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典籍中的工人”系列应从此开篇。始谋未及,现补之。
咱们中国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
一说起来,
就自信满满。
关于我们伟大的炎黄二祖的
丰功伟绩和故事传说,
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并且不知从何说起。
我翻翻女儿正在读的少儿通俗历史读本《上下五千年》,第一章讲盘古开天地,第二章就是“炎黄和黄帝的传说”。我小时候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留有深刻印象,书中还有精彩的插图。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杀,那是涿鹿之战;黄帝还大战炎帝,炎帝落败,那是阪泉之战。经此两战,黄帝就成了中华共主,司马迁的《史记》就从《黄帝本纪》开篇了。对,我们很多人讲述炎黄二帝的故事,都以这两场战争为重点。
我试着问女儿,对《上下五千年》中的炎帝和黄帝,什么事迹印象最深?女儿回答:“尝百草啊;还有发明了很多东西。”得,我认为女儿的回答比我小时候的认识水平要高。
如何说炎黄,就从我女儿的回答说起。
炎帝有八大发明功绩
先说炎帝。
炎帝号神农(或神农氏),“神农”之号比“炎帝”的知名度要大很多。因为是神农,所以炎帝就是中国农业的发明者,硬是从百草中区别出可以吃的五谷种类;他的另一项广为人知的功绩就是鉴定出哪些草可以作为药来治病,他也就成了中国医药的发明者。这两样功绩,都是他遍尝百草的结果。
神农尝百草知草药的书面传说,首出《淮南子·修务篇》:“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他是以随时准备献身的精神从事这项救命事业的,他终于成为医药专家。湖北神农架就因神农尝百草而得名。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也正是专为纪念神农的贡献而这样取名的。
神农与农业的关系,综合各种典籍亦实亦神的记载,神农生而牛首人身,三岁便知稼穑;某一年,天雨粟,他便耕而种之,也教民耕种;因为耕种,他还革新了农作方式,发明了新式翻土农具耒耜,以及用于开荒锄草的鉏耨(chúnòu),于是变刀耕火种为深耕易耨,于是粮食增产,土地面积还扩大了。
耒耜相当于现在的铁锨(锹),“耒”字是把柄的象形,“耜”则是入土的主体部分,后来发明了犁,它就相当于犁铧部分。“耒”成了一切表意农耕的文字的偏旁,耒耜实在是农具之母,农业之LOGO。湖南南部有耒阳市,其得名因境内有河流名耒水,但耒水得名却与炎帝在岸边发明了耒耜有关。耒水岸边还有耒山,都是后人为纪念炎帝神农而这样叫的。
至于鉏耨,则是指鉏和耨两种农具。“鉏”大约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镢头,用于开荒挖地十分给力,是宜于“男将”干的重活;“耨”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锄头,用于锄草,不需要大力,更需要技巧,在庄稼苗的间隙里斩草且除根而不伤及庄稼,这是宜于妇女使用的农具。
神农的活动半径是很大的。今天在耒阳发明了耒耜,明天又在神农架采草药,后天脚一迈,又回到了他在湖北随县的老家。
神农又号烈山氏(或厉山氏、列山氏;烈、列、厉同音通用)。“烈山”就是放火烧山的意思。放火烧山,也是为了垦荒,即所谓“火种”。湖北随州随县有厉山镇,就是炎帝神农故里了,当地修建了占地171.3公顷的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今年夏天休年假回湖北,先到神农架的神农顶看了看神农塑像,又到随县看神农故里。那是把一座山都辟为以寻根谒祖为主题的景区了。进入,上山,见沿路石碑,都刻着神农的功绩。山顶的谒祖广场,树有八根高9.9米,直径1.27米的优质花岗岩石柱,其上都雕刻着神农的功绩图画。八根石柱,自然是八大功绩。分别是:
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遍尝百草,发明医药
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治麻为布,制作衣裳
作陶为器,冶制斤斧
日中为市,首辟市场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原来神农的发明创造有这么多,真是发明狂。工具类,除了耒耜,他还发明了斤斧,这可是工具的工具;器具类,则陶器,解决贮藏问题,为农业留下种子和收获;生活类,则房屋和衣裳,使人类告别类猿的生存;还发明了弓矢这种先进的狩猎工具——对,是打猎用的,而不是打仗的武器;为了使人民劳逸结合,神农还研制出了琴这种乐器,这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发明;而最有意思的是,供大家交易的市场也是他首倡的。
我查了查书,以上八大功绩分别出自十部典籍的记载。比如“始作耒耜”和“日中为市”就出自《周易·系辞下》。“系辞”是这样描述“日中为市”的: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我又查了查书和地图,发现炎帝故里远不止湖北随县一处,还有陕西宝鸡、河南商丘柘城、山西高平、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一共六处。看来他是经常搬家的,或者说,南北东西各处的人民都需要他去指导生产和启迪发明。
