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董仲舒走到了历史的前沿

>   汉初时,学说没有受到重视。汉初统治者信仰的是道家思想,当时被称为“黄老之学”。因为汉初统治者认为,用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以 缓解社会矛盾。结果,汉初时一直延用道家黄老思想,社会矛盾确实得到了缓解,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作为一个皇朝,一位最高的封建统治者,不可能 长期的实行“无为而治”。
  为了摆脱上前一代大臣以及太后的影响,寻找能集道德、政法、思想三位一体的治国之道,需要寻求一种哲 学体系来支撑。他因此到处举贤纳士来寻求治国之道,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这个丞相绾叫做卫绾,是 汉武帝的老师,说使用韩非、的学说的人只能乱国,不能使用,因此汉武帝也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论。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
  接着董仲舒走到了历史的前沿,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让汉武帝觉得找到了治国的法宝。从那以后,儒家思想逐渐与统治阶级结合而成为中国几千年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是怎样成为大儒的呢?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 年),汉王朝废除了私藏诗书灭门的法令。董仲舒家有大批藏书,因此他从小就潜心于钻研儒家学 说。他阅读了大量的经传著作,而且对《公羊春秋》下了很大功夫。董仲舒30 岁时,已成为对《春秋》深有研究的大学者。但他并没有走上仕途为官的道路,而 是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有些人认为他是“汉代”。董仲舒招收大批学生,宣扬儒家经典,传播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也成为当时流行的学说。在当时新兴起来一 批学者,董仲舒成为最著名的一个,他是当之无愧的“众儒之首”。
  时,董仲舒做了博士。尽管这不是一个政治性的职位,但使董仲舒 能够接触统治阶级的最高层,并且以自己的主张影响皇帝。这一个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已然形成。他以后的经历,都是在完善和推行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董 仲舒不但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且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在董仲舒的思想进一步成熟之时,西汉王朝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封建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他们希望“有为”,需要比黄老之学更合适的旗帜。而儒术一向主倡一统、仁义、五伦,显然是最佳选择。董仲舒作为当时的鸿儒,又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与皇帝接触的机会,自然是首倡统治者与儒术结合的最佳人选。
  汉武帝命令群臣选出“贤良文学之士”,把他们召集起来,由他亲自考试。他以皇帝的名义提出问题,叫那些“贤良”们对策。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的奏章中把自然的发展变化和上天的意志合为一体,把皇权统治与天的意志结合起来,对刑罚提出看法,又大肆宣扬了一番儒家思想。
   在这个基础上,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他向汉武帝提议用儒家的思想来教化万民。汉武帝看到董仲舒的对策,感到十分惊奇,他终于发现了最适合于自 己的思想基础。于是他对董仲舒十分满意。董仲舒写了一篇近两千字的“对策”,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无处不充溢着儒家的思想。他还花大部分篇幅向汉武帝建议 实行有为政策,更系统地提出了君之道和治理天下的手段,对汉武帝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他还顺承在头一次奏章中的提议,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选派明师宣传和发 扬儒家的思想学说。
  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朝的统治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中国的文明发展来说,在以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特别是封建后期,儒家思想成为制约文明发展的因素后,董仲舒独尊儒术所造成的儒学,在中国也造成了特别厚重的枷锁,使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时步履艰难。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hanchaogushi/4124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