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现仅存一卷: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它同《孙子兵法》一样,丰富了古代军事理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人物生平
弃儒学兵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吴起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
侍奉鲁君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 。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经人劝说,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大破秦军
前409年,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 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 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 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 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 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 并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为抵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吴城(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
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 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
吴起变法
• 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 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 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 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 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
• 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 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惨遭杀害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吴起的故事
见魏文侯
吴起穿着儒服拿着自己所写的兵书到魏国。。魏文侯说:“我对战争没有兴趣,”吴起说:“您为什么要言不由衷呢?现在您一年到头杀兽剥皮,在皮革上涂以红漆,给以色彩,烫上犀牛和大象的图案。如果用来做衣服冬天不保暖,夏天不凉快。魏国的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您用皮革把战车包起来,不漏丝毫痕迹。若是乘坐这种车子去打猎既不华丽也不舒服。如果说您想把这些战车用于作战,却又不寻求会使用的人。这就好象孵雏的母鸡去和野猫搏斗,吃奶的小狗去进犯老底,虽有战斗的决心,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死亡。从前承桑氏的国君,只许文德,废驰武备,因而亡国。有扈氏的国君仗着兵多,恃勇好战,[不修文德,]也丧失了国家。贤明的君主有鉴于此,必须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所以,面对敌人而不敢进战,这说不上是义;看着阵亡将士的尸体而悲伤,这说不上是仁。
于是文侯亲自设席,夫人捧酒,宴请吴起于祖庙,任命他为大将,主持西河防务。后来,吴起与各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其余十二次也来分胜负。魏国向四面扩张领土达千里,都是吴起的功绩!
谏魏武侯
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吴起回答说:“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魏武侯问:“如何行事谨慎?”吴起说:“君主必须端正自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使自己的心智聪明。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士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求,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一定要宅心仁厚,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患,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这都是《春秋》中的嘱托,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有一次,魏武侯到西河守吴起的驻地视察,两人在西河(即今陕西省与山西省省界段黄河)泛舟。魏武候感叹:“这就是魏国的宝贝啊。”吴起不以为然的说:“从前三苗氏东有洞庭湖,西有彭蠡湖,却被大禹所灭。夏桀东有济水、黄河,西有太华山,南有伊厥山,北有羊肠山,最后却被汤放逐。殷商东有孟门山、西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南有黄河,却被周武王所诛杀。由此可见,江山的稳固不在于山河有多壮丽,而在于国君是否可以实行德政。如果国君昏聩,恐怕连这条船上的人都会成为您的敌人(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吴起攻亭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
吴起守信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里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吃。”这人到黄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吃饭,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吴起休妻
吴起让他妻子织一条丝带,结果长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吴起让她去改一下,他妻子答应了。等到织好了又量了量,还是不符合吴起的要求。吴起非常生气,他妻子回答说:“我开始织的时候就把线定好了,不能再改了。”吴起于是休掉了妻子。吴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她哥哥说:“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为大国建立功业。他的法令必须先要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下去,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吴起妻子的弟弟后来被卫国国君重用,想凭着自己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其姐复婚。吴起没有答应,反而离开了卫国。
另一种说法:吴起把织好的丝带拿给他妻子看后让她织条一模一样的,等到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新织的那条特别好。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那条一样。这条织得特别好,是什么原因?”他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织的更好。”吴起说:“这不是我的吩咐。”于是让妻子穿好衣服,把她休回了娘家。她的父亲前去求情,吴起说:“我在家从来不说空话。”
人物评价
• 临武君: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上者,变轴攻夺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
• 范雎: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 蔡泽: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 韩非: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 尉缭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 《吴子·图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 司马迁:①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②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 班固: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②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 曹操: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 曹丕: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 司马贞:吴起相魏,西河称贤;惨礉事楚,死后留权。
• 张说:光乘积学而善谋,求之古人,吴起、韩信敌也。
• 白居易: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 唐彦谦: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 《旧唐书》: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
• 《幼学琼林》: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 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 张预:孙子曰:“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起与士分劳苦。又曰:“辅周则国必强。”起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是也。
• 徐钧: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
• 于石: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 陈元靓: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 李贽: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伯。
• 黄道周:吴子忍人,怒诛笑谤。母死不归,杀妻求将。曾子薄之,鲁君疑放。然而用兵,穰苴不让。甘苦与同,士卒乐仗。守魏西河,秦畏东向。在德一言,圣贤度量。魏人忌之,去为楚相。北并南平,功在人上。惜犯贵宗,终令身丧。
• 丁耀亢:吴起,名将也。在德不在险之一言,亦似闻道者欤?急功名而杀其妻,何残贼乎!
• 黄彭年:同甘苦,问疾病,卒伍和睦,上下一心,宽也,吴起近之。
• 郭沫若: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
个人作品
《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吴起著有《吴起》48篇。《隋书.卷三十四》记载有《吴起兵法》一卷,由三国时魏国著名谋士贾诩作注[4] 。作于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当中没有记载《吴起兵法》,当时的原本可能已经失传。元代脱脱修撰《宋史.艺文志》中记载有《吴子》三卷[5] 。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应该是后人所补缀。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这些篇目。
军事思想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 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吴起于第八十五回《乐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中登场。在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中,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娶田氏之女为妻。齐国国相田和与田忌、段朋率军攻打鲁国,吴起杀妻取得将位后到达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两军对峙时,田和派部下张丑前往吴起营中打探情报,吴起隐藏军中精兵,故意向张丑展示军中老弱病残,并款待张丑说无意与齐国作战,只想求和,让他麻痹大意。张丑回营时,吴起暗中调兵遣将尾随其后,偷袭齐军主营,齐军大败。田和随后命张丑带美女二人、黄金千镒贿赂吴起,又暗地散布吴起受贿通齐的事情。鲁穆公得知后罢免吴起的官职准备治他的罪,吴起逃奔魏国,居住于翟璜的家里,经翟璜推荐后担任西河郡守。秦惠公死后,吴起趁秦国君位动荡之机夺取河西五城。其余描述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起为生平的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
影视形象
1999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张山饰演吴起。
戏剧形象
吴起出现在京剧名段《湘江会》、《战春秋》中。
后世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燕王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乐毅、白起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起亦位列其中。
后世纪念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
起台镇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