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三国:关羽为什么要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大封群臣,文官进位,武将晋衔,将镇守荆州的名将关羽晋升为第一上将(前将军),使者费诗从成都赶到荆州江陵城发布这一喜讯,没想到关羽一听四大上将居然有黄忠(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经费诗认真地说了些君侯您同汉中王犹如一人,计较这些木有意思的废话后,关羽马上假装大感悟,遽即受拜(《费诗传》),从此再也不提黄忠配不配上将的话了,很多人因此就认为关羽狂傲,眼中根本没有别人。当刘备准备将黄忠列为上将衔时,连诸葛亮也有不同意见,劝刘备道: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黄忠传》)。我们说,关羽和诸葛亮两个人的话都有语病,严重的语病!他们两个是有心这样说的,还是故意的?毫无疑问是故意的。

一、关羽和诸葛亮的语病

关羽这句话有什么毛病,首先关羽自比为大丈夫,将黄忠比作老兵,这个老兵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老,一个是兵,那我们就来看看黄忠符合这两个条件吗?

1、黄忠有多老?黄忠具体生于哪年,不得而知,死于公元220年,(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也就是说,刘备进位汉中王,黄忠挂上将衔仅一年后就去世了。黄忠死时到底多大?70岁?80岁?陈寿啊,你简略的简直不像话。我们只能估算了,记得28年前,即192年时,刘表晋升黄忠为中郎将,那时杂号将军还没有泛滥,中郎将还是高级军衔。当时刘表手下的,南阳系武将群中,文聘正当年,甘宁太毛躁,黄忠因年龄稍大,且有北伐念头,刘表因担心众将凋零,特意将黄忠同侄子刘磐一起调去长沙雪藏。如果黄忠50多岁任中郎将,不合理,40多岁比较符合刘表的心态,因此取理想值,黄忠45岁左右就任中郎将一职比较合理。那么黄忠的生卒就为(147--220),斩夏侯渊时为72岁,享年73岁。关羽确实可以说黄忠是一个老不咔嚓了。但是问题来了,关羽岁数多大呢?无论按照关羽是公元160年还是161年生(本人倾向为161年)。219年秋,关羽就任前将军时,不是59岁就是60岁,以汉末平均寿命来说,一个60岁的老汉嘲笑74岁的老汉简直就是个笑话。何况,黄忠到底是不是比关羽大14岁还很难说,如果黄忠真是72岁斩夏侯渊,这简直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奇迹,陈寿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藏头露尾,因此,有的三国爱好者认为,黄忠根本就没有多老,甚至只比关羽大5到10岁,黄忠死的时候不过65岁左右,所以关羽嘲笑黄忠老,根本就是逗着玩。

2、黄忠的地位是小兵吗?前面已经讨论过,黄忠在刘表时代就已经是中郎将了,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在名义上,荆州全境都降了曹,黄忠当即被曹操遥封为裨将军,也不要小瞧了这个裨将军,这是副将的称号,当年关羽降曹时,被封的也不过是差不多的偏将军。等黄忠、魏延追随刘备平定益州时,黄忠加封为讨虏将军,这个军衔就是杂号将军泛滥时,关东诸侯们普遍使用的军衔,其地位完全类似于贬值前的中郎将。当年的长沙太守孙坚不过破虏将军,大杀神孙策不过讨逆将军,兖州牧曹操不过奋武将军,关羽坐镇江陵城时,不过遥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的张飞也不过是征虏将军。而黄忠呢?阵斩曹魏西部军团司令夏侯渊后,威震汉中,刘备加衔黄忠为征西将军,这个征西将军就很有嚼头了,在这个基础上,最后黄忠才位列四大上将之一,还是最后一名,相当于十大元帅末尾之叶帅。关羽凭什么说黄忠老汉是个小兵?毫无根据啊。

3、诸葛亮的话就更有意思了,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就是说黄忠的名声和威望根本就不能和关羽、马超比,马超那是以前的一路诸侯,和刘备一样属于主公级别的地位。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上表中,位列劝进群臣11人大名单的首位,而且挂平西将军衔,这个平西将军和黄忠的征西将军一样很有意思,和前后左右将军到底孰高孰低?诸葛的意思就是马超和关羽冠绝众将,黄忠配不上,那另一层意思又出来了,也就是说诸葛的潜台词就是黄忠还是能配得上张飞的,问题来了,既然张飞可以晋衔上将,凭什么黄忠不能晋升上将?诸葛亮说这话有意思吗?没意思!

4、小结论:关羽和诸葛亮不喜欢黄忠这类人?也不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张飞传》)。关羽是不喜欢文官,喜欢武将,不喜欢糜芳傅士仁这种文不文、武不武的半吊子。张飞是个屠夫出身,见到诸葛亮的文人英姿后才楞充大尾巴狼,抓只毛笔就敢附庸风雅,那么关羽在本性上是不会对黄忠这种宿将产生抵触情绪的。诸葛的话就更有深意了,诸葛亮的智慧是以恢弘大局观著称的,在刘备集团起步阶段急需黄忠这种人才,拉拢和培养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打压呢?

