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四、孟姜女哭倒长城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唐]贯休《杞梁妻》

万里长城现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巍然屹立。从战国以来,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度都超过一万里。各朝长城相加有十万里以上。可以说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犹如一条矫健的巨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之中。

长城的最早修建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诸侯国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开始营建强大的防御工事,他们利用砖或石头以及泥土等建造长长的高大坚实的长墙。最早的长城出现在楚国,总长近千里,由一系列按地形排列的防御性小城构成。齐、燕、魏、赵、秦等国也都有自己的长城,这些长城布满了黄河和长江流域。而“万里长城”一名则是从 秦始皇开始的。

秦始皇在统一东方六国之后,一方面努力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集权于中央,另一方面则注意防范臣民们的反抗,削弱地方势力。在征服东方六国后,他下令将缴获的大量武器集中到咸阳销毁,改铸为铜钟和十二铜人,据说这些都是几十万斤重的庞然大物,秦始皇下令将其陈列在宫廷中。后又迁徙各地豪富十二万家到首都咸阳。这样,秦始皇在对人民加强了控制的同时,也充实了本土。

战国时期各国修筑堤防堵塞江河,都是片面图谋本国的利益,往往损害邻国并从总体上破坏了水系,“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情况时常出现,结果使大家都受害。后来各国更发展到联结堤防以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如齐国的长城巨防,楚国的方城连堤,燕国的易水长城等等,更是只从战争需要考虑,服从于兼并战争,大都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酿成水害等。同时,各国还利用这些长城防线设置关卡,敲诈勒索过往行客,制造一些人为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挖掉了这些堤防,平毁了险隘的地带,还拆毁了东方六国名城大都的城墙,以此来削弱各地反抗中央的人和物力,以达到“强本弱末”的目的。可以说,秦始皇的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在政治上有巩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作用,而且在经济上也的确能促进物资交流,加强各地联系,有助于生产的发展及文化的进步,对于百姓生活也多少有一些好处。

除了注意预防山东六国旧势力的反抗,秦始皇还积极对付北部边境的匈奴。当时的匈奴族以游牧为主,随水草迁徙。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中原地区的人们有很大的差异。大约在战国晚期,匈奴族开始进入阶级社会,氏族显贵正在向奴隶主贵族转化。此时的匈奴族更具掠夺性,他们不断地向中原内地入侵,抢夺财物,掠夺人口,给内地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当时地处北部的燕、赵、秦都分别修建长城来防守,同时,还派重兵把守关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一次出巡就是到西北边地视察,并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始皇三十二年(前215),他又亲自从东到西视察整个北方边地,确立了大举进攻匈奴夺取河套战略要地的方针。次年,蒙恬指挥秦军驱逐匈奴,占领了河套南部地区并大量迁移内地民众去定居,新设四十四个县的建制。应该说这一战役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秦的威胁,使得匈奴头曼单于向北退避七百多里,十多年间不敢南下掳掠。

在这次大胜的基础之上,秦军又渡过黄河,占领了黄河北岸几个地方。并在秦、赵、燕 三国旧长城的基础上,连接扩建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的万里长城。秦长城虽然是用早期的夯筑办法筑成的,但工程之大,古无其匹,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所谓的秦长城在今天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并不是秦长城,而是 明代建国初期重建的。

天怒长城倒

巍峨的泰山并不是靠人力来完成的,人力也是不可能建造的,但是万里长城却完全是由古代劳动人民一砖一石堆砌而成的,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当时参与修建长城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要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是非常艰难的,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秦始皇当年扩建长城,除了蒙恬手下的三十万大军之外,还征调了更多数量的民工,共用了十几年时间才修筑而成。修成之后,还要调派各地的人民到长城沿线戍边驻防。而在当时,秦始皇还在兴建其他的一些大工程,如阿房宫、骊山陵、驰道等。可以想见,当时的百姓承担了多么沉重的负担。

修建万里长城,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不知出现过多少悲剧!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许多悲剧中最能催人泪下的一个。传说 秦朝时,齐国贤良温柔的孟姜女嫁给了秦国忠厚老实的万喜良为妻,两人相亲相爱。但不幸的是,秦始皇为修筑万里长城,下令征调几十万民工到北部边关,孟姜女新婚才一个多月,丈夫万喜良就被征调去修筑长城了。

孟姜女日夜思念万喜良,可是万喜良却一连几年都没有任何音讯。春天又来到了,孟姜女担心丈夫无法忍受北方那刺骨的寒风,便缝制了一件棉衣,想亲自到那遥远的长城工地上去,把棉衣交给丈夫。

