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国家刚刚形成时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

  据古文记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

  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

  完成这个任务。由于他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

  不但没有治住,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

  情况,看到解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

  举鲧的儿子禹。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

  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

  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

  因,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有人认为:「洪水泛滥是因为来势很猛,流不出去。」有人

  建议:

  「看样子,水是往低处流的。只要我们弄清楚地势的高低,顺着水流的方向,开挖

  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办了。」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启发,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

  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

  为「疏导」来根治水患。

  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等州。从此,一场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开了。

  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

  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

  的铁釽),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由于辛勤工作,他手上长满老

  茧,小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长期泡在水中,脚指甲也脱落了。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

  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好从家里传来婴儿哇哇的

  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

  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

  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又匆忙

  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在大禹领导下,广大群众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沿

  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他们又回过头来,继续疏通各地的支流沟洫,排

  除原野上的积水深潭,让它流入支流。从而制服了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

  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大禹的功绩,广大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

  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相传黄河上游的龙门山上的禹门口(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之间),为大禹所凿。龙

  门山口,口宽80步,河水由此而下,奔腾咆啸,声如巨雷。集中在龙门水下的大鲤鱼为

  急流所迫,随之而下,向下不断跳跃,即民间流传的吉祥之兆——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南5公里的黄河岸边的神柏峪,相传是大禹勘察水情、并在河

  边的柏树上拴马歇脚的地方。后人在此处河边修建了一座禹王庙,以示纪念。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下,人们还修建了大禹的陵墓——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

  伟绩。

  大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夏朝。我国的历史从此时起,进入了阶级社会,时

  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xiachaogushi/3963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