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商贩不怕城管的原因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国宝,它全景式地展示了北宋都城汴梁的风土人情。而这幅画中一个不起眼的木桩子却隐藏着关于北宋城管文明执法,和街头小巷致富发家的秘密。这个不起眼的木桩子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汴梁商业繁荣,因为当时打破了唐代关于市井贸易,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的限制,街头巷尾都成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一个叫秦重的卖油小贩,用一年的时间把三两银子的本钱变成了十六两银子,足见当时商业之活跃。但随之而来的是占道经营,秩序混乱的城市通病。那么当时的北宋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这就是虹桥桥头木桩子的秘密了。

北宋政府下设街道司,也就是当年的城管局。他们对街道进行丈量,规划出商贩们可以摆摊的位置,竖立、表木作为分界线,分界线内可以设摊开店,既保护了百姓的生计,又不妨碍公共交通。《清明上河图》里那四根木桩子就是四根表木。表木的地位是十分神圣的,《宋刑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即越过表木经营的商贩会挨七十大板。不光严格要求百姓,就连北宋皇上都照章办事。公元1040年,宋仁宗出巡,尽管当时供通行的街道已经十分狭窄,宋仁宗并不以为杵,他竟带着百官和随从,混杂着百姓而通过。

北宋城市化进程在当时举世无双,也许正是因为北宋政府在不断探寻着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songchaogushi/1177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