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太监吗?怎么还能有后裔呢?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下云南,把刚满10岁的三宝掳进军中,后来又送给燕天朱棣,于是三宝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个小宦官。
三宝聪明好学,有智谋韬略,又懂兵法,在 靖难 中立了不少战功。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奖赏 靖难 功臣的时候,晋升三宝为内官监太监(内官监太监是宦官中最高的官职)。
过去说 马不能登殿 ,明成祖亲自写了一个大大的 郑 字赐给三宝,让他以郑为姓,从此,便叫郑和了。
有一天,明成祖问大臣袁忠彻: 我想让三宝率领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你看怎么样? 那时候,把现在苏门答腊以西的整个印度洋都叫 西洋 。就当时的航海技术说来,西洋是海陆险远的地方。袁忠彻想了想,说: 无论从相貌还是才能,三宝在宦官中都是没说的,完全可以胜任。
郑和是回族,远祖从西域来到中国,祖父和父亲都曾有过航海的经验,郑和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懂得了一些进行海外贸易的知识。所以,郑和确实是完成明成祖联络各国、发展海外贸易的最好人选。
郑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别使命,经过充分准备,各方面都就绪之后,选定吉日,启程远航。
公元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郑和告别了欢送的官员和黎民百姓,登上船队中最大的船只 宝船,缓缓向东驶去。这只船队总共有208艘船,光是长44丈、宽18丈的宝船就有62艘,其中有航海技术人员、管理事务人员和翻译、医生等。
郑和此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相互间的了解,发展了海外贸易。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28年的航海活动,耗尽了他的心血。宣德八年三月中旬(公元1433年4月上旬),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最后一次航行的归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岛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
郑和率船队七下 西洋 ,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
【大公网讯】郑和二十世裔孙郑宽涛告诉记者,全面搜集记录郑和后裔相关情况的《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资料汇编》将于6月底出版。这是目前郑和家世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完整的资料。
郑和六世祖是元代大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为纪念先祖,郑和在南京定居后,其族谱就称为《咸阳世家宗谱》。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攻入云南,大败当时统治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十二岁的郑和被俘后到当时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因此郑和本人没有子女。晚年,郑和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郑和后裔便是从这一支发展而来。
据郑宽涛介绍,郑和后裔主要天龙八部私服kstmj分为三支,南京支系现有200多人,如今苏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郑和后裔就是从南京支系发展而来﹔云南支系有玉溪和沙甸共170多人,还有一支郑和后裔定居在泰国。清末郑和第十七世孙郑松林跟随马帮到泰国清迈进行贸易,后娶了当地土司的女儿定居下来。现在泰国的这一支大约有20多人。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修订并公开出版家族族谱,是郑和后人共同的心愿。 郑宽涛说,从1985年起,他的父亲郑自海和堂伯郑自强发起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郑和后裔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南京支系的情况。之后到1994年,陆续与全国各地以及泰国的郑和后人取得了联系。2004年,南京的郑和后裔恢复了中断100多年的家族茶会,即在正月初一郑和被明成祖朱棣御笔赐姓 郑 的纪念日,到清真寺举行茶会。今年年初,郑自海到云南,将修订的总族谱初稿交给云南支系审定、并决定由云南晨光出版社出版。
《郑和家世资料汇编》以图谱的形式,记录了目前能统计到的所有郑和后人的名字,同时还收录了各地家族聚会的照片、与家世相关的遗迹资料、郑和后人对郑和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北京发现的南京郑和族谱的首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郑和后裔中有很多人都是工程师,且不少人取得了一定成就。郑宽涛说: 或许我们家族的血液里就有著科学探索的精神,郑和留下的祖训就是 谦恭谨密,不避劳勤 。