孟姜女不认识路,只知道修建长城的地方在自己家乡的北边。于是,她就朝着北方一直走。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但她四处寻觅,却不见万喜良的身影。后来,经过多方打探询问,才知道他已经活活累死在长城工地上,葬于长城之下了。听到这不幸的消息后,孟姜女悲痛欲绝,扑倒在长城脚下放声痛哭。她的哭声上动于天,天空中于是朔风怒号,乌云密布,大地上的积雪也为之变了颜色。哭着哭着,突然轰地一声巨响,长城倒下了八百里……

当然,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后人为了这一美好传说,在山海关东不远的一个小山丘上,建起了一座“贞女祠”,来祭祀孟姜女,还把旁边不远处的一块巨石称之为“望夫石”。还有一种传说,人们说秦朝二世而亡是孟姜女给哭的,孟姜女那悲惨凄凉的哭声感动了上天,上天惩罚秦朝,使得秦王朝短命而亡。

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些传说故事,是因为他们把孟姜女作为当时在秦王朝残酷压迫之下辗转呻吟的劳动百姓的化身,秦王朝不恤民力的残酷压榨和剥削,使百姓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在这种形势之下,只有起来反抗,才能求得一丝生存的希望。

短命二世秦

秦始皇统治之时,老百姓已经不堪重负。他们除了修筑万里长城,建造阿房宫、骊山墓之外,还要承担名目繁多的徭役负担。可以说,秦始皇的事业,是建立在残酷地剥削压迫百姓的基础之上,从而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完成的,这使得秦王朝的统治具有苛政暴虐的色彩。

在秦统一以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工程和土木建筑。为了动员人力和筹集费用,秦始皇大大增加了对下层百姓的征敛。据学者研究分析认为,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役者就超过了二百万,占壮年男子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当兵服役的人脱离了农业生产,靠农民养活,这就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以供粮饷,女子纺织不足以供衣服的严重局面,大大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为了强化地主阶级的统治,秦王朝又推行严刑酷法以镇压百姓,并且把数十万百姓变成了封建国家的囚徒。

秦始皇的种种暴行,为秦王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在统治集团的压榨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出卖土地,成为无地或少地的人,不得不在“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下耕种豪民的田地。农民生活困苦,他们衣不蔽体,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犬彘之食。在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酷吏的威逼之下,他们不得不纷纷逃亡山林,眼看一场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始皇三十七年(前211),秦始皇第四次外出巡游。一天,从天上落下一块陨石,正好落在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的宫中,上面写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秦始皇闻讯大怒,下令将陨石落处附近百姓全部抓起来,一个不留全部杀掉,并将陨石用烈火焚毁。但陨石最终并没有被烧毁,这令秦始皇着实恼怒。秋季,秦始皇的使者在从关东返回咸阳的路上,有一个人突然对他说,“今年祖龙死”。说完之后,那人忽然不见了,其言谈举止,有如鬼神。秦始皇听到使者奏报之后,联想到此前落陨石之事,不觉毛骨悚然。于是,便找人占了一卦,卜者说外巡可以免却祸端。秦始皇听信了卜者之语,下令外出巡游。这年十月,秦始皇率领大队人马,离开咸阳,过武关,到达南郡。然后改乘大船,沿江东下,到达江浙一带,而后北上琅琊。秦始皇北上是有其目的的,就是寻找一直追求而没有得到的仙人仙药,但最终仍是一无所获。

秦始皇求仙药不成,心情本不怎么好,再加上多日的旅途劳累,结果于次年七月,在取道山东返回京城的途中,于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病倒了。秦始皇担心死在途中,急催前行。当走到沙丘(今河北巨鹿县城南)之时病情加重,秦始皇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将 李斯赵高叫到自己跟前,让他们起草诏书,传长子扶苏火速赶回咸阳,主办自己的葬礼并继承皇位。然诏命尚未送出,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原是赵国贵族,因他的父亲犯罪,其母亲被刑戮,兄弟皆受宫刑为宦官。据史料记载,赵高身材高,精通狱法,于是秦始皇把他收入宫中。后来,赵高阿附秦始皇少子胡亥,升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常常侍从秦始皇身旁。秦始皇死后,赵高和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利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丞相李斯同意,偷偷毁掉秦始皇的遗诏,制造了一个令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的假遗诏,派亲信送达上郡。扶苏接到遗诏后,信以为真,面对咸阳,拜了几拜,然后大哭一场,自杀身死。而蒙恬怀疑其中有问题,不肯遵诏自杀,最后还是被赵高的亲信投入大狱杀害。胡亥得知后,十分高兴,急忙赶回咸阳。路上,他们担心情况有变,便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尸体装入棺材,放置车中,伪称秦始皇未死,并且每日照常请安送饭。一到咸阳,赵高等人便公布秦始皇死讯,立即发丧,并拥立胡亥即日即皇帝位。

