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丹阳尹桓景之子。
富有军事才略,参谋州府军事,迁大司马(桓温)参军事。出任淮南太守,御敌有方,迁建威将军、历阳太守。太和六年(371年),联合谢玄打败前秦将领王鉴和张蚝,受封宣城县子,迁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建元十九年(383年),参加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天王苻坚,进封永修县侯,加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年),迁江州刺史,治理有方。入为护军将军,卒于任上,追赠右将军、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平生善于吹笛,宿有“笛圣”之称,笛谱改编成琴曲《梅花三弄》,桓伊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时人称为“三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桓伊十岁时,随父宦游蒸湘,寓居云绵庵,读书习武,观梅吹笛。 桓伊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率真,为王濛、刘惔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至大司马参军。 当时前秦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御敌边疆的将帅,桓伊当选,被任命为淮南太守。因抚军御敌有方,晋升为都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阳太守,淮南太守之职依旧保留。
累功升迁
太和六年(371年),前秦派王鉴及张蚝领兵救援据守寿春的叛将袁真之子袁瑾,桓伊与谢玄联合打败了他们,以战功封为宣城县子,又晋升为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 桓伊治理豫州十年,安抚边郡百姓,甚得人心。
高歌进谏
太元八年(383年),谢安女婿王国宝专权擅利行为不检,谢安讨厌其为人,常对他加以约束限制。 王国宝因而忌恨谢安,便挑拨离间,使孝武帝与谢安之间疑心渐重,矛盾愈深。 一次,孝武帝召桓伊饮宴,谢安侍坐于旁。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顺从,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愚臣弹筝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乐调,配合歌唱,请允许愚臣弹筝歌唱,并请一人来吹笛。” 孝武帝欣赏其乐调和谐通畅,便命令内宫歌妓吹笛伴奏。桓伊又说:“内宫歌妓与愚臣必定配合不好,愚臣有一奴仆,善于配合吹奏。” 孝武帝更加欣赏其性情的放达直率,便允许他召来奴仆。奴仆吹奏笛子,桓伊便弹筝而歌唱《怨诗》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歌词委婉凄凉,表达出曹子建受到皇帝猜忌,无法排解忧伤的无限愤懑之情,这与当时谢安的处境非常相似。谢安作为这支曲子的诉说主体,感慨万千,不禁抽泣流泪以致沾湿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顺桓伊的长须道:“仅就此举足见足下不同于常人!”而孝武帝听到这样的进谏,面露愧色,感到十分内疚。
治理江州
太元九年(384年),桓冲去世,朝廷任命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职号不变,持符节。 桓伊到江州镇所,以为边境平静无战事,应以宽慰抚恤为当务之急,便上疏朝廷认为江州虚损过大,加上连年歉收,如今所剩住户只有五万六千,应合并小县,免除各郡拖欠的官米,将州府治所迁到豫章。 朝廷诏令将州府治所移迁到寻阳,其余主张皆依从桓伊。桓伊理顺荒政,拯济抚恤灾民,深受百姓信赖。在地方任职多年后,朝廷征召回京,拜官为护军将军,以右军府中千人跟随桓伊,配备到护军府中。
桓伊后来在任内去世,朝廷追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轶事典故
柯亭笛
梅花三弄
一次,王徽之应召赴京师,行舟停泊在青溪侧。桓伊与王徽之素不相识。桓伊从岸上路过,舟中客人称桓伊乳名道:“此人就是桓野王。”王徽之便叫人上岸对桓伊说:“听说足下善于吹笛,请试为我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显贵,也曾闻知王徽之的声名,便默默下车,坐在交椅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吹罢,便起身上车离去,主客之间一句话也未交谈。 而桓伊当时吹奏的就是《梅花三弄》。
一往情深
桓伊除了吹笛子,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谢安见桓伊对音乐造诣很深,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便说:“桓子野对音乐可谓一往有深情!”,于是后世就有了成语一往情深。
集甲进献
当初,桓伊有马军步军铠甲六百套,预先写好奏表,让亲信在他死后进呈朝廷。 奏表说:“臣深受朝廷恩宠,受命经略西藩。淮南大战时,敌寇仓惶北逃,人马器械,随处抛弃。当时收集了许多残破不全的武器,无法连贯一体加以使用。 经过多年修理,现已全部修整完好。当今天下虽然大体一统,但余寇仍未消灭净尽,臣不甘心老朽衰迈,还想献力献策拼死效命,上报皇恩。 然而,我的这一心愿却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臣在九泉之下含恨悲伤。谨以此马军装备百具,步军铠甲五百套奉献朝廷,皆放置于寻阳,请派遣有关部属前往领受。”朝廷降诏道:“桓伊忠诚报国,大志不遂,令人伤怀,遵其遗志接受所上铠甲马装。”
历史评价
《晋书》评:①伊有武干,标悟简率。②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唐·杜牧《润州二首》诗: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唐·张祜《游伊山读书台咏诗》诗:晋代衣冠梦一场,精蓝枉是读书堂。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
主要影响
音乐成就
桓伊擅长音乐演奏,他的表演尽显音乐之妙,在当时被称为“江左第一”。在所有的乐器中,桓伊表现最出神入化的就是吹笛,旁人叹为观止。他在闲余时间也会在音乐上进行研究,不仅会吹笛,还擅长作曲。《梅花三弄》笛曲的最初创作者便是桓伊,后来在唐代由颜师古改编为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龙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
宗教成就
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期间,接受净宗初祖慧远大师的提议,在庐山西麓筹建了东林寺。从而使其成为了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
家庭关系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父亲 |
桓景 |
官至侍中、丹杨尹、中领军、护军将军。 |
弟弟 |
桓不才 |
东晋将领,官至冠军将军。 |
儿子 |
桓肃之 |
嗣爵。 |
桓陵 |
嗣爵。 |
史料索引
《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后世纪念
墓址
《大明一统志》载桓伊墓在江西南昌城南门外蔡家坊石马街(今青云谱石马村)。
邀笛步
王徽之邀请桓伊吹笛是在萧家渡渡口(在今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附近),这也成为南京一处名胜——邀笛步,不过民国时期毁于战乱。
伊山寺
湖南省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有座云绵峰,于魏晋间建有一寺庙,名云绵庵。桓伊幼年于此读书习武,晚年于此隐居。为纪念桓伊,在桓伊去时候,当地将云绵庵改为伊山寺,云绵峰改为野山岭。寺内有桓伊读书台、弄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