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反抗暴虐专政的秦王朝,惊天地、泣鬼神。当时秦王朝是世界上的强国,积累了几百年兼并统一的战争经验,军事力量十分了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严刑酷法,摄人心魄。秦王朝销毁了天下的兵器,焚毁了诗书典籍。陈胜与900名戍卒,在秦王朝军官的监护下,手无寸铁,人心不协,神情沮丧,似乎只有等待死神。在这种背景下,陈胜与吴广敢为天下倡,死中求活,发动起义,这一大无畏的精神,可以说是 空前绝后。与陈胜同时,有多少英雄豪杰,或隐姓埋名于民间,或聚众为盗横行山林草泽间,但他们不敢首倡发难。例如项梁、 项羽叔侄,楚国名将之后,项羽更是盖世英雄,曾经发出了取秦始皇而代之的豪言,但这两位英雄却埋名在吴中,观望待时。反秦英雄黥布,曾被征发修骊山陵,他广纳豪杰,反出关中,为盗鄱阳湖上。汉初开国名将彭越,亦为盗巨野泽中。汉高祖 刘邦窜伏芒、砀山中。反秦义士 张良隐于下邳,曾组织大力士谋刺秦始皇。几多英雄,几多豪杰,敢于反抗 秦朝,却不敢公开发难,相形之下,陈胜之勇,反暴意识之炽,首屈一指。
还有一例,衬托陈胜之勇,更为生动。公元前208年,当全国起义的大暴动形势已经明朗,项梁、项羽已率江东八千子弟北上山东之时,安徽东阳少年杀秦官吏,相聚数千人,公推典狱长陈婴为王。陈婴母对陈婴说:还没听说陈氏祖“自我嫁归陈家,先有尊贵之人,现在你称王不是好兆头。我看还是依附能人,胜利了可以封侯,失败了也容易躲藏。”陈婴听了母亲的话,归附项梁。陈婴不敢称王,患得患失,何能发难。陈胜誓众,气贯长虹。陈胜与吴广谋划造反,相与议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誓众,豪言更为绝伦。陈胜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谚语曰:“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陈胜以视死如归的精神,藐视王侯将相贵种,为解救苍生发难。 司马迁有言:或重于泰这就是“死国可乎”“人固有一死,山,或轻于鸿毛。”一连串的“死”字从陈胜口中吐出,苍凉慷慨,昂扬振奋。陈胜不是白白去送死,恰恰相反,他要从“死”中求活,即使一死,也要悲壮,也要为国。所以司马迁评价陈胜的死国精神,与汤武和 孔子并列。司马迁说:纣失其道而汤、“桀、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太史公自序》)
天平的一端是失道之君夏桀王、殷纣王、周厉王、周幽王;另一端是革命者商汤王、周武王,以及批判思想家孔子。秦二世为桀纣之君,陈涉为汤、武之举,可与圣人孔子并列。司马迁在《六国年表序》中又将陈胜与项羽、刘邦并列。司马迁说:“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发于陈涉;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初作难,虐戾灭秦,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刘邦建立汉家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刘邦曾归附项梁;项梁起兵曾接受陈胜部将召平假传的陈王之命拜项梁为楚上柱国。后来项羽破秦军主力于河北巨鹿,刘邦受降秦王子婴于咸阳。项羽、刘邦完成了灭秦大业,不仅是陈涉发难,开辟了道路,而且他们就是受陈王之命,竟其遗志,所以司马迁为陈涉立世家,与孔子世家为邻,并把刘项的灭秦之功,归许于陈胜发难。司马迁评论说:其所置遣侯王将相“陈胜虽已死,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陈胜不特有大勇,而且有大智。他发动起义,分析形势,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他只要“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形势完全按照陈胜的意料发展。怎样才能把900名戍卒思想统一起来,又与吴广设谋鱼腹丹书,曰“陈胜王”,又用“篝火狐鸣”,呼叫“大楚兴,陈胜王”。陈胜深知群众心理,因势利导,团结一致,具有超人的智慧。贾谊在《过秦论》中,为了夸张秦王朝的土崩瓦解之势,说什么陈涉“才能不及中人”,显然是庸俗之论。陈涉智勇双全,不仅在秦末为天下倡,而且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陈涉为后世的农民开创了反暴政的先例,影响深远。
【余论】秦汉之际,时势造英雄。陈胜大智大勇,以死国精神为天下倡,既超凡于当时群英之上,又为后世反暴政的英杰树立了楷模,立于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当之无愧。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