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而李鸿章的幕僚、曾任美国驻天津副领事毕德格,更是直截了当地称:“实际上,翁同(总理大臣)才是中国皇帝”。翁同
“百日维新”之前,清朝中枢还有一项重大政治举动,即召湖广总督张之洞入京辅政。此事还必须从头说起。
中枢的情况与慈禧太后的态度先是在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前,安排肃顺等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主持朝政;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D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政变,杀肃顺,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任议政王,并主持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这位年青的近支王公在桂良、文祥、曾国藩等人的支持下,有所振作,开创了“同治中兴”的新局面,洋务运动由此而兴。然而,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矛盾始终不断。同治四年,慈禧太后罢去奕D“议政王”名衔。光绪十年,即中法战争时,慈禧太后更以“委靡因循”为名,罢免奕D为首的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全体班子,以礼亲王世铎领衔军机处,以奕粒ê蠓馇烨淄酰┝煜巫芾硌妹牛相关的朝政又命军机处与光绪帝的本生父、恭亲王的弟弟醇亲王奕X商议,实际上是以奕X当政。该年是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奕X作为当今皇上的本生父,自要避嫌,而军机大臣孙毓汶,内靠奕X,外联李鸿章,完全听命于慈禧太后,在军机处渐渐占据主导地位。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去世后,孙毓汶更是权重一时,也是清流党人最为敌视的政客。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在朝野的压力下再度起用恭亲王奕D,重领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然奕D此时已无三十多年前的那股朝气,为政平和,一切以慈禧太后的旨意为归。
“甲申易枢”时,光绪帝的师傅翁同亦罢去军机大臣一职,仍任工部尚书,并奉命继续在毓庆宫行走(即仍任师傅)。此后不久,翁改任户部尚书,光绪二十年再次出任军机大臣、督办军务处会办大臣,光绪二十一年出任总理衙门大臣。这些重要职位加上光绪帝的师傅,使之地位大升。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此时拜访以文华殿大学士名义在京闲赋的李鸿章,李鸿章建议他直接去找翁同,方可解决问题;而李鸿章的幕僚、曾任美国驻天津副领事毕德格(W.N.Pethick),更是直截了当地称:“实际上,翁同(总理大臣)才是中国皇帝”。同为军机大臣的刚毅在与李提摩太的秘书私下交流中竟称:
“他(刚毅)对皇帝没有任何影响力,因为翁同一手遮天;在内阁(应译为“军机处”)里,汉族官员独行其是,甚至恭亲王与礼亲王都无足轻重。他声言,翁同把皇帝引进了一团黑暗里,‘蒙蔽了他的双眼’。”
需要说明的是,李提摩太的言论经常有不准确之处,但以大势而言,称翁同权重,应是事实。
慈禧太后虽不是开明的政治家,却是精明的权术家。她始终认为,只能有一个人对光绪帝具有影响力,而这个人只能是她本人。翁同身为师傅,每天可在毓庆宫与光绪帝单独相见,造膝进言。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八日(1894年12月4日),慈禧太后下令撤书房,后因光绪帝派恭亲王奕D说项,而只撤满文及洋文书房,保留汉书房。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1896年2月25日),慈禧太后再次下令撤汉书房。是日翁同在日记中称:
“懋勤殿首领传旨曰书房撤。余问长撤耶抑暂撤也?答曰长撤。余入见时,奏此事想懿旨所传,上颔之。”
慈禧太后此次行动,是有预谋的,很可能另有罢免翁的设想。翁从此失去了在毓庆宫与光绪帝单独相见的机会,只能在早朝“叫起”时随军机大臣一同与光绪帝相见。慈禧太后的目的,是削减翁的权势。当时的人们对此类举动的意义也是看得很清楚的。
本文节选自:《戊戌变法的另面》,作者:茅海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