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太后武则天悍然废掉了唐中宗李显的皇位,改立了李显的弟弟睿宗李旦。李旦即位后,发觉当皇帝比以前当王爷的时候还要清闲,他被安置在环境优美的偏殿,不需要见大臣,不需要批奏折,每天只需要一杯香茗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和李旦的无所事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母后武则天不顾自己年老体衰,在乾元殿高高悬挂起垂帘听政的牌子,精神抖擞的处理朝政。在皇帝靠边站的同时,武则天大肆培植武氏家族成员,他们一个个以火箭般的提拔速度进入了各中枢机构参政议政。山雨欲来风满楼,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只怕预示着太后要革大唐的命,自己当皇帝了。
朝野上下对呼之欲出的女皇帝所持态度不一,其中志大才疏的眉州刺史徐敬业的反应最为激进,他发布了讨武檄文,拉起军队要和武则天比比试看今日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武则天一边赞叹檄文的文采,一边迅速平定了叛乱,这场战争赢得非常轻松,但武则天却从中嗅到了潜在反对的气息。为了挖出深藏不露的阴谋分子,她随后制定了鼓励告密的制度:凡是前来告密的各色人等,只要所告属实,一律重赏;而如果查明是诬告,也不追究告密者的责任。此令一下,不啻为天下人开辟了一条生财之道,只见大家闻凤而动,蜂拥而告,搞得朝廷重臣人人自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告密者一多,那朝廷上急需的人才就是断案问狱的法官了。为了避免挂一漏万,武则天精心选用了一些执法必严的酷吏们来审讯被告之人,索元礼就是最先被她看中的人之一。
索元礼生性残忍,天生就是当酷吏的好材料。他在问案的时候,先把犯人的脑袋带上一个小铁笼,然后开始在四周钉入木楔。在这种情形下,犯人如果交代罪行稍微晚点,一不小心就会看见自己脑浆的颜色。所以说,这个铁笼子虽然比较简陋,但却是当时唐朝审讯效率最高的刑具。索元礼还擅长于追根究底,每次他审问一人,总能至少顺藤摸瓜出一百余名同谋,谁都逃脱不出他的法眼。这样时间一长,武则天也逐渐厌恶起这位铁面无私的法官来,索性胡乱找个理由把他也关到了监狱里。索元礼在监室里大喊冤枉,结果狱卒轻轻说了一句话,这位酷吏立马瘫软如泥,顿首认罪。那位狱卒说的话只有五个字:取公铁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