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六国旧贵族势力复辟,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防范、镇压措施。秦始皇将六国富豪和大族12万户大部分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徙至南阳、巴蜀等地区,使他们 脱离乡土故地,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就近监视。他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除六国贵族依以割据的关塞等凭 藉。他还下令销毁收缴的六国武器和没收的民间武器,在咸阳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铜人。为控制广阔的国土,始皇下令修建了由都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 大道——“驰道”。驰道宽五十步,每间距三丈植树一株。四通八达的驰道,使秦与各地的交通、联系密切了很多。此外,为加强北边对匈奴的防御,修筑了经由咸 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凿山湮谷一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设置官吏进行统治。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曾沿驰道五次出 巡天下,并在许多地方刻石纪功。巡行除宣扬功业之外,兼有震慑天下的目的。
经济方面。为消除战国时诸侯割据所造成的地区差异,秦始皇 以秦制度为标准进行了经济制度方面的统一。战国时,各国有自己的货币,货币的形制、大小、轻重、单位等,也各不相同。始皇二十六年,嬴政下令废止六国旧 币,统一制定新的货币。新币制以黄金为上币,以镒(重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原有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十二铢)。秦始皇又采用 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考古发现的大量秦权和量器上,常见刻有始皇二十六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诏书,对统一度量衡的高度重视可 见一斑。他还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史记》裴《集解》引徐广话云,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发布“使黔首自实田”诏令,令土地所有者据 实向官府申报土地,载入户籍,使田租、赋税、徭役之征发有据而行。
长期以来,关于秦王朝的经济状况,文献记载有限,无法窥知其总体面 貌。20世纪70年代,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其中有《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法律文书,保存了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时 行用的秦律部分内容,其中有不少关于经济生活方面的记载。比如,《田律》、《厩苑律》等,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方面的法律。它们规定:各地 要及时报告降雨后农田受益面积和农作物遭受风、虫、水、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不允许随意砍伐山林,按田亩数缴纳刍、(牧草、禾秆),对牛马饲养好坏进行 奖惩等。又如,《仓律》、《金布律》等,对国家粮食的贮存、保管、发放及货币流通、市场交易等均做出较为明确规定。再如,《徭律》、《关市律》等,涉及徭 役征发、工程修建及关、市税收。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从这些律文可以看出,秦政府对经济生 活的管理是相当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细微严密的程度。
文化方面。战国时,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区域差异明显。商鞅变法后, 秦国逐步兼并各国疆土,秦文字以强势文化的背景进入各地,“书同文”的事业逐步展开。秦的这种作法,不仅是有统一文字的企图,而且也有了实际的步骤。所 以,“书同文字”的政策,实则始于秦统一之前。统一后之“书同文”政策,又推进了这一文化事业,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某种情况而言,“书同文”并不是 在字形上以小篆或隶书为统一的基础,因为秦篆和秦隶间差异较大的是势态而非结构;即便到了汉初,文字结构基本上也是承袭秦式,不过是篆意渐去,隶势增加。 秦官方正式的文书固然以篆为主,实际运用较广的却是隶书。
统一文字实际上并不限于篆或隶,而是以废弃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区域性异体 字为主,这才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说文解字》)的实质意义。从现有出土文字资料看,大量的战国东土区域性异体字在汉初基本上消失,存留的异体字屈指 可数,由此可见“书同文”政策在“正字形”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在“正用字”方面,虽说也有部分战国区域性通假字因书同文而废除不用,因各地方言或习惯有异 而新生的通假字却大量出现,说明“正用字”有实质困难,收效甚微。陈昭容:《秦“书同文字”新探》,《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六十八本第三分(1997), 第589~624 页。
秦始皇还对分裂割据思想和政治倾向,实行较为严厉的文化高压政策。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针对博士淳于 越提出的“分封”建议,廷尉 李斯严厉批驳,强烈谴责儒生、游士等引用《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以古非今。他提议焚毁《诗》、《书》,消灭私学,故 有以下“焚书”举措:一是除《秦纪》这一秦国编年史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毁;二是除博士官所藏《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外,各郡均要收缴此类著作,郡 守、郡监要负责监督烧毁;三是凡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而不举告者与之同罪;四是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不在焚烧之 列;五是要学习法令的人“以吏为师”。这样就有了焚书事件。第二年,为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后又相约逃亡。秦始皇于是派御史追查咸阳 的方士儒生,把其中认为有罪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焚书坑儒之举,不仅是文化典籍、学术发展的巨大浩劫,也激起了士阶层对秦政的普遍抵触、反抗。
军事方面。秦消灭六国后,并没有停止征战。匈奴是当时北方重要游牧民族之一,主要活动在今蒙古高原地区,势力强盛时据有广阔的领土。秦国扫灭六国时,匈 奴乘机南下,占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地区)。始皇三十一年,在“亡秦者,胡也”谶语的影响下,秦始皇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次年,蒙恬收 复河套以南地区,并以此为基础置县管理。秦还修复并连接起战国时期燕、赵、秦等国的长城,筑成了东起临洮、西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防止匈奴人的侵扰,保 护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接着,秦又迁徙几万户家室于河套,加强边防,稳定新占领区域。
秦在灭楚后, 王翦率秦军继续南进,夺得越人的一 部分地区,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嬴政派屠雎等率兵50万,分五路进攻百越。秦军打败了闽越的抵抗,在其地设置闽中郡(治今福建福州)。 攻南越的秦军,也占领了番禺。西线的秦军遭遇西瓯人顽强抵抗。为解决粮草的转运,秦始皇派监御史禄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附近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 大水系,对古代中国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的交流有重要意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军征服今广东、广西一带的南越和西瓯,并新设置了南海郡(治今广 东广州)、桂林郡(治今广西桂平)、象郡(治今广西崇左)等三郡。次年,又迁徙50万人戍守。这样,数十万北方农民留在当地与越人杂居,开始共同开发岭南 地区。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