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夫人的貌、才、德

诸葛亮夫人的貌、才、德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文化网www..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诸葛亮夫人的貌、才、德

  文/蒋星煜

  古代有过母系社会,但从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即是男权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都大力提倡女权,到现在为止,恐怕很难说哪一个国家已经实现了男女两性的绝对平等。

  中国的“二十四史”,对待中国历史朝代人物也是重男轻女的,在《诸葛亮传》中,找不到一句关于黄氏夫人的记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引了《襄阳记》的一段话: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阳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此外,《襄阳耆山传》也有记载,但与此相同。

  《襄阳记》关于诸葛亮夫人的这一段话的确十分简略,如果作一般的望文生义的解释,内容也很贫乏。我们知道《襄阳记》原书虽已散失,但确是深得史学家首肯的信史。关于诸葛亮另有一则记载如下:

  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人为徐庶,称之为卧龙,则无二致。

  再说司马德操是襄阳名士,徐庶则是曹操一直想招揽的奇才,此二人对诸葛亮的才识评价都极高,认为诸葛亮能辅佐刘备治理天下。而黄承彦也是名士,他认为自己的女儿与诸葛亮“才堪相配”,则黄承彦决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具有与司马德操、徐庶不相上下的远见卓识。

  “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该如何理解呢?我以为名士有名士的风度,谈吐不可流于庸俗,即使女儿天生丽质,黄承彦也不可能对人说“身有美女”,那 和商贩或大地主还有什么区别呢?因此,“身有丑女”实际上是一句客气话,而且是很轻松地说的一句风趣话。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他的女儿是丑陋不堪的。“黄 头黑色”云云,黄头应该是黄色的头发,女孩子在成年前后,头发往往呈现出一种较浅的黄色,属于最正常的生理现象,既不是病,也谈不上是丑或美。俗话说“黄毛丫头”,决不是贬称,与此相反多少有点溺爱的意味。黑色,也许是指皮肤,可能皮肤并不很白皙而偏黑,这在乡村也很正常。不能以此作为“丑”的根据。

  评判女性的美,一般分三方面:头部包括五官的大小与分布的位置是否匀称,以及面部的肤色,还有头发的软硬、疏密以及色泽;身材的高矮胖瘦;气质与风度。因此,“黄头黑色”在评判女性的美时,所占比重,至多只能占十之二三。

  至于老百姓随之起哄,随口把“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当作歌谣唱,那是他们不能理解黄承彦的谈吐,以农民之心度名士之腹的结果,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我觉得诸葛亮的黄氏夫人可能不是美女,但也决不可能丑陋无比。

  黄承彦所说的“才堪相配”,决不是指的家庭妇女的针线、烹饪方面的才能,当时诸葛亮尚未出山,但司马德操、徐庶已经发现了诸葛亮为“识时务之俊杰”,那么,黄承彦的女儿当然也是“识时务之俊杰”,这样就“才堪相配”了。

  “识时务”,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能认清当前形势,并且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当然,这种说法有点抽象而不够具体。诸葛亮的成亲年月应该在出 山之前的一两年之内,大约在建安十二年(207)前后,那时诸葛亮二十五岁或二十六岁,可能已是大龄青年,因为他的“择妇”可能比较苛刻,所以时间就耽搁了。

  《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去访问他,提出问题: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建议刘备取其主不能守的战略要地荆州,再进据“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的益州。以此为根据地,予以巩固。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路,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刘备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随后诸葛亮感激刘备的信任与赏识,改变了隐居的初衷,开始为刘备“鞠躬尽瘁”地操 劳,“死而后已”。

  我认为,黄承彦对女儿当然了解得比较多,而且发现了女儿和被称为“伏龙”或“卧龙”的诸葛亮有着许多共识,所以才说“才堪相配”。唯有这样,他们结为夫妻之后,必然志同道合,而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建立幸福的家庭生活。

  因为陈寿《诸葛亮传》快结束时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马流牛,皆出其意。”所以也有人推测这木牛流马也许是黄氏夫人的智慧结晶,我不赞同,因为木牛流马完全是技术性的问题,而且诸葛亮在六出祁山时才运用,青年时代在家攻读时极少有可能研究此事,黄承彦的女儿当时研究木牛流马的可能性更少。“才堪相配”应该是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诸葛亮夫人的德在与夫君成婚之后才开始有充分的展现,因此黄承彦向诸葛亮作介绍时未提,《襄阳记》也未有任何记载。

  诸葛亮出山之后,为刘备出谋献策,与刘备一起过着戎马倥偬的生活,这个家自然就由夫人独自一人撑持起来。刘备据有荆州,并逐步进入益州,随着生活趋向安定,诸葛亮的官职擢升极快。岳父黄承彦之墓今犹存,此人仍是布衣终身,未沾女婿任何光也。

  诸葛亮历任中郎将、军师、丞相等职,终日操劳,事必躬亲,如无黄氏夫人这样的贤内助,难以办到。黄氏夫人虽然身居显贵,迄未对政事有任何干扰,当然更未开后门收受贿赂。

  尤其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际,赞扬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叮嘱诸葛亮,“如其(指阿斗)不才,君可自取”。如果黄氏夫人是个野心家,想做皇后,肯定要和诸葛亮纠缠不清,怂恿诸葛亮登皇位了。

  刘备病故,诸葛亮的担子更重,为“皇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而全力以赴。仍有黄氏夫人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在起作用。诸葛亮食少事繁,年五十七,出师未捷身先死。黄氏夫人虽未去祁山前线,作为内助,“鞠躬尽瘁”并无二致。

  诸葛亮上后主的表文中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是身为丞相内助的黄夫人掌管家务的情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 顷,相当于中小地主的产业,生活自然不愁吃穿了,也谈不上豪华奢侈,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清寒的丞相之家。贾似道、严嵩等宰相,府上的管家、豪奴也比诸葛 亮要富裕得多。夫人的勤俭持家可想而知。

  从《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中可知诸葛亮已把整个身心交给蜀汉,交给巴蜀的黎民百姓。教育子女,自然只能由夫人承担此重任。他本人所起的作用也不可漠视,但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教,至于言教,在成都时已难进行,更何况六出祁山之际呢?

  蜀汉遭受邓艾奇袭,开始崩溃之际,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携子诸葛尚(诸葛亮之孙)坚决抗拒,双双战死于绵竹。继续谱写了悲壮的战歌。应该是诸葛亮夫妇家庭教育的必然结果。

  从这几方面考察,可以证实诸葛亮夫人之德值得大书特书。封建社会曾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我想那也不是空穴来风,也许有人看到武则天等女性虽有才华,在政治上表现不理想,于是作出了扭曲的结论。诸葛亮夫人有才,其才对其德,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岂不更好。至于诸葛亮夫人没有能对蜀汉作更直接的贡献,那是受历史局限性的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陈寿的《三国志》没有对诸葛亮夫人的貌、才、德作正面的记述,如今把有关的间接的材料加以梳理,艺术形象仍欠具体,但其精神面貌已比较清晰。

  • 周瑜被《三国演义》黑超惨!他不但个性好又颜值逆天,地位、战功更海放小菜鸟诸葛亮
  • 水镜荐诸葛亮与刘备
  • 诸葛亮转世到唐朝修建乐山大佛千古流传
  •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何人教导?诸葛亮的师傅是怎样的人?
  • 蒋琬简介 诸葛亮对蒋琬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gushi/4619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