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官“傍大款”轶事:唐朝宰相靠婚事捞钱

红楼梦》第四回写道,金陵应天府门子对新到任的知府贾雨村说: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这是对古代官员为何要傍大款的极好说明。

对当官的来说,穷人、富人都可以与之交往。但与富人交往尤须注意,不可一意交结富人,不可与他们拉拉扯扯,否则易于为他们所用。富人想用手中的钱,换你手中的权,你不加防备,抵御不了,就势必栽倒。

包拯、秦桧对待富人的不同态度

富人喜欢巴结官员。有的有眼光的富人,还喜欢巴结在他看来大有发展前途的读书人。在这方面,包拯为古代官员树立了一个极好的典型。

北宋宰相李邦彦之父李浦是怀州(今河南沁阳)有钱的银匠,惟喜与进士游。他好客的名声在外,以至河东(今山西)举人赴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路经怀州,必到李浦家拜访,而李浦总是会赠送一笔盘缠。当时人们称李浦这种做法为结秀才缘,意为结好于有望高中进士的举子,用钱为自己铺路。人在没有当官时,你奉承他,比他当了官后你再奉承他,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自称李浪子的李邦彦,后来顺利踏上仕途,不能不说与其父广泛地结秀才缘有关。

北宋包拯还在读书时,就遇到过想结秀才缘的富人。据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一书,朱熹论及交际之道时,说到祖上有一本杂记,那上面记载着包拯的事迹。包拯与李某同在一座寺庙中读书,每次出入,必从一富人门前经过。二人从未去见富人。一天,富人守候在门口,等二人路过,邀请他们进去坐坐,被二人婉拒。过了几天,富人又邀请二人,还要招待酒食,因富人显得很殷勤,李某动了心,想进富人家门。包拯严肃地对李某说:他是富人,我们日后或许会成为州郡长官。今日滥交富人,他日能不为富人利用吗?二人终于没有进富人之门。包拯是庐州合肥人,过了十多年,他果然当了家乡庐州的知州。早年有意笼络包拯的那位富人,在包拯就任知州后,若想跟包拯拉拉扯扯,一定会碰壁。

包拯曾任开封知府,官至副枢密使。《宋史·包拯传》说:拯为开封,其政严明,人到于今称之。又云: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朝中有了包拯这样刚正的官员,那些王公贵戚、宦官,一个个都收敛了。民众都寄希望于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谢绝亲戚、同乡、故人等上门,也不与他们交往和通信。他立下家规:后世子孙当官有犯贪赃罪的,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到包家墓地。

南宋宰相秦桧则是另一种典型。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一书说:秦桧走上仕途前,曾经去一富人家,要求资助。富人给了他五千钱,他要求再加一点,富人没有答应。富人的家庭教师曹泳在旁,拿出了富人给的束修——两匹绢。秦桧得了钱,又得了绢,这才离开。

秦桧和包拯,两种人品,两种境界。秦桧这样的人能为富人所利用;而富人要想利用包拯为自己谋利,没门。

隋朝开国功臣刘P广交富商大贾

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国柄,取静帝而代之的过程中,刘P立有大功。

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去世,皇后之父杨坚在刘P与郑译的策划和支持下,扶持年幼的静帝上台。杨坚自任丞相,总揽朝政,为夺取皇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因刘P有定策之功,拜上大将军,封黄国公,前后赏赐巨万。他与郑译成了杨坚的两大台柱,当时人说:刘P牵前,郑译推后。似乎朝廷政治运作离不开此二人。刘P自恃其功,颇有骄色。

此人特别贪财,《隋书·刘P传》这样写他: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他专喜结交商人富豪。他家座上客,除了官员,就是富商,而且从早到晚,满屋子都是富商,可见盛况空前。

在中国古代,包括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商人排位最末。对于商人的着装、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参加科举考试以及从政等等,都有种种限制。商人即使富可敌国,高官刘P与他们也不属同一社会等级,地位高下悬殊,为何刘P不但不鄙视他们,反而特别有兴趣与他们交往呢?人们有理由怀疑刘P有利益上的考量。他爱的不是富商,而是富商的钱。商人到他门上来,很有可能是来寻租的,即用金钱换取他的权势的庇护。富商进刘P的门,就得花钱,即需要给看门的人送门包,更不要说给刘P送钱了。如果富商不时时给他献上分量极重、能够打动他的红包,他会屈尊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富商笑脸相迎、热情招待、乐此不疲吗?

其实刘P根本就不差钱。他官位、爵位很高,俸禄很多,杨坚前后赏赐他的财物数量极大,但钱对他来说,总是多多益善。

为了牟利,他竟在首都粮食匮乏、居民普遍挨饿之时,不顾杨坚的禁酒令,使妾赁屋,当垆沽酒,让其爱妾租下门面房,开起了酒店,发国难财。有人弹劾刘P,说他职位很高,厚禄已淹,俸禄多了去了,应该知足了。然而他却规麴\之润,竞锥刀之末,像商人一样追逐酒的利润,追求微末之利(相对于巨万赏赐和极高俸禄,酒的利润还是小的),若不查究,何以整肃官场?杨坚可能是念及刘P的昔日功劳,下令不予追究,放了他一马。

在登基之前,杨坚就渐渐疏远了刘P。杨坚派大将讨伐叛乱的尉迥,为加强领导,统一军令,想在刘P、郑译两人之中,委任一人为监军。谁知这二人都不予配合,不给面子。刘P借口说,没有统兵打过仗,怕干不了。郑译推辞说,老母在堂,不能远行。杨坚因调遣不了这二人而大为不悦。后来,相继发生王谦、司马消难叛乱,杨坚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而刘P却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常常因酗酒误了公事,招致杨坚极度不满。杨坚就将他晾了起来,爵位、职位照给,不给事干,让其赋闲在家。

刘P自以为立下了开国首功,后被疏远,心中既惴惴不安,又大为不满。于是怨气日盛,与梁士彦、宇文忻搞到一起,开始时只是发发牢骚,后来竟图谋反叛。东窗事发,刘P及梁士彦、宇文忻都被处死,家被查抄。三家所有财物都被搬到皇宫射殿,杨坚身着素服,命大臣们拿起弓箭,任意射取财物,谁射中,谁就搬回家。杨坚想用这种特殊的做法,让大臣们吸取刘P等人贪腐、谋反、自取败亡的教训。杨坚独创的这种廉政教育方式,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angchaogushi/3564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