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诸葛亮隆中对这的规划,在当时三国的高级谋士中都有各国自己的策略,例如东吴鲁肃等,诸葛也是根据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诸葛亮出台时年才二十七岁,他是人并不是神,有这样的见解己实属不易,理论是论必竟还没经过实战而是否经得起检验。
隆中对只不过是一种想法,得了荆州为门户,进出自如,有益州为大本营为后方,而荆州也是吴国的门户,是蜀,吴必争之地。
诸葛亮隆中对的不足之处是要分兵守护,本来兵马就少还得分兵几处,事实证明后被各个击破,分兵关羽守荆州结果呢荆州城,荆州人马包括关羽父子脑袋都被东吴割了,从此时开始已宣布隆中对胎死腹中。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诸葛亮以举国之力,长期连年征战,死伤无数几次北伐劳而无功,理由是要连吴抗曹(魏国)东吴未必一心一意,还发生了更不应该的夷陵之战,其实夷陵之战失败后就已宣告了蜀国灭亡已为期不远了。
在诸葛的隆中对中,有一句最关键的一句,那就是要等待《形势发生大的变化时》蜀国在不失荆州的情况下改变历史,但蜀国没有等到这种机会,那仅是想当然,但蜀国反到发生了灭国之象,失了关键的荆州,五虎上将去其四,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也亡了,当时的蜀国龟缩在益州已无多大作为了,这跟我国在建国前内战时也有人等第三次世界大战来改变历史,可惜没有如愿,孔明没等到,即使等到荆州已失,再无机会,连出祁山机会都没有,所以军事家们把隆中对有缺陷的地方指出来,让后人总结提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做的战略规划,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首先讲自己复兴汉室多年还是一事无成,但我还未放弃。君你为我排扰解难吗?诸葛亮的规划是: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枪杆子出政权。曹操势大力量最强,暂时要避锋芒。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世,政权稳固也不能打主意。能打注意的只有荆州益州,因为其主不能守。
很多人讲诸葛亮的隆中对是错误的,这个本人不认同。
第一是跨有荆益:隆中对也许是不完美,但当时是最适合刘备的战略规定。隆中对讲的很清楚:曹操已统一北方,我们打不了注意。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世也打不了注意。能打主意的就只有荆州和益州。因为刘表刘璋都守不住。难道在当时刘备还能有别的更好选择吗?打北方曹操的注意?还是打江东孙权的注意?曹操孙权两方都在打荆州的主意。曹操一统北方时就曾讲下一步就是荆州了。孙权也是把据有荆州为南面称孤进而成就帝业的必争之地。只能说是刘备太晚遇为他做战略规划的诸葛亮了。公元209年刘备拿下荆州四郡:零陵、桂阳、长沙、零陵。然后向东吴要了半个南郡。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公元214年拿下蜀地。公元219年拿下汉中。实现了当年诸葛亮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荆州未能全据只有半个荆州。这是计划中的变数,但整体上还是照着隆中对走的。但因公元219年关羽丢了,使隆中对不能实现了。
第二千里之遥分兵
隆中对讲跨有荆益后就发展经济,招览人才。跟周边的少数民交好。待迂天下有变时,荆益两路进军北伐。这样汉室兴复就有望了。很多人讲什么千里之遥两分兵是错误的。这个我不认同。历代以来分兵,比比皆是。怎么蜀汉这里就是错的。何况荆州益州是相连的。汉中能顺汉水到荆州,巴蜀能顺长江而下直达荆州。如汉朝卫青霍去病分两路深入大漠两千里歼灭匈奴主力。如明朝北伐就是分为三路,一路主力向中原打击元朝主力、一路向南攻福建等地、一路攻西南广西等地、解放战争百万大军千里分东中西三路,渡过长江。如西晋灭吴,分西中东三路伐吴。像抗日战争八路军三个师不分赴不同的地方开辟抗日根据地。像刘邦韩信不也分两路。韩信攻魏赵齐国,刘邦攻项羽。集中兵力也不尽然是对的,像二战法国把军队都集中在马奇诺防线。德国分三个集团军,C集团军佯攻马奇诺防线。B集团军吸引英法联军。A集团军为主力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防守薄弱地带,一举打败法国。隆中对的的天下有变两路进军只是一战略构思,并不是详细的战略计划。个人认为真到那时蜀汉会有详细的战略计划。蜀汉谋士法正就曾讲:拿下汉中后,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隆中对计划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