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传统科学技术概述

>   在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天文学的地位是相当突出的,因为人们从天体的变化过程中,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中,感受到了四季的替代,而且种种变化是周而复 始的,遵循了一定的规律,于是将天人格化,他们将天命的变化与人事的变迁联系起来,就专门设立部门观察天体,记录天象,并且为适应农业生产制订历法。
  传说夏的天文台叫清台,商的天文台叫神台,周的天文台叫灵台。这些天文台既是观测天象的机构,也是祭祀日月上天的场所,一般都设置在平坦的开阔地带,高于其他建筑物。
   通过天象的观测,中国人创立了历法,夏代用天干纪日,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周而复始地记日,十天一个周期,于是就有了“旬”的概 念,商代在夏历的基础上使用了干支纪日法,把天干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结合,60天一个循环。
   而且通过甲骨材料,学者发现商代有了初步完备的阴阳合历,就是年采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采用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两者之间的时间差距用 大小月来调整朔望,设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阴阳合历的制度,中国一直沿用了好几千年,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历日制度体系,因此中国的历法虽然称 之为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
  周代的历法在商代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已经发明了圭表测影的方法,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周代还用十二地支来记时,与一年十二个月相对应,把一天分为了12个时辰,这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通用的计时方法。
   的历法更为成熟,采用的古四分历,将一回归年的时间定为365又1/4日,一朔望月的时间为29又499/940日,19年中设7个闰月,这些 数据在当时的世界天文学上是很先进的,回归年的长度只比真值多11分钟,中国后世的历法都是在古分历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修正、改进的。中国的历法与农业生产 还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能准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历法中又将一年平均分为24节气,24节气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指导性极强,因此中国的历法又被称为农历。
  在天象的观测中,先秦记录了很多天象的变化情况,甲骨片和文献材料中有多次的日食记录、月食记录和慧星记录,还有世界上最早的超新星的记录。
   为了更好地观测天象,当时人们开始将天空的恒星背景划分为若干个特定的部分,建立一个统一的坐标体系,以此确定日月五星和许多天象发生的位置根据,春秋 时期,将天空划为28个区域的二十八宿体系成熟,二十八宿的名称为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 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每一宿中取一颗星作为这个宿的度量标志,称为该宿的距星,这样就建立了描述某一天像发生位置较为准确的参考系统。
   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样,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防治洪水和开挖沟洫、建筑城市和宫殿、测量土地等等,中国也创立了自成体系的 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的计数法为十进制,当时计量的基本单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计算的工具叫算筹,就是用于计算的小圆棍用算筹计算就叫做筹算,筹算的加减法,就是将位值对齐,自左而右,由高位算起,乘法就利用九九歌诀,因此加减乘除 的四则运算在先秦时期已经成熟。
  在先秦的科学技术中,墨子的《墨经》有其独到之处,该书中提到了许多光学与力学的内容,《墨经》中记 载有中国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在一间小屋向着阳光的一面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的照射下,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回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影,对 于此,《墨经》的解释是:由于光穿过小孔时是直线进行的,人的头部遮住上面来的光线,因而影在下方,而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来的光线,因而成影在上面,这样 既明确地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又科学地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墨经》还对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的成像问题都作了系统地研究和 探讨,指出,凹面镜球心之外,物体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比原物小,在球心之内,则成正像,比原物大,凸面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比原物小,而平面镜所成的像 与原物一样大,但互为倒置,这些阐述与近代光学理论相对照,除了没有说明焦点和球心的区别外,其他内容是一致的。在力学上,《墨经》给出了力的定义,力就 是人体所具有的使物体运动的手段,并从力的平衡中,得到了杠杆原理,即力×力臂=重×重臂。此外,《墨经》还直观地描述了浮力现象和机械运动,对空间、时 间、位置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自从西周的巫、医分流后,专业的医生便生产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的医学传统基本形成,理论 经典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提出人体健康的根本在于阴阳调和,保持平衡,人的疾病来自于阴阳的失调,治病就是通过各种方法 调和阴阳,《黄帝内经》最重要的特色是对人体有整体的观点,治病是治本为原则,综合治理,并关注外部环境对病人的影响,如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地理水土、 社会生活等等。
  先秦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在诊断上,他采取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这种方法成为中医学的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在治疗上,扁鹊采用了砭石(一种用于放血疗法的工具)、针灸、按摩、汤液、熨贴、手术、吹耳、导引等各种方法综合治疗。后人尊他为“医学祖师”。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heSpringandAutumn/1896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