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简介:
颛顼[zhuān xū](生卒年月不详):本名乾荒,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又称黑帝或玄帝,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颛顼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之后主政。《列子・汤问》说法亦同:“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颛顼生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
颛顼即位后,为平息“九黎(lì)之乱”,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宗教改革。
涿鹿之战被黄帝征服的蚩尤“九黎(lì)”族,一部分人参加了黄炎部落联盟,成为直接融于华夏族的“黎民”;一部分人退回到南方江汉流域,建立了新的“三苗”部落联盟;另一部分被驱赶到西北边陲。蚩尤虽死,可是即便在已经融入到华夏之中的“九黎”人中,信奉巫教而废弃人事的习俗也没有改变,家家学巫术,事事用占卜,人们甚至不再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
其实“九黎”信巫是有原因的。上古时候的天地虽然被盘古分开,但距离比较近,而且还有“天梯”相通。这“天梯”就是某些神山和“建木”大树。比如西方的“登葆山”,是一群巫师们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中原华山、青水河的东面有“肇(zhào)山”,神人“柏子高”就从这里直达天庭,上下无阻;东海之外的天台山上,也有神仙“羽人”的登仙之台和登天之梯;还有后来被水神“共工”撞坏的昆仑“不周山”,山上有建木,也是天地来往之地。
这些“天梯”原为神人、巫师而设,人间有了冤苦之事,可以通过巫师、神人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诉;当然,天神也可以通过“天梯”,随随便便的就到大荒凡界来游山玩水,人与神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既然如此,人们当然指望巫师能从天界带回好运,这就是“九黎”敬“巫神”而不敬“天帝”的重要原因。
颛顼决定重新整顿天地秩序,命令自己两个孙子,把天地之间的通路截断。
颛顼的孙子一个叫“重(zhòng)”、一个叫“黎(lì)”。“黎”上古通“黧”,为黑色;“重”的本义是“人行千里”,转义为“双腿如同灌铅一般的沉,有下沉感、下坠感”。
“重”和“黎”都是“大力神”,运足了力气,“重”两手托天,“黎”双掌按地,吆喝一声,同时发力,托天的尽力往上举,按地的拼命向下压,于是天渐渐的往上升,地渐渐的向下沉,天地之间变为相隔十万里,遥不可及了,无论多高的山和大树,再也起不到“天梯”的作用。从此,凡人和神人不再混杂、相互干扰,天地间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次序,“九黎之乱”也得以平息。
之后,颛顼任命托天的“重”为“南正”官职,专门负责祭天,融洽上天神灵;任命按地的“黎”为“火正”官职,专门负责民政,抚慰大地万民。颛顼亲自洁净身心,祭祀鬼神,净心诚敬的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榜样。颛顼苦苦劝导百姓,遵循上天的自然规律来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止民间私自占卜、沟通天庭,进行巫术活动。
颛顼以黄帝之法管理天下,充分利用地力种植庄稼,驯化繁殖牲畜。为了不误农时,他还顺应自然,推算出春夏秋冬四时节令。颛顼的历法得到后代子孙的不断完善,到战国时期、颛顼后代“秦献公”时,才算最后完成了“颛顼历”。此历法原为“秦”一国使用,中华统一之后,直至汉初,全国还在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
颛顼制定礼义,教化万民,用各种制度来维护社会道德。他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规定兄妹不准通婚和男尊女卑。颛顼的时候,妇女在路上遇见男人必须先回避,不然就要拉到十字大街上示众。这不知是否为中国北方“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的历史原因?
颛顼乘龙游至四海,视察过许多地方。颛顼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n”。“交n”为今日越南,当时的大荒之地,远比今日华夏土地的范围要大得多。颛顼往西,到过昆仑神山下的“流沙”;往东,到过“蟠木”。“蟠木”在“汤谷”日出之地,是东海边上“度索”山中的一棵巨大的蟠桃树,弯曲环绕三千里。颛顼在视察过程中,看到了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所到之处,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凡是日月所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天下没有不归服的。
当然,也有不少是通过武力之后才归服的。
大荒之西,有一个水池,名叫“孟翼攻颛顼池”。肯定有一个叫“孟翼”的人,在这里与颛顼发生过战争。
另外,水神“共工”与颛顼的战争,打得惊天动地。共工惨败之后,让大荒自然界付出了巨额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