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霸主之郑国的兴起
春秋那些霸主之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的诸侯国。郑国的第三任君主郑庄公,雄才大略,一代枭雄,使郑国称霸中原,“天下诸侯,莫非郑党”。郑国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郑国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郑国是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
在东周的诸侯国里,郑国不是成立最久的相反是刚成立的,第一任国君郑桓公是周幽王的叔叔,除了是郑国国君外同时还兼任的司徒,也是位高权重。郑国开始的封地在陕西,距离镐京不远,后来发现周幽王在位之后,国家内忧外患困难重重,担心哪天完了,自己也跟着陪葬了,所以想给自己找个后路,打算带领自己人移民。去哪呢,总要找个人商量下,找到了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的太史伯,这都是他份内的工作,问问太史伯迁移到哪里好一些,太史伯说你迁到郑州去吧,那边你有两个邻居国君比较贪财,又趋炎附势,你现在是周朝的司徒,然后在给他们送些钱财,就可以把国家迁移到那里去了。郑桓公就听了他的建议把国家迁过去了,结果没多久果然周朝发生大事了,申国带领犬戎进攻周幽王,结果攻破镐京,周幽王和郑桓公在逃跑的路上被杀了。就这样郑国的第一任国君就这样结束了,他给自己的后代找了个好地方,好歹后人有几年安稳日子过了。
第二任是郑武公,听名字就知道属于开疆扩土的一代王侯,由于老爹因公殉职所以理所应当的由儿子郑武公继承了的位置,加上郑武公联合其他秦,晋,卫,申击退犬戎,保护周平迁立下大功,所以又赏赐了很多土地,在朝廷也升了职授封卿士相当于总理级别的职位了。在任期间还灭了周围三个小的诸侯国。这样在郑武公的手里郑国不仅在新地方站稳了脚跟,还扩大了领土,这样郑国的先天条件已经搞好了。郑武公在位二十七年,除了开疆扩土之外,还生了个好儿子,给郑国留下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郑庄公。郑国就是在郑庄公手里达到了极盛。毛主席有句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其实比这更难的事,自己一辈子牛不是真的牛,真正的牛人是不光自己牛继承人也牛。对一个国家来说连续性很重要,从零到一百很难,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从一百到零很简单,一个人就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打江山难,守江上更难。太多的国家兴衰是一个人的兴衰,人亡霸灭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早点让扶苏回来继位可能就没有以后的大汉江上了,的隋文帝换个继承人哪怕差一点也不至于二世而亡。但是有个好的继承人,国家就能一步步的越来越强大,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
春秋那些霸主之郑国的兴起
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了申候的女儿姜,也就是武姜。四年后的公元前757年,郑武公第一个孩子就要出生了,一般大出生都有很多的吉兆,可偏偏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就遇到了难产,保大保小,电视看多了古人遇到难产问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据说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是先出的脚,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可以想象当妈的受了多少苦,按道理这么不容易生下的孩子应该很疼爱才对,估计郑武公关键时刻保小了,给媳妇留下阴影,因为是难产先出的脚所以起名叫寤生.(还有一种解释说寤生是睡觉中出生的,这个有点不大符合常识,第一次生孩子的女人都害怕疼,为啥呢因为生孩子确实疼,既然会疼,又怎么可能会是在睡觉中,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就生出来呢。所以应该还是难产,脚先出)过了两年老二叔段也出生了。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给自己带来厄运的老大。这下老二出生老大的地位更是直线下降,武姜一心想着让二儿子继位。这当妈的也实在是太偏心了。还好当爹的不糊涂,坚持让大儿子寤生做太子,等自己一命呜呼的时候让寤生继位,就是郑国的第三位国君郑庄公。这一年郑庄公才十四岁。
继位第一件大事就是当妈的找他给自己的弟弟一块封地。一块比自己管辖的都要大的封地,这种情况即使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也慢慢会助长起来的。不管是的七国之乱还是的八王之乱,都是这样助长起来的。即使在那个时代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晋国的曲沃代翼就是这样的,周天子的权威下降也是这个道理。但是遇到高手这些都不是事,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可以让形势逆转的人,明明是处于劣势确能转危为安,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真正有实力的人。
所以他大臣劝解他的时候他只是说是母亲的吩咐不能不遵从在没有其他的了。所以庄公继位当年就把他弟弟封到了京城号称太叔,这个京城不是首都,是个城市的名字,是当年郑武公的时候建设的,在郑国属于一线城市,郑庄公在的国都也就是个二线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母亲的鼓励下野心也是越来越大,开始扩军备战,要地要粮,庄公是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的下面的兄弟都不服气都要帮老大去出气教训下太叔了,庄公也只是说别着急,让他做。感觉有点故意纵容的味道。可见是成竹在胸,能有这份自信和霸气的人,决定不会是简单的角色的。给到公元前722年的时候,太叔的统治区域已经大于庄公的地盘了,是郑国实际的老大了已经。这一年郑庄公35岁,太叔32岁,都是年富力强,热血充沛的时候。这一年当妈的给小儿子送了一份信,儿啊准备好你就开始吧,我在宫里做内应。外面打仗里面太后做内应,这怎么看也是志在必得不可能输的。要不说庄公厉害呢,一举兵就输了,当地的老百姓都不支持,你说这人缘混的有多差。没办法哥哥派兵打来了跑吧,逃到哪里,哪里的百姓要见过式的跑,从这就能知道刘皇叔为什么能得天下,皇叔走百姓跟着走。最办法最后只能跑路去了共国。造反这是算是解决了,不过最伤心的应该还是郑庄公了,你说同样一个妈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所以庄公很生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见面。
能把内乱解决好的君主,都不是一般人,何况还是对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看下汉朝的七国之乱就知道,有名的汉景帝为了和谈不惜杀掉晁错,因为不敢打。西晋就不用说了八王之乱中央失败,连国家都没了。的建文帝更失败,全国之力都没打到一个藩王。单从这一点来说,郑庄公如果是皇帝的话,地位就不会很低的,所以才能成就郑国的霸业,让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盛起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