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宗钱大昕简介 钱大昕是怎么死的?

钱大昕生于雍正六年正月七日,去世于嘉庆九年十月初一,是清朝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汉族人。

钱大昕此人在历史上成就非常的高,被许多学者,诸如王引之、阮元、段玉裁、凌延堪等公推为“一代儒宗”。可以说,钱大昕绝对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享誉古今。

钱大昕幼时聪慧,喜好读书,当时经学取于《十三经注疏》以及唐朝以前的子、史、小学。钱大昕后来将此推为广之,交错容杂,发古人所未发。除了在史经方面,钱大昕还以诗词歌赋闻名于江南。

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之时,钱大昕因为献赋而被乾隆帝赏识,特诏赐为举人,授内阁中书。三年后钱大昕进士及第,入翰林院,提位翰林院是侍讲学士。

钱大昕当值翰林院的时候,当时的礼部尚书何宗国因为一直专研天文之学,年老的何宗国听闻钱大昕擅长演算,因此特地前往拜见。到了之后,何宗国对钱大昕说:“今同馆诸公谈此道者鲜矣。”显然这里面很有一番感叹。

钱大昕不愧为天才式的人物,他从中西两派着手,将此事剖析无疑。不仅如此,还结合诸多天文著作,诸如《太初》、《三统》、《四分》、《大衍》、《授时》等进行演算,与何宗国一起讨论天文之学。

乾隆三十四年,钱大昕入值上书房,讲授皇十二子学业,后参与编修《热河志》,与后世文明的纪晓岚纪昀并称“南钱北纪”。除了《热河志》之外,钱大昕后来又参与了《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的编修。=此后因功升詹事府少詹事,后于广东监督学政之事。

乾隆四十年的时候,钱大昕守丧辞职归乡,此后称病未曾入朝为官。等到嘉庆初年,嘉庆皇帝亲政之后,诸大臣好友都曾亲自写信,劝钱大昕重新入仕,钱大昕都一一婉言谢绝。此后再隐居田园了,未曾踏入朝廷的钱大昕一直都潜心著书收徒,曾经在钟山书院、娄东书院、紫阳书院为讲习。

钱大昕后三十年潜心教学,使得其门生子弟遍及神州,桃李满天下,据历史文献记载,钱大昕闷门生弟子多大来两千多人。

晚年之时,钱大昕自称潜研老人,治学以“实事求是”为宗旨,在训诂刚方面只求真理,并不只专注于一个学派经史,不克守汉儒家法,主张把史学与经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经方法治史。正是一位钱大昕“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使得他学问眼界远胜于常人。钱大昕耗费生平之学,历史五十年撰写而成的《二十二史考异》,纠举疏漏,校订讹误,驳正舛错,优于同时其他考史著作。

上文就已经说过,钱大昕并不专于一经,不墨守儒家,而是博采众长,广于诸家。于正史、杂史而外,兼及舆地、金石、典制、天文、历算以及音韵等。

也正是因此,钱大昕才能每每有所收获,才能在当时艳绝一代,使得当时诸多名人学者都将其公推为“一代儒宗”。

乾嘉时期,首重经学,大昕力倡治史,既博且精,对转变一时学术趋向影响甚大。一生着述甚富,后世辑为《潜研堂丛书》刊行。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renwugushi/5501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