫连定在平凉继任夏主。当年三月,赫连定乘魏将奚斤冒进之机,复占长安。至神三年(公元430年),赫连定配合刘宋北伐,约与刘宋夹击北魏。太武帝再率大军亲征,大败夏军,尽复长安等地。翌年六月,赫连定进击北凉,被吐谷浑击败被俘。延和元年(公元432年),吐谷浑送赫连定于魏,大夏灭亡。
攻破柔然之战
柔然,又称为芮芮、蠕蠕,是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之间存在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其控制区域东起大兴安岭、西逾阿尔泰山、南至大漠、北达贝加尔湖以南。北魏建国以来,柔然常利用大漠为掩护,以其铁骑南侵魏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平城等地。魏军进讨,柔然则退至大漠以北,行动飘忽,来去不定。每当北魏对外用兵时,柔然必从其后侵扰,北魏欲成功地统一北方,非解除柔然的威胁不可。
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八月,柔然纥升盖可汗乘北魏明元帝去世、太武帝即位不久之机,率骑兵6万人寇云中,太武帝亲率轻骑驰援,柔然退走。次年十月,太武帝为解除柔然威胁,亲率大军五道并进,北伐柔然。魏军达到漠南,舍辎重以轻骑渡大漠突袭,柔然部落惊骇北逃,魏军无功而返。此后,北魏专力攻夏,伐柔然之事暂时搁置。
神二年(公元429年),太武帝伐夏取得重大成果,与夏主赫连定暂时处于休战状态,遂再议北伐柔然之事。当时北魏群臣因为南方的刘宋正扬言北伐,都不赞成对柔然用兵。但崔浩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刘宋虽声言北伐,其真意却在自固,不会贸然北进,力主立即进兵北讨柔然,然后南向对付刘宋。太武帝也认为,即使刘宋果真起兵来攻,如果不先灭柔然,"便是坐待寇至,腹背受敌,非上策也。"①决意起兵北伐。
当年四月,太武帝以太尉长孙嵩等留守京师平城,自率大军从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和林格尔附近),使平阳王长孙翰率军从西道向大娥山(约今内蒙托古托一带),两路军成钳击形势,同会于柔然王庭(在今蒙古哈尔和林西北)。五月,太武帝军至漠南,按照预定的作战方略,舍弃辎重,轻骑兼马渡大漠突袭柔然。魏军军至栗水(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数百里),柔然毫无防备,民畜遍野,见魏军突然杀到,柔然部众皆惊怖散去。纥升盖可汗之弟匹黎掌管柔然东部,闻讯率部众西就其兄,路遇长孙翰军截击,大败。纥升盖可汗见匹黎战败,焚烧庐舍,狼狈西逃。于是柔然部众四散,窜伏山谷,杂畜遍野,无人收管。太武帝指挥将士分军深入搜讨,东西进军5000余里,南北时军3000余里,斩俘甚众,收降柔然部众30余万,俘获战马百余万匹,畜产、车庐不计其数。七月,魏军得胜回师。
柔然经此惨败,元气大伤,纥升盖可汗不久死去,国势由此渐衰,一时无力再南下侵扰,太武帝此役远程奔袭,出奇制胜,终于大破柔然,为统一北方及后来的南进解除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