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侃简介 南梁一代名将羊侃结局怎么死的?

羊侃(495一549),字祖忻,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县东南)人,是南朝梁末的著名大将。年青时在北魏,曾作为偏将射杀关陇羌族酋长莫遮天生。后按其父遗志,率领部众南归梁朝,大通三年到达建康,被授于徐州刺史,封高昌县侯。太清元年监造寒山堰(今江苏铜山县),由于元帅萧渊明没有听从他的正确建议,以至在与北魏战争中失败。侯景之乱发生后,羊侃受命御敌,用各种方法打退侯景进攻,后城破,在战斗中病死。羊侃忠于梁王朝,在保卫建康的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生于齐明帝建武二年,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年五十四岁。少而雄伟,身长七尺八寸。稚爱文史,博涉书记,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弱冠,随父佐魏在梁州建功。自魏归梁,授徐州刺史,累迁都官尚书。大同三年,(公元五三七年)武帝幸乐游苑宴群臣,制武宴诗三十韵以示侃,侃即席应诏,武帝甚为赞赏。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立,穷极奢靡。尝置酒客于醉中失火,焚船七十余艘,所焚金帛,不可胜数。侃都不挂意,待之如初。侯景陷历阳,侃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景执侃长子以示之,侃不为动。数日复持来,因引弓射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卒。赠侍中军师将军。

羊侃出身于汉以来著名的高门泰山羊氏。泰山羊氏的源流可以追述到春秋晋国公族羊舌氏,至秦末徙居泰山,历经百年,至东汉时期已“七世二千石、卿、校”,发展成举朝瞩目的天下甲族。到西晋时更是“或以国之耆老,特蒙优礼;或以参与魏晋递嬗之际的秘策密谋,任掌机要,或以联姻皇室,……为晋爪牙虎臣。”

随着晋室南渡,中原冠盖相随,羊氏一些族人亦纷纷渡江,投身于南方激烈的政治斗争。北魏太武帝南伐时,羊侃的祖父时任任城令的羊规之被迫降于魏,被封为钜平子。他的父亲羊祉任官以不惮强御而闻名,因此在中国的正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立的传记。

在北方的生活并不愉快。出身于世家的羊氏被迫服务于一个他们心目中犬羊一般的异族政权,其心理上的屈辱是可想而知的。像许多中原大族一样,他们文化的根现在在南方,那里象征着正统,那里也有着他们的族人。幼小时的羊侃长期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这才会有北魏孝昌末年那件著名的起兵归梁事件。

但是羊侃作为名将的生涯却是从北魏开始的。

羊侃长得十分魁梧,身长七尺八寸,膂力绝人。他用的弓足足有二十石,即使在马上也能用六石的硬弓。据说他有次来到兖州的尧庙蹋壁,竟然能够直上五寻,横行七步。这样夸张的举动也许只能用“轻功”这样一种不存在的东西来解释吧。还有另外一件轶事:当时泗水的桥边有几个石人,高八尺,大十围。羊侃竟然能够举起来互相撞击,把它们打得粉碎。

但是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武夫。良好的贵族家庭出身培养了他的文化素养,他平常十分喜欢阅读文史书籍,可谓是文武双全。

弱冠时因为他随着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尚书郎的官职。尚书郎因为能够接近皇帝,因此是十分亲要的职务。在这时期,北魏皇帝听说了他力大无穷的传闻,有一次对他说:

“你的同僚都说你一只老虎,我要看看你是不是只是披着虎皮的羊?”羊侃听了匍匐在地上,仿佛猛虎一般,双手紧紧殿上的台阶,手指竟然深深插了进去。看来他还是一位硬气功高手。魏帝十分惊喜,赐予他一柄珠剑。

