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的故事――香门第气自华,才貌双全封婕妤

画家顾恺之在《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与汉成帝同乘驾舆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慎言善行,作为妃嫔的典范描画得淋漓尽致。梁代学者钟嵘在《诗品》中评论的唯一女诗人就是班婕妤:“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而清朝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对班婕妤则更是向往有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那么,班婕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为何令文艺名家纷纷写文盛赞?不妨随作者一同去探个究竟。
  书香门第气自华,才貌双全封婕妤
  首先,班婕妤的出身几乎比还好。李清照的父亲是一位进士,而班婕妤一家却均是名人。据史料称,秦灭六国后,班婕妤的先祖从楚地迁到山西北部,后定居在楼烦(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梵王寺一带),以游猎为业。从班婕妤的曾祖父班长开始,便世代为官,成为当时地方显赫的名门望族。到了班婕妤的父亲班况,官就做到了左曹越骑校尉(军队里的骑军指挥官,俸禄2000石,相当于装甲部队的司令)。班婕妤的兄弟也均有官职。后来,班婕妤的侄儿班嗣、班彪和侄孙班固、、侄孙女班昭更是活跃在东汉上层的著名学者和高官。这样显赫的家庭,的确令一般文人羡慕不已。班婕妤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由于家庭环境好,班婕妤不愁吃不愁穿,又因为其母亲漂亮,遗传因素好,她的相貌从小就格外俊美,她还特别聪明伶俐,勤学多才,尤喜诗文。长到17岁时,班婕妤已是亭亭玉立,艳美有加,名闻四方了。
  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汉成帝刘骜即位,聪明漂亮、才华横溢的班婕妤很快脱颖而出,被选入皇宫。刚开始,她仅为少使(下等女官),但不久之后,就受到汉成帝的宠爱,被赐封为“婕妤”,让其居住于后宫第三区增成舍宫。这个婕妤到底是个什么职位呢?她是后宫妃嫔的一种级别。据史料记载,从周王朝开始,国王就可以合法拥有一百多位妻子,为了便于后宫管理,就把她们编成不同等级,时共有五级:第一级:“王后”,一人,地位跟国王相等。第二级:“夫人”三人,陪伴国王。第三级:“嫔”,九人,负责处理皇宫事务(掌教四德)。第四级:“世妇”,二十七人,主持祭典和招待入宫朝觐的贵妇。第五级:“女御”,八十一人。到了,后宫嫔妃从五级增加到八级。第一级:“皇后”;第二级:“夫人”;第三级:“美人”;第四级:“良人”;第五级:“八子”;第六级:“七子”;第七级:“长使”;第八级:“少使”。
  到了汉成帝时,妃嫔的级别就上升到14个等级了:皇后、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等,班婕妤排在第三级,位比上卿,爵比列侯,可见其地位是比较高的了。
  入宫得宠不自骄,品德高尚齐称好
  由于班婕妤出自班氏名门,少有才学,文学造诣极高。入宫之后,她常常利用文学才华和自己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汉成帝。另外,她还熟悉史事,在与汉成帝的谈天闲聊中,常常能自如地引经据典,开解成帝内心的积郁和不解,开导并帮助他在朝政上做个有道的明君。
  自古妃嫔中,像班婕妤这样既漂亮,又有才华的女人并不多。因此,对于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仅仅是给他提供床笫之欢的女人,更是他人生的良师益友。
  在刚进宫的那几年,汉成帝对班婕妤宠爱日盛,无人可及。为了能与班婕妤形影不离,汉成帝还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能和婕妤同车出游。据史料介绍,汉朝时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太监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于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对大多数宫女来说,能得到皇帝一夜宠幸就已是莫大荣幸,哪里还能奢望与皇帝出入同辇呢。