胡亥因赵高有拥立之功,封其为郎中令,视其为心腹,倍加宠信。赵高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他拥立胡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使自己掌握朝中的生杀大权。因此,胡亥一当上皇帝,他马上对那些于自己掌权不利的绊脚石进行清理。先后杀掉了大将蒙毅、二世胡亥的兄弟姐妹,最后仅剩下了丞相李斯。李斯掌握了赵高的诸多秘事,包括矫诏之事,他是赵高的心腹大患。为除掉李斯,赵高向胡亥诬告李斯有怨恨之心,要胡亥对其加以防范。赵高却不像胡亥那样谨慎,他盼着皇上尽快除掉李斯,于是又想了一个办法。他诬告李斯和其镇守三川郡的儿子李由有叛乱之心。听到这一消息后,胡亥大怒,立即下令把李斯下入大狱,交与赵高亲自审理,赵高趁机将李斯满门处以极刑。

李斯被除掉之后,赵高被封为丞相,独掌了朝政,但是他仍担心其他大臣不服,便心怀鬼胎地设计对身边的大臣进行考察。秦二世三年(前207)七月的一天,赵高上朝之时,把一头鹿牵到朝廷上准备献给二世胡亥。等到大臣到齐之后,他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指着鹿对二世胡亥说,陛下您看一看这头马如何?胡亥笑道,丞相是不是糊涂了,这明明是一头鹿啊,怎么就成了马了呢?赵高回答说,陛下,这是马啊,这是一匹上好的白马,是国外进贡来的,今特献给陛下您。胡亥不相信这是马,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一头鹿,怎么就变成了马呢?他回过头来,向身边的大臣询问道,众爱卿,你们都好好看一下,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但是,大臣们不知道赵高又要出什么鬼花样,生怕自己说错了,所以都不敢轻易表态,一时朝堂上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大臣们开口表态,打破了沉默。有的大臣知道赵高心狠手辣,此举乃是颠倒是非,故意所为,便附和着说是马。但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虽然知道赵高的为人,还是敢于直言,当着赵高的面说这是鹿而不是马。赵高当时并未发作,只是暗暗地将那些说成鹿的大臣记了下来。到后来,这些大臣都莫明其妙地被赵高用种种办法陷害致死,竟没有一个得到善终的。这场滑稽闹剧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事件之后,赵高更加为所欲为,最后发展到竟想夺取帝位。但此时,秦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了,汉王 刘邦已率大军攻入武关。消息传来,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只是二世胡亥仍浑然不知。一日,一位侍从趁乱将这一情况报告给胡亥。胡亥听说后,心中害怕,把赵高怒斥一顿,并命令其调遣军队进行抵抗。赵高深知,秦王朝大势已去,抵抗不抵抗已没有任何意义。他不但不组织兵力进行抵抗,反而想要在这乱世之时当一次皇帝。于是,他便和自己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赵成三人密谋除掉胡亥。随后,阎乐率千余名士兵以捕贼为由进入望夷宫,解除了守卫宫门的警卫。叛军进入寝宫,二世随从不敢抵抗,一哄而散,仅有一个贴身宦官在胡亥身边没有逃走。秦二世胡亥问他,你知道赵高谋反吗?宦官回答说早就知道了。胡亥说,你为何不早报告?那宦官这样回答,我因为不敢说,才能够活到今天。如果早说了,我早就死了。胡亥听罢无可奈何,只好唉声叹气,等待赵高发落。阎乐闯进宫抓住胡亥,历数其罪恶:你骄奢淫逸,诛杀无道,天下百姓已经背叛了你,你将做何打算?胡亥要求说,我可以见到丞相吗?阎乐不答应。胡亥又请求说,我愿去做一郡之王。阎乐也没有同意。胡亥最后请求道,我和妻子儿女们一起去做个平民百姓可以吗?阎乐实在不高兴了,回答道:丞相命令我来杀你,你虽有许多话要说,但我却不敢去向丞相汇报。阎乐说罢,便下令士兵逮捕胡亥。胡亥此时方知自己无法逃过这一劫了,便对天长叹一声,自杀而死。

赵高杀死二世胡亥后,就想自己做皇帝,但是由于得不到百官的支持,只好放弃了当时称帝的念头,改立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为王。子婴听到消息后,不以为喜,反以为悲。他深知赵高的为人。赵高立其为王,只是为树一个傀儡,若不除去赵高,自己的苦难从此也就开始了。子婴把两个儿子和心腹韩谈找来商议,最后决定先下手杀死赵高。所以,当子婴斋戒五日仍不去朝拜祖庙,赵高亲自前去请求之时,子婴设伏兵杀死赵高。子婴杀死赵高后,又诛其九族,然后告祭祖庙,登位称王。同年十月,刘邦军队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王朝至此灭亡。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qinchaogushi/4742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