这时的北魏政权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正光年间,秦州羌莫折念生据州反,派遣其弟莫折天生攻陷岐州,进逼雍州。朝廷急派萧宝寅出兵讨伐。萧宝寅是南齐那位著名的东昏侯的弟弟,当萧衍代齐建梁的时候他出走北方,保住了一条命。因此他对梁朝怀有刻骨仇恨,北魏为了拉拢他,将公主嫁给了他。

当时的羊侃担任的就是萧宝寅的偏将。这是羊侃有确切记载的第一次出阵。在战场上武功卓绝的他一箭射杀莫折天生,叛军失去主将立刻崩溃。由于羊侃立下首功,因此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东道行台,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

泰山是羊氏的故乡,北魏皇帝也许是想利用羊氏在泰山的巨大威望来帮助他安定山东一带。但是这恰恰给了羊侃实现他父亲梦想的机会――那就是回归南朝。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七月,羊侃终于决定率众南归。只是事机不密,被其表兄羊敦探知。与羊侃不同,羊敦忠于北魏,他得知消息后立刻据州抗拒羊侃,。兄弟于是反目,羊侃率众三万攻城,只是一时间城坚难破,于是羊侃只能先筑城十余座而守,以等待南梁的援军。

梁武帝听说羊侃率众归附,也派遣军队前来接应,赏赐与以前归附南梁元法僧相同。这时魏帝也得知羊侃南归的事情。在他的脑中应该还留有羊侃骁勇的印象,无庸置疑,他对羊侃是十分看重的。于是北魏皇帝派遣使者到羊侃军营之中,说只要羊侃留在北魏,前事可以不究,还授予其骠骑大将军、司徒、泰山郡公,终生担任兖州刺史。矢志南归的羊侃斩杀使者以明决心。

于是北魏政府命令仆射于晖率众十万攻打羊侃,高欢、尔朱阳都等军也相继而至。羊侃率军依托所筑的简易城寨与之展开血战。到当年十一月间,由于南梁接应的军队畏敌不进,城中箭矢也已用尽,羊侃只能决定突围。趁着夜色,羊侃率众杀出重围,经过一日一夜的激战,终于来到南梁边境。这时起兵之时的三万人还剩下一万余人,马两千匹。

士兵们知道将要离开自己的故乡,整夜悲伤的唱着怀乡的歌曲。羊侃听着知道将士难以割舍自己的故乡,于是会集全军对他们说:你们怀念自己的故乡,我也不便挽留你们,想要回去的就回去吧。士兵们于是默默的拜谢了自己的将军后告别而去。

羊侃率着宗族终于回到了南梁,当时正是梁大通三年。羊侃被授予徐州刺史,封高昌县侯。他的哥哥羊默和三个弟弟忱、给、元都被授予刺史的官职。不久羊侃又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

在南梁的羊侃无疑是郁郁不得志。作为武将的他万分的渴望能够驰骋战场,统帅大军驱逐胡虏,一统河山,乃至于封狼居胥。只是昏庸的梁武帝始终没有委其以重任,他宁愿用自己那些无能的亲属。

后人评价梁武帝时这样道:梁武帝“三北伐,而三不用良将,天监不用”裴韦”,普通不用夏侯兄弟,太清不用羊侃,唯亲唯私,宁选懦弱之临川,不测之豫章,无能之渊明。

羊侃在南梁唯一的一次出阵是太清年间的北伐中作为冠军将军监督筑造寒山堰。他的主将则是以无能闻名的贞阳侯萧渊明。当时费尽了无数劳力的寒山堰终于筑成,羊侃劝萧渊明趁着大水淹城之际攻打彭城,只是懦弱的萧渊明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等到北魏援军来到之时,羊侃再次劝说萧渊明乘北魏援军刚刚来到,立足未稳之时出兵击其疲惫之时,只是萧渊明依然没有采纳。当第二天羊侃的劝谏被拒绝的时候,他明白这次北伐的的命运必然是失败。于是他率领自己的部众屯兵于堰上。果然萧渊明被魏军大败。羊侃看到败局已定于是结阵徐还,魏军素闻羊侃威名也不敢进逼。

