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辅佐刘禅的故事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建宁豪强雍、太守朱褒,越隽郡太守高定等先后起兵造反,企图割地自立,还煽动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乘机反叛。一时间,南中地区狼烟滚滚。魏文帝曹丕乘蜀汉元气大伤,内部不稳定,给诸葛亮施加压力,要他屈从曹魏。东吴的孙权继续推行反蜀政策,支持蜀汉内部的割据势力。诸葛亮面临复杂而艰巨的政治、军事局面。
诸葛亮纵观天下风云变化,根据蜀汉的国力与兵力,制定了正确的外交路线和治国方针,以确保主动,共御强敌。诸葛亮写《正义》一文,表明了自己抗曹的坚定立场,增强大臣抗曹的决心。同时,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重申孙刘结盟的重要意义。邓芝见到孙权,明确提出了对联合抗曹的看法,他说,三国鼎立,刘、孙是弱小者,如联合“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若不联合,曹魏与吴国只能保持属臣关系,吴国社会丧失独立,最后被吞并。孙权认为有理,即派张盟回访蜀汉,使吴蜀联盟的关系再度确立。根据当时的国力,诸葛亮暂对南中叛乱采取抚而不讨的政策,发展生产,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他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平定了南中之乱。在平定南中之乱中“七擒孟获”,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平定南中叛乱后,诸葛亮加紧训练兵马,准备北伐。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第二年春,亲自出兵,北驻汉中,伺机进击曹魏。临行前,诸葛亮给刘禅上了《出师表》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蜀汉能够贯彻执行。关于北伐的目的,诸葛亮认为,抗击曹魏,平定中原,铲除奸雄,复兴汉室,归还旧部。关于执法方面,诸葛亮强调,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关于用人方面,诸葛亮主张,“亲贤臣远小人,”信任和重用贤才。诸葛亮还规劝刘禅要开张圣听,用心考虑治国之道,把国家治理好。《出师表》集中反映了诸葛亮决心统一中原的政治主张和豁然开明的进步思想,抒发了他的忧国尽忠之情。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他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派赵云领一支人马进箕谷准备攻打?城,由于攻打祁山的蜀军戒阵整齐,作风顽强,出其不意地一举占领了祁山。祁山以北原曹魏所属的天水、南安、安足等郡相继叛魏响应蜀军。蜀军前锋马谡在街亭与曹魏大将张瘿相遇。他自认为熟读兵书,深通兵法,骄傲轻敌,一意孤行,不遵守诸葛亮的战略布置,致使街亭失守。街亭失守,箕谷失利,战局对蜀军不利。诸葛亮感到蜀军不宜再打下去,便率余部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归附曹魏。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诸葛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严肃法纪,做到赏罚分明,他忍痛处死了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谡。赵云因作战失利,也由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为嘉奖在街亭之战中多次规劝马谡,并带领所部一千人收拾马谡败散的士卒回汉的王平,任命他为讨寇将军,并封他为亭侯。诸葛亮还认为,自己“对下属不够深入了解,遇事考虑不周”,故请求刘禅降职三级,以示惩罚。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他领兵攻打武都、阳平取得胜利,留下部分将士守郡,自己领兵回汉中。诸葛亮夺取二郡有功,刘禅下诏恢复他的丞相官职。诸葛亮为再次出兵北伐,进行了充分准备并设计制作了木牛流马以运送军粮,还改进和制作了弩,为当时第一流兵器。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大败司马懿,但因李严督运粮草不济,派人假传圣旨让诸葛亮退军,结果使蜀军失去了消灭魏军主力的大好时机。经过几年的连战,蜀汉的人力、物力损失很大,诸葛亮“休士劝农”、“教兵讲武”,整顿内政,准备条件。经过三年准备,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五丈原,蜀魏双方对峙了一百多天。8月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他临死前不仅对国家政事有明确安排,还为蜀兵撤退作了周密部署。杨仪按诸葛亮的遗嘱密不发丧,组织蜀军撤退。司马懿闻讯率军追赶,蜀军倒旗,布成阵势,杀向魏军。司马懿大惊,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赶紧下令收兵,魏军竞相逃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逃回本寨。当司马懿得到诸葛亮确切死讯时,蜀军已从容撤入谷口。蜀军从五丈原撤走后,司马懿到蜀军营地观看,只见营寨坚实牢固,军垒井然有序,不禁赞叹道:“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不仅消弱了曹魏的实力,而且战略战术上又创造了新的打法。他抓住有利战机主动出战,把战争引向敌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以攻为守”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gushi/4712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