黄帝和炎帝的发明竞赛
和炎帝一样,黄帝也是发明狂。长大了,兴趣变了。虽然黄帝堪称史上第一个军事家,但我现在说黄帝,重点也是其制作和发明创造。
一、房屋;
二、衣裳;
三、车船;
四、兵器(弓矢);
五、阵法;
六、音乐(发明了包括琴在内的很多乐器);
七、器具(陶器);
八、井田。
以上八项,其中房屋、衣裳等五项都和炎帝的发明重复。这不奇怪,从时间上看,黄帝时代在炎帝时代之后,自能把属于炎帝时代草创的发明进一步完善。这是传承和创新。车船也是黄帝的发明,然而后人还认奚仲为车祖,并记“巧倕作舟”。这也不矛盾。这可以看做黄帝是第一代车船发明家。他发明的车,还很简陋,车轮还是实心的,到了奚仲手上,才有了领先于全世界的空心车轮的木马车。黄帝发明的船,应该只是那种原始的独木舟。虽然原始,虽然简陋,却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给予其伟大的评价。《周易·系辞》的作者(相传是孔子)就高度评价黄帝发明船的意义: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音乐方面,黄帝不仅发明了各类乐器,还发明了乐律。
与神农比较,黄帝发明的弓矢就是兵器了,其威力也比神农专供打猎的弓矢要厉害得多。黄帝还发明了阵法,这是关于战争本身的技术,即战术。而在这里我更感兴趣的是,因为战争的驱动,传说黄帝还发明了指南车,凭此才在大雾弥漫中打败了蚩尤。此外他还发明了战鼓。
黄帝发明了井田则是物质而兼制度的创造。此类创造自然只有到了黄帝的“新时代”才有可能。
即使应由神农独享的农业专利权,司马迁也记载称:“(黄帝)治五气,艺五种”,这也是在神农的农业基础了进一步改良和扩大了种植对象吧。司马迁的《黄帝本纪》,只写到这一项生产方面的贡献。黄帝仿佛处处要和炎帝竞赛似的,对于炎帝在医药方面的独创,黄帝也不甘示弱,也钻研治病救人的技术,并以医胜之,所以,约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我国最早的医书就名之为《黄帝内经》了。
黄帝不是一个人在发明。他的时代,几乎人人都是发明狂。当然,那些千古流传的的发明家,都是黄帝的臣子或他身边的人。
他身边的人,最亲的是他的正妃嫘祖。大家不陌生,正是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并用蚕丝织出了衣裳。自家人好说话,发明衣裳就也被认为是黄帝的功绩。
嫘祖之外,黄帝的臣子尹寿还发明了铜镜。这是黄帝时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的明证。镜子不是小玩艺,这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开始。
嫘祖之外,还有仓颉,他发明了文字。仓颉之外,还有隶首发明算术,容成发明历法,大挠发明甲子等,都是伟大的非物质类科学发明。
黄帝的故里在今河南新郑,但也“迁徙往来无常处”,崩,葬桥山,即今陕西黄陵。
他们都因发明而成“帝”
综合种种亦神亦实的记载,再根据各历史学家和神话学家的研究,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早期时间上有先后的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在西,后来又发展到南;黄帝在东,后来统一了两个部落。炎黄二帝,并称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在此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他们也都是中华技术之祖。
而蚩尤也是不可忽视的。蚩尤居北,是又一个部落的首领。在我们的历史描述中,为了突出黄帝的正统性,就把蚩尤给妖魔化了。蚩尤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还特别被苗民族崇为远祖。蚩尤也有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铜制兵器,所以黄帝战蚩尤,刚开始是屡战屡败的。蚩尤与铜兵器的缘源,说明青铜冶炼技术最初是由蚩尤部落学会的。相传蚩尤还有一项叫人意想不到的发明,那就是牛耕!
炎帝、黄帝和蚩尤,都是发明家。三人相比,炎帝最可亲。他生而牛首,说明他的部落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部落很可能派人到蚩尤部学习了牛耕技术,牛后来就成为中华农耕的主力了。炎帝可亲,不事战伐,唯务民生发明。从湖北神农架到随县,我看到炎帝神农的塑像,都突出了其慈和可亲的神态。
最后需要说明,关于远古的发明,应该是人民都有贡献,正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说:“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有预焉。”(《长兴集·上欧阳参政书》)。此说信然,但无疑如炎、黄等更聪明的“圣人”,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确有更重要的发明直接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必须带头做工,且须是能工巧匠,有创造发明,方得成为领导。因发明成为领导,成为领导之后,更须领导发明,于是乎发明更加进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