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就是一个大奸贼,是篡权夺位的乱世臣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撇开中国历史朝代人物和艺术形象塑造之间的差异,曹操都是一个十足厉害的人。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除了精兵法,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真正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
年轻时的曹操,就表现出机智警敏,还有超强的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南阳何J曾说他:“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除了军事上的成绩,曹操也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发烧友。据记载,曹操“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建安五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
2.代枭雄:过得俭朴 死后薄葬
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就是,衣服没有花里胡哨的,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这样一位大人物,生活其实过的挺朴素的,甚至曹操使用过的“牙签”也不肯丢弃。他不仅自己俭朴,他还下令整治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在他的插手下,即使是高官也不敢过分铺张。
曹操俭朴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他死之后。曹操曾立下遗嘱:“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他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选择薄葬。曹操虽然不是帝王,但身份权势已和王者无异,很多帝王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珍宝都随自己葬入地下,但曹操却一反这种潮流,选择薄葬。
3.代枭雄重情又好色?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好好安置她们,不要亏待。余下的香可以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太浪费了。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枭雄确实也有很真性情、细致的一面,但他这种行为却不被文人雅士看好,苏轼就曾说他“流连妾妇,分香卖屦”。
建安初年,曹操的原配丁夫人被废,卞夫人便成为曹操的正妻。卞夫人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以卖艺为生,四处飘零。曹操当时是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在故乡读书放猎,自娱自乐。也就在这里,时年二十五岁的曹操看中了这个才色过人的女子,就这样,卞氏成了曹操之妾,此后俩人终身相伴,配合默契。曹操不离不弃,封其为后,足见其用情之坚。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生有子嗣的后妃达14人之多。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到底有多少女人,史书上并没有统计。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着一个曹操早年劫色的故事。说是有一年,曹操与袁绍听说某大户人家要娶亲,新娘颇有姿色,俩人便商定劫持新娘。天黑之时,两人溜至后花园,大喊“有贼”,众人离开去捉拿贼人,袁绍在门口接应,曹操冲进新房,持刀劫走新娘。只是后来新娘呼救,其家人尾追而来,曹操只能丢下新娘,助袁绍仓皇逃跑,这次劫色以失败告终。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