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成功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尉缭子·兵教下篇》

  这句话,是源自于先秦时期的一本兵书里,这本书的全名叫做《尉缭子·吴子》。相传,此书是先秦一代军神吴起所写,而或许常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国军事史上,此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孙子兵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由此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此书的历史地位,而笔者所要说的重点,就在于这句话中所提到的“战国”二字。

  何谓战国?在历史上,我们一般将春秋与战国合称为东周时期,那是因为,在宏观意义上,春秋与战国都是乱世,都是周王室衰微之时,可如果真的是一样的,那我们为何又将其分成春秋与战国来区别看待呢?而作为当时之人,也就是上述所提到的那本兵书的作者吴起,又为何将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之为战国呢?其实,吴起的那句话,已经很明白的说明了什么是战国?这么说吧,如果说春秋时期,人们所最追求的和所坚持的,还是道义,是荣誉的话,那么战国时期,就如吴起所说的,国与国之间,则是以互相征伐,互相争夺利益为自身的追求,或许,更直白的讲,春秋时期的战争,就如同贵族之间的游戏,即使是大胜,也很少会发生大规模的屠杀事件,更不要说是发动灭国之战了,正如史书中所记载的“未有杀人累万者”,甚至就连战争时间,在春秋时期都是很少有超过十天的;然而,一旦进入了战国时期,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战争的惨烈程度,还是战争的时间跨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在这样的危机影响之下,一个只属于战国时期的特色事物便悄然的走入了列国之中,事实上,也正是在这个事物的催化之下,华夏大地由此便彻底进入了一个大争之世,列国相战,群雄逐鹿,胜者王,败者寇,没有道义,只有存亡,这便是战国。

  而这个事物,历史上则称其为变法,亦称变革,何谓变革?为何要变革?一句话,变得更强,强到可以征服所有的国家。

  公元前445年,晋国诸侯魏文侯继位,成为执掌魏族的掌控者。而此时的晋国,虽然其国家形态依然存在,然而,自从魏韩赵三家击败知伯之后,晋国之地,便已尽被三家所分,魏韩赵虽在名义上还未被列为诸侯,然,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三个独立的王国,此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而也就是魏文侯继位不久,遂任用李悝开展变法,在魏国首先举起了改革大旗,于是,率先变法的魏国,遂迅速崛起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第一个超级大国,在军事上,其麾下的魏武卒在一度上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军队,西攻秦国,东败齐国,南压楚国;在经济上,魏都安邑,富甲天下;在人才争夺上,列国士子更是以进入魏国从政为荣,真可谓一时之盛啊。

  在其后,其余诸国更是不甘其后,也都相继开始了各自的变法运动,遂有楚国吴起变法、齐威王邹忌改革、秦国商鞅变法、赵国武灵王变革、韩国申不害变法等等,总之就是四个字,变法图强。

  而在这其中,笔者要着重介绍的便是商鞅变法,事实上,列国变法算是互有侧重点,但是,为何却独有秦国变法得以持久,得以最为成功,不得不说,这和秦国所遭遇的特殊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

  秦国苦,秦国乱,或许在那个时代,没有哪个国家的苦难真正比的上秦国,连续遭遇数代的内乱,不仅将曾经那个称霸西戎的西部强国的元气彻底损耗殆尽,而且,秦人故土河西之地也尽被魏国所占,内外交困下的秦国,更是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一度有亡国之患。

  公元前385年,流浪在外长达29年的公子连在秦国贵族的帮助下,重新回到秦国成为了君主,史称秦献公。由此,这个又弱又穷的秦国,便一步一步开始了其传奇的崛起之路。

  成为秦国新君之后的秦献公,自知要想解决秦国危机,就必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秦国休想崛起。而废弃人殉制度,便是秦献公改革的第一步;同时,深知秦国弊政的献公,很清楚,秦国之衰,首在奴隶贸易之盛,更在于奴隶主干涉朝政的陋习,于是,迁都栎阳,彻底废弃奴隶主所聚集的旧都雍城,以摆脱奴隶主贵族对其的束缚,成为了秦献公改革的第二步;而后的改革,便相继放缓,但总之就是一句话,秦献公要做的就是,尽量缓和自耕农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休养生息的作用。

  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史记·秦本纪》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heSpringandAutumn/2046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