  但是,班婕妤却是一个例外。当汉成帝要求同辇出游时,却遭到了班婕妤的拒绝:“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书·外戚传》如此做了记载,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我看古代留下来的图画,凡是圣贤之君都是名臣在身边。只有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他们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座。但结果呢,竟落得国亡毁身的境地。尊敬的皇上啊,我如果和您同车出入,不就和她们很相似了么?这是多么令人害怕啊!”汉成帝刚听到这话,还有点不高兴,“上善其言而止”。但后来仔细想想,他觉得班婕妤说得很有道理,同辇的想法也就只好暂时作罢了。
  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这件事被汉成帝的母后王太后听到了,她十分赞赏地对左右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妃子,以善于劝谏楚庄王少犯错误,勤政爱民、称著。楚庄王刚即位时,喜欢打猎,不务政事,樊姬苦苦相劝,但收效甚微。于是她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被樊姬感动,从此,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他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可见这是对她的最高褒奖。
  由于班婕妤的贤德,她在后宫中得到了宫女的爱戴。班婕妤从不争宠,也不干预政事,谨遵礼教,行事端正。即使在得宠期间,她也并未恃宠自骄,而是谨守为妇之德,不越雷池,她的言行受到了上自太后,下到百姓的交口称赞,为宫人树立起了良好榜样。
  赵氏姐妹入宫来,急流勇退明保身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班婕妤没能成为汉成帝的贤内助,也没能帮助汉成帝成为一代明君。很快,她就失宠了。失宠的原因,就是缭绕舞女赵氏姐妹的到来。
  这个赵氏姐妹是谁呢,只要提到大家就一下明白了。大唐诗人写了一首诗《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其中,团扇比喻的就是班婕妤,而寒鸦色则是赵飞燕。词人在《摸鱼儿》中也如此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虽然,“玉环飞燕皆尘土”,但当时的赵飞燕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才华横溢、美貌无比的班婕妤也只能认输投降,无奈明哲保身了。
  由于汉成帝刘骜本是好色之徒,在其做太子时,就“湛(同‘耽’)于酒色”,即位后更甚之。虽然,有班婕妤这样的美女天天为伴,但他终究没有满足。有一次,汉成帝微服到阳阿公主家,见一个舞女婀娜秀美,舞姿撩人,当即便把她召入宫中宠幸。这个舞女不是别人,正是赵氏,因身轻善舞,人称“飞燕”。赵飞燕进宫之后,又举荐她的妹妹赵合德进宫,于是两人一并受宠得势,贵倾后宫,权压朝廷。
  赵氏姐妹受宠之后,许皇后因此受到了冷落。这位国母绝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崇高地位,便决定全力抗争。许皇后在寝宫中设置了一处神坛,晨昏礼拜,既为皇帝祝福,也对赵氏姊妹加以诅咒,希望神灵能够帮她除掉赵氏姐妹这一对“妖孽”。然而,她礼拜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赵氏姐妹耳中,两人于是在深夜与汉成帝床笫之欢时,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向汉成帝告状。汉成帝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许皇后贬废在了昭台宫。
  除掉许皇后,排名第三的班婕妤便是最大的“头号敌人”。于是,赵氏姊妹又向成帝进班婕妤的谗言。汉成帝又未仔细考虑,就开始追究,庆幸的是班婕妤从容不迫,委婉陈词:“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同‘诉’);如其无知,之何益?故不为也!”翻译过来就是:“臣妾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要真是鬼神有知的话,怎么可能听信谗言呢;假如鬼神无知,这些谗言又有什么用呢?臣妾不但不敢做这些事,也不屑于做这些事。”汉成帝听后想了想,觉得班婕妤说的在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怜悯之,赐黄金百斤”(《汉书·外戚传》),便不予追究,同时也以此弥补心中对她的愧疚。
  不久之后,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其妹赵合德为昭仪,从此后宫便成为赵氏姐妹的天下。对汉成帝的沉沦堕落,班婕妤彻底看清了,她早已心灰意冷,思虑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求共(供)养太后长信宫”(《汉书·外戚传》)。汉成帝允其所请,聪慧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无奈明哲保身去了。
