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是著名文学家金圣叹
,在一年中秋月圆之际,偶然得到了上联,但下联金圣叹一直没有对出来。当时金圣叹就将此上联写在墙壁上,整天日思夜想要将夏凉对出来,一直到除夕夜过年那天。金圣叹的妻子说,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是明年的第一天了,金圣叹听完之后灵感顿发说下令有了,随后就将下联写在了墙壁上。
而在此中秋赏月期间,金圣叹外出在酒楼当中,一个老者用手指着餐桌上的月饼说:"上素月公饼"并解释到上联中的上素跟"尚书"有谐音之称,下半段是食物,所以要对的话必须要与上下呼应。
这让一同赏月的众人一时犯了难想不出来,金圣叹见半天没人对出来便说,这有什么难的对:"中糖云片糕"就成了。金圣叹下联中的中糖和"中堂"是同音字,下半段也是食物,众人听完过后,连通老者在内一同鼓掌叫好。从这个对联当中,不难看出,金圣叹在对对联这一块是个才人,但他不仅是个才人也是个幽默的之人。
金圣叹出生在才子之乡苏州,幼年时期的金圣叹就开始在私塾读书,他对文学十分的感兴趣,特别是四大名著《水浒传》。
成年之后的金圣叹便想考取秀才,所以花费了很大的金钱,以至于常常过着贫困的日子。为了谋得生存的金圣叹,便开堂招生讲学才维持生计,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擅诗,引得众多人向他虚心请教。
但之后的他因为性格太过于怪异而被罢免,他又参加科试,这次金圣叹夺得第一,但他却不想步入朝廷为官,而是以读书为乐趣,考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才能罢了。
当金圣叹将《水浒传》整篇看完之后,便对《水浒传》进行了文学批注和评论。他认为《水浒传》当中那些108名梁山好汉,都是山贼举义的联盟罢了,并不能代表忠义的典范来被我们世人所学习。但金圣叹有同情那些百姓所遭受的苦难,痛恨那些为非作歹的官兵和官员,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为非作胆的官员,所以才会有108名梁山好汉上山的举动。
不仅如此金圣叹还针对,《水浒传》当中的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作出了针对。比如对其中的鲁达, 小说中先是写鲁达以酒为命,但之后又写鲁达滴酒不沾,金圣叹对此做出了批评。但从这一带你我们不难发现, 金圣叹虽然对此做出了批注和评论,但却没有加以改正,而是光说说而已。可以理解为耍嘴皮子功夫,但金圣叹的嘴皮子功夫却不止于此。
金圣叹曾为自己的舅父写过一副对联。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部下,但当李自成进入京城后,钱谦益马上摆出一副弃暗投明举动,投靠了马士英。最后当南明快要被清朝打败的时候,钱谦益又投靠了清朝成为了清朝的礼部侍郎。
一次钱谦益生日宴会的时候,金圣叹是不想去的,但父母执意让金圣叹前去,他也就去了。酒席上的金圣叹板着一张脸,透露出不开心的样子。酒过三巡过后,一位来祝贺的人便对钱谦益说:"听说钱大人的外甥是一位才子,今天宴会没什么好做的,不如来对对联,也正好让我一度才子的能力。"
金圣叹盛情难却,拿起笔写到"一个文官小花脸",众人看完之后,脸上展示出不好的表情。随后金圣叹又写道"三朝元老大奸臣",众人看完场面一度尴尬不已,而舅父钱谦益气的说不出话来,但这么多人在酒席上,钱谦益也不敢怎么样。而金圣叹写完之后,便扬手而去了。由此可见,在金圣叹的眼中,只要是做得不好的事情,他就要对其进行批判。
最后的金圣叹也因批判了一个县令惹上了祸,最终被杀。事情发生在顺治18年,当时吴县新来了一个县令,这个县令在上任后,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金圣叹看不下去,就和几个秀才联合上书控告这个县令。但可惜的这个县令有后台,金圣叹和那些秀才就被抓了起来打入了大牢内,并判了死刑。
牢狱内的金圣叹在临死前叫来狱卒说有事相告,狱卒一位这位有才之人会透露出什么消息给他,便将笔墨拿给了金圣叹。
没想到的是,金圣叹在纸上写道"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也有人说是核桃不是火腿)。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这也是金圣叹写的最后一句话,没想到这位才子在最后的时候还要幽默一番。只可惜了金圣叹罢了,有一身才能,最终还是败在了官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