二、四大上将名额有限

大汉王朝的军衔,太尉成为虚职以后,大将军既是顶级武职更是顶级军衔,两汉时代大将军甚至成为控制朝政的体制。下来是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军衔毫无疑问是第一档的四大元帅,位比三公,常设,且排名讲究严格的先后秩序。接下来的第二档就是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大上将,位比九卿,不常设。严格来讲,上将的排名也必然是分前后的,顺序是前左右后,而不是前后左右。比如尚书左右仆射,品级虽然相同,但是以左为尊。第三档军衔是中郎将,中郎将名声最大的时候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四大中郎将: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隽、北中郎将卢植、东中郎将董卓。甚至车骑将军直接统领中郎将镇压黄巾军,皇甫嵩更因军功由中郎将直升车骑将军。第二时期是前将军董卓进京后,手下著名的五大中郎将:牛辅、董越、段煨、徐荣、胡轸,其中徐荣战绩辉煌。第四档军衔就是校尉,著名的就是灵帝时的中常侍蹇硕领衔,袁绍、曹操为成员的西园八校尉,以及牛辅手下的李唷⒐汜、贾诩等校尉。中郎将和校尉就没有名额限制了,如骑都尉吕布投靠董卓后,当即升为中郎将。那么前后左右四大上将名额就是死的了,仅此四名,就是到三国末期,大将军、车骑将军贬值时,前后左右将军的职数也只有四个。

三、谁能顶黄忠的上将缺儿?

四大上将的顺序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关羽和诸葛亮话的意思根本不是说黄忠不够上将的格,而是四大上将名额有限,这个名额不应该给黄忠,那么应该给谁?我们还是从劝进汉中王上表中的11人大名单来分析: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先主传》)。上将的排位顺序在这个11人大名单中就已经初定,马超第一位。正式授衔时,只是将关羽和马超的位置互调了一下,关羽毫无置疑地成为第一上将。再将许靖、射援、诸葛亮、赖恭、法正等挂将军衔的文官剔除,发现仅剩李严一人。那么在成都初定时,统兵将领中,取得偏将军和裨将军以上的杂号将军还有谁?只有四人,兴业将军李严、讨逆将军吴懿、翊军将军赵云和牙门将魏延。直接投降刘备的李、吴二人的军功和黄忠差距太大;魏延的年龄介于关羽和刘封两代人之间,汉中之战后升任汉中太守、挂镇远将军衔就已经震惊全军了。至于剩下的可以圈点的刘封霍峻、黄权和陈到等人,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军功较低,唯一可以堪比黄忠的就只有赵云了。

四、唯一比黄忠还够上将资格的只有赵云

关羽说不与老兵为伍的唯一借口就是,在关羽眼中,这个上将的位置应该给赵云兄弟,黄忠是新人啊,怎么能跟赵云兄弟比?!

1、论资历,公孙瓒时代,赵云为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手下将领,公孙瓒袁绍对抗的时代就投奔了刘备,这个资历仅次于关羽和张飞,比糜竺兄弟的资历还老。年龄就更不用说了,公元191年赵云投奔刘备时按20岁左右算的话,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时,50岁左右了。

2、论军功,很多人认为赵云只是刘备的卫队长,没有单独统领部队的战绩,这个也不符合史实。早年刘备兵少将寡,到处被打得乱窜的时代,分兵有关羽,冲杀有张飞,保护刘备的安全确实就靠赵云了。刘备在战乱中多次死里逃生,赵云作为护卫将领,其功劳是很显著的。刘表时代的当阳救甘夫人刘禅,孙刘联盟时代的劫江夺阿斗。赤壁大战后,刘备南征四郡,赵云独立统兵攻占桂阳郡,任桂阳太守。刘备进攻益州受阻时,赵云和张飞统兵随诸葛亮进川,也是一路打到成都城下的。军衔也由牙门将、偏将军,到取成都后的翊军将军。

3、论谋略,刘备军团博望县大胜夏侯时,赵云处理俘虏夏侯兰很得体;赤壁大战后南取桂阳郡时,赵云坚决拒绝桂阳太守漏洞百出的美人计;孙权骗已经嫁给刘备的孙小妹回江东时,企图拐走小刘禅,也被赵云在危机时刻识破;最后劝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的理智分析更是头脑清醒。因此,在关羽的眼中,不给赵云上将衔简直天理不容。何况黄忠得一个征西将军衔也豪不委屈。所以,当关羽听说四大上将居然没有赵云时,那句牢骚话真是脱口而出,再当费诗说君侯和刘备一体时,关羽只好闭嘴了,因为这个决定是刘备做出的。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gushi/1042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