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谋臣诸葛亮,并且也在前一年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刘表的地盘上自谋生路。笔者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作为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四十一年的生涯算作他早期的创业经历。然而,作为《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是汉室后裔、帝室之胄的刘备为何在早期奋斗过程中身边鲜有名士大贤,反而多是一些出身寒门的卑微之人,有些甚至是当时士人所瞧不起的旁门左道。
刘备初出茅庐时,身边有三位于史有载的部属,这三位分别是关羽、张飞、简雍。关羽本是河东郡解县人,早年因在家乡犯罪受到通缉流亡到涿县。张飞、简雍都是涿县本地人,张飞在刘备募兵时应征加入刘备的队伍中,简雍则是刘备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从关、张、简的出身可见刘备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赞助以后在涿县广募兵马,“年少者争相附之”。因为这样的缘故,逃犯关羽、籍籍无名的张飞、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简雍就加入到刘备的队伍当中,理所当然的成为刘备一生之中的核心部属,也就是嫡系人马。刘备经过三番四次升官易职后,在投奔公孙瓒后结识了赵云,并在建安五年于邺城接收了赵云。赵云年轻时就因武艺高强而小有名气,但因他出生布衣在投靠公孙瓒后并没有被重用。直到刘备去世后,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将他从杂牌将军升迁为正牌将军。
刘备赴豫州牧任上,在徐州与当地大户糜竺结为亲家,娶了糜竺的妹妹糜氏。后来曹操击溃刘备时,糜竺与弟弟糜芳一同随刘备转战各地。值得一提的是,在豫州牧任上,刘备招募到一员猛将陈到。陈到,汝南人,长期从事保卫刘备生命安全的近卫工作,后来官至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孙乾,北海人,是刘备入主徐州后经东汉名士郑玄推荐加入刘备集团的。其早期事迹已佚,不过从其能力来看想必也并非出自名门望族,纵观东汉末期大族也没有孙姓一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前曾有荆襄名士徐庶投靠他。徐庶,本姓单,出身寒门。初平年间与石韬一同来到荆州,并在荆州结识诸葛亮、司马微、庞统等人,一时间名声大噪。后来刘备新野兵败逃跑时,徐庶因其母被曹军掳去只好辞别刘备转而北上投靠曹操。
在早期刘备集团中,关羽、张飞、简雍、孙乾、徐庶皆出身寒门,他们大多少不知名。赵云则是因武艺高强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寒门子弟,陈到身份难辨,但汝南距陈国、颍川等陈氏望族之地很近,不排除其出身当地名门的可能。至于糜竺、糜芳纯属徐州富绅,只因身处乱世大搞政治投机嫁妹资财给小舅子刘备,最终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家子都随刘备南下亡命去了。刘备早期的部属基本上就是笔者一一列举的这些人,当然在《三国志》中曾经记载过冒出一些名的刘备部属,如《武帝纪》中的夏侯博被曹操所擒,但这些在史书中露个名的无名将领基本上没有任何显赫的家世,毕竟历史是结合政治需要给胜利者和名门望族写的家谱,哪里会为那些籍籍无名的小人浪费纸张呢?
虽然刘备早期的部属大多出身寒门,但是刘备本身结交的却多是一些名士大德,如他少年时师从东汉经学大家卢植,与公孙瓒为友,结识孔子后人孔融、四世五公的袁绍、名声远扬的曹操。甚至连反覆无常已成流浪犬的吕布都能倾心相交。这样看来,如此弱小的一支队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吞并的局面中获得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为何这些出身寒门的卑微之人愿意投靠刘备呢?笔者认为有如下理由:
其一、刘备虽然名为汉室后裔,实际上却是一位出身在单亲家庭的草根,他少年与母亲以织席贩鞋为生,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中下层民众所感受到的他也能感同身受。正因为刘备少年苦难的经历才能让他不高高在上,能与这些出身寒门的子弟们平等的对话,这也就更加有利于他在这些寒门子弟中树立威信,从而发现其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量才而用。
其二、刘备做事坚持“以人为本”,他认为成就大事需靠民众的支持,一旦失去了底层民众的支持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这样的用人观使得刘备在用人取材上能够真正做到不拘一格,无论是有犯罪前科的关羽,还是出身寒门的徐庶,亦或很小就成为孤儿的诸葛亮,他们都能与刘备推心置腹,从而彻底的信服刘备,完全的帮助刘备。
其三、刘备前期势力很弱,这些寒门子弟更容易在这样的一支队伍中崭露头角。试想若刘备帐下猛将千员,战甲百万,关羽、徐庶这样的人还能入得了刘备的法眼吗?
其四、刘备名声一直很好。无论刘备兵败溃逃,总是有人愿意接纳他,而且他走到哪里好名声就能够传到哪里。
笔者认为正是基于刘备的苦难出身、以人为本的人生观以及其势力弱小的因素,再加上刘备的好名声、好做派,使得许多草根更加倾心于他,这也使得刘备在最危难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不怕苦、不怕牺牲的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与他同舟共济,一同开创季汉政权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