不得志的羊侃平时只好以歌舞自娱,生活豪华奢侈。他善于音律,自己谱了两首新曲:《采莲》与《棹歌》,都十分美妙。他蓄养了许多姬妾,穷极奢靡。弹筝人陆太喜着鹿角爪,长七寸,弹筝美妙动听。舞人张净琬的腰围只有一尺六寸,当事人都说她能够和赵飞燕一般作掌上舞。又有个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另外还有两个歌者王娥儿和屈偶之,都是妙尽奇曲,一时间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人。

羊侃有一次到衡州去,在两艘船上各起三间三间通梁水斋,饰以珠玉锦缋,盛设帷屏,列上女乐。乘着潮水解开缆绳,对着水波置下酒席。当时来看的人挤满了岸边,都来一睹他的风采。大同年间,北魏使者阳斐与羊侃是老同学,梁武帝命羊侃邀请阳斐同宴。来的有宾客三百馀人,食器都是镶嵌宝石的金器玉器,奏三部女乐。到晚上为了照明,让侍婢百余人拿着贴金花的蜡烛,将大厅照成了一片白昼。

豪华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将者的雄心。广蓄女乐也许只是为了打消梁武帝对他的疑心。

有次他随着车驾幸乐游苑,当时少府奏道新造的两刃已经完工,长是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梁武帝赐给羊侃骑着河南国进贡的骏马紫骝让他试试新。只见羊侃执上马,左右击刺,武艺十分精妙。看的人围成了一圈,有些看的人为了看清楚甚至爬上了树。梁武帝说:“这棵树肯定要为你而折断了。”果然不久树因为不能承担重量而断了。于是将这把称为折树。

以歌舞自娱并没有消磨掉羊侃的万丈雄心,他只是在等待着自己奋发的时候来临而已。只是当机会来临之时,南朝百年的繁华也将变成一场春梦,消失于一矩烈火之中。

梁武帝早年不失为雄姿英发的有为君王,只是晚年的他却是昏悖不堪,只知道佞佛崇僧。他虽然自奉甚严,每日以稀粥素菜为食。但是御下甚宽,于是乎一群兄弟子孙竟无一个成才,临阵投敌叛变的豫章王萧综,弃众而走致使全军崩溃的临川王萧宏者就是典型代表。而梁武帝竟能一一宽恕,也真是荒唐的不堪。

晚年的武帝最大的梦想应该是收复北方的失土,在他的一生中进行了多次北伐,惜乎用人不当,胜利的美酒从未品尝,失败的苦酒却是喝了一杯又一杯。虽有陈庆之的突入洛阳,但也是匆匆收场,空折了一枝精兵。只留下“名帅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歌谣流传在大江南北。

侯景的来降使得武帝高兴万分,却不知这是引狼入室,野心勃勃的侯景一生唯对高欢心存敬畏,又岂是梁武帝所能驾驭的。北伐的号角还未吹响,而侯景反叛的狼烟已传到了建业。

当时羊侃正在都官尚书任上,武帝急忙召见他问其讨伐侯景的计策。富有军事经验的羊侃立刻建议武帝立刻派人防守采石要地,使侯景不得渡江。再命劭陵王率军袭取寿春,这样侯景叛军进退失据,乌合之众自然溃散。这本是妙计,充分反映了羊侃的战略眼光,若武帝真的依计而行,侯景也到不了江南肆其凶毒,而是应该早早的就被讨定,传首于朱雀航前。

只是当时的朝堂上尽是些无能的猪头,居然都认为侯景跳梁小丑,不敢过江。自然也讲了些侯景如敢过江,臣等一只手就将侯景擒来的昏话。而梁武帝再无年青时代的英武气概,居然听信了这帮人的议论。于是采石要地竟然无人防守。他只是命令羊侃率领千余骑兵屯于望国门一带。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nanbeichaogushi/4448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