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历史上真正的爱国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幅员广阔,人杰地灵,曾涌现出许许多多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比如我们现在说起爱国诗人,屈原就当首屈一指。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算得上是楚国王室的贵族后裔,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屈原的变革内政和联齐抗秦主张,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因此,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计阻止屈原的主张,甚至不惜排挤毁谤,令屈原先后两次被流放。

屈原深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于是提笔写下了《离骚》、《天问》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顷襄王与贵族大臣们逃难。屈原极度苦闷、悲愤交加,毅然怀抱石头纵身跳进汨罗江,以身殉国,以死明志。

屈原之死,令无数后人为之握腕叹息,便把屈原投江自尽的这一天(农历五月五日)设为端午节,以此纪念屈原的爱国之情。

不过,学术界大都认为,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把端午节说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值得商榷。更有甚者,有人甚至怀疑,楚国历史上是否真有屈原这么一号人物,如民国学者胡适等。另外,在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里,对屈原只字未提,难免也令人产生疑惑。

屈原其人,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且不去谈他。我们今天要说得这位,则是楚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真正爱国者。

此人叫申包胥

申包胥是楚厉王的后代,故又称王孙包胥,楚平王、楚昭王时期任楚国大夫。

楚平王时期,楚平王听信奸佞小人费无忌谗言,夺走儿媳妇,废掉太子建,残害伍子胥的父兄伍奢和伍尚。伍子胥因此逃到吴国,立志要为父兄报仇雪恨。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对楚国的了解,倾己所能辅佐吴王阖闾,令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蚕食楚国的领土,削弱楚国的国力。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联合唐、蔡两国,带着从楚国逃来的伍子胥和伯嚭,讨伐楚国。结果楚国大败,吴军攻入楚都郢,楚昭王被迫出逃。

此时,杀害伍子胥父兄的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伍子胥还是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鞭打楚平王的尸体。

申包胥原本是伍子胥的好友,伍子胥逃到吴国,发誓要灭掉楚国,申包胥则说:“勉之!子能复(覆)之,我必能兴之。”

等到伍子胥随吴王阖闾攻入楚国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一方面派人大义凛然地责备伍子胥,另一方面亲自前往秦国,请求秦国出兵救援楚国。

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哀公秦哀公虽然是楚昭王的舅父,但从秦国自身利益考虑,并不准备出兵帮助外甥楚昭王。

得不到秦兵救援,申包胥便在秦国宫城外嚎啕大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这段历史,史称"哭秦庭"。

秦哀公于是亲赋《无衣》,派大夫子满、子虎发战车五百乘救楚,并打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

吴王阖庐之弟夫概看到吴军被秦兵打败,而吴王阖闾又留在楚国不归,就跑回吴国自立为吴王。吴王阖庐闻知后,只得领兵回吴攻打夫概,清除内乱。楚昭王这才得以返回郢都。

复国后,楚昭王准备封赏复国有功的申包胥,但申包胥坚持不受,带着一家老小退入山中隐居。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heSpringandAutumn/4668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