  福祸相依未可知,辞赋大家从此生
  自此,班婕妤再也不能得到汉成帝的宠爱,远离了繁华的皇帝寝宫,从此陪伴她的只是寂寥深宫、冥寒冷月。她心如止水,形同槁木,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也提笔开始涂涂写写,希冀抒发心中的感慨。诗人李益在《宫怨》诗中言:“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正是描写了班婕妤在此段人生中的境况和心境。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段长久的寂寞和孤苦,才让一位名垂千古的辞赋名家从此诞生。由于从小诵读《诗经》和《窈窕》、《德象》、《女师》等作品,入宫后的班婕妤虽写了一些诗作,但从来没有像失宠之后那样文思泉涌,诗作不断。这时的班婕妤,常常将自己的哀怨之情,寄托在她所创作的诗赋上面。如后来流传下来的《怨歌行》,就是班婕妤失宠之后的代表之作。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这首广为流传的五言诗,《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古代著名诗集均有收录。全诗如下: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诗,借团扇来比喻嫔妃虽曾受恩宠,但最后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抒发了诗人在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也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无奈。虽字字言扇,却句句皆怨。南朝梁学者钟嵘在《诗品》中评论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给了班婕妤此诗极高的盛赞和推崇。
  这首《怨歌行》也使历代的文人为之钦佩,他们或品评,或和吟,或寄情,产生过不少动人的诗文和画作。好多名家把《怨歌行》看作宫廷诗歌的开山之作。文学家曹植《班婕妤赞》:“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充其骄,穷其厌悦。在夷贞艰,在晋正接。临飙端干,冲霜振叶。”三国学者陆机《婕妤怨》:“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应门寂已闭,非复后庭时。况在青春日,萋萋绿草滋。妾身似秋扇,君思绝履綦。谁忆游轻辇,从今贱妾辞。”
  班婕妤在此期间,还写过一首更有名的《长信宫怨》。其辞曰: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该诗从自己入宫受宠写起,一直写到顾影自怜,自己爱惜羽毛,而摒绝繁华,效法古代贞女烈妇,甘愿幽居长信宫中,孤灯映壁,房深风冷,想起旧日与皇上的恩爱之情,不觉珠泪飘零,令人肝肠寸断,日日夜夜无情吞噬着她花样的年华,最后写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埋骨故乡的松柏树下。诗歌凄怆悲伤,令人不忍卒读。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一夜暴卒,朝野归罪于赵氏姐妹,传说是赵氏姐妹致汉成帝服食过多春药而亡。赵合德接着畏罪自杀。数年后,曾贵为皇太后的赵飞燕也接着自杀,离开繁华人世。
  汉成帝死后,班婕妤申请去守护陵寝。在荒漠的山野,在孤寂哀伤中,班婕妤空对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见香烟缭绕,残月冷清,她孤独地打发着流年。不知过了多少岁月,50岁的班婕妤凄然辞世,死后葬于延陵。
  虽然《汉书》中对班婕妤的评价只有一个字“薨”,而评价赵飞燕与赵合德二人则是“诛”字,但史家笔法,微言大义,或许正是因为这一个字便落定了班婕妤一生的褒贬。
  不过,历史终究还是公正的。虽然《汉书》只用了“薨”一字对班婕妤做结,但后世文人对于她的讴歌却从未间断,她的传奇故事也永远流传在人间,并一直绚烂辉煌。西晋文学家傅玄评价:“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对解纷,退身避害,志邈浮云。”西晋女诗人左芬美赞:“恂恂班女,恭让谦虚,辞辇进贤,辩祝理诬,形图丹青,名侔樊虞。”像傅玄、左芬一样对班婕妤提出美赞的文艺名家数不胜数,因为,在她们心中的班婕妤远远不止“薨”一字,她有着出色的才华和美貌,最令后世侧目的还是她那大放光彩的文学名篇《怨歌行》、《自悼赋》、《捣素赋》……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hanchaogushi/3384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