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
华夏族的姓氏文化至今保留着封建性质,显示这种传统极其强大。正如《左传》所概括的封建三要素“赐姓、胙土、命氏”。姓氏与封建在上古时代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说得姓是一件大事,姓氏变迁更是历史政治变迁的活化石。
◎赐姓就是原始封邦,说明华夏封建最早始于轩辕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和《国语》有一些记载提示了封建可能起源更早。最早即轩辕黄帝二十五子中的14人分别得到赐姓。这历来被认为是华夏人姓氏的最初源头。在此之前,按照考古学家的说法仅有族徽,如邹衡先生认为铜器上非常常见的的符号文字“亚若”即为黄帝天族族徽。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亚若拓片
黄帝赐姓并非简单的取名行为,很可能是严肃的政治行为,即封国/封邦。因为二十五子之中仅有十四人得姓,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根据《国语》一些关于姓的记载,可以推测,黄帝的赐姓就是原始封建:
《国语·周语》:……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
《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国语·楚语》:……对曰:‘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
△石峁古城
命姓,是为了受祀,而祀就是社稷,这是古代的通识。所以,我们日常说的“百姓”,实际上都是分封的贵族。而华夏人的封建可以上溯至轩辕黄帝,这才是姓氏文化的真正源头。至于水名、地名为号,那只是具体的命名规则。(另,《国语》一书力求如实记载史上的真实言辞,随着语言学家的深入研究。其史料价值得到了广泛承认)。
黄帝的赐姓分封都是在自己儿子之中挑选的,因此血统得到了保证。但在史记和国语接下来的记载中,却发现情形为之一变。大禹给自己别姓为姒,又给周人祖先后稷赐姓为姬、殷商祖先契赐姓为子。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陶寺遗址
这个举动非常重要,因为后稷、契这两个人的诞生是有神话的。后稷是其母姜原踩踏巨人脚印而生的,契是其母简狄吞鸟蛋而生的。这就说明,夏禹的赐姓,已经扩大到黄帝家族谱系之外。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百姓以平。
△三星堆文物
后稷、契都是虞夏之际的著名辅政大臣,这些辅政大臣一共有22人之多,除了后稷、契之外,还有皋陶、伯夷、夔、龙、倕、益、彭祖及“十二牧”。
这些人有没有得到赐姓没有明确记载,但其后世子孙往往说得到了受姓。实际上,无论是早期的《世本·氏族》还是后世的《元和姓纂》、《通志·氏族》,都已经说不清楚了。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测:除了后稷、契之外,还有一些大臣得到了赐姓,如皋陶或伯益受姓为嬴。这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应着夏朝建立这一重大事件。
△三星堆文物
◎姓氏起源混乱,是因为还有另一个版本的黄帝世系
黄帝赐姓十四人、凡十二姓,分别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殷。这是《国语·晋语》的记载。但这与后世流传的上古八大姓并不一致。最著名的大姓如姜、妫、姚都不在其中。而按照各种典籍记载,这些姓竟然也是追溯到黄帝的(除了姜)。这就非常令人费解了。
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姞、姚(版本一);姬、姜、姒、姚、嬴、妘、妫、妊(版本二)。
△良渚古城示意图
这是因为后世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黄帝世系,这个世系出自东夷淮夷系统,最早文献是《世本》,其主要的一个始祖人物是少昊金天氏。
东夷系统的少昊金天氏也被记载为黄帝嫡亲,同时又衍生出周人、殷人均为黄帝直系后裔。但很明显,这与东夷各族的玄鸟神话有所冲突,也与周人祖先后稷的神话产生矛盾。司马迁可能很早就发现了混乱,因此才说:
《史记·五帝本纪》:……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三星堆文物
儒者为何不愿意流传上古的帝系姓呢?因为如上文分析,禹启父子二人的赐姓已经超出了家族谱系,对诸多舜帝留下的大臣、方伯给予了赐姓。其中原因可能与称帝家天下有关,禹启父子为实施帝制而拉拢了黄帝家族之外的势力,如羌人、周人、殷人、淮夷,都给了赐姓。
这些族群也是华夏族,但不属于黄帝家族。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将姓氏归于同一个家族谱系,上古华夏族又不是只有一两个家族。(完)